众所周知,T-72坦克不仅仅是在苏联生产的。实际上,它或许是外国制造中最受欢迎的苏联坦克之一。除了在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的生产(例如捷克斯洛伐克从1977年到1991年生产了多达815辆),T-72还在伊拉克生产了大约100辆,并一直在印度生产到2000年。
但是生产的是什么型号呢?这些是T-72的出口版本,即带有“M”编号的改型,这些改型有许多有趣的特性。首先,在T-72M型号上并没有使用复合装甲,而是采用了一整块铸造装甲,其厚度可达410毫米。因此,它的防护能力相对有限。如果说这种厚度可以抵御空心装药弹(HEAT弹药),那么对于被稳定翼控穿甲弹(APFSDS)的攻击则是一个大问题。为了应对这个问题,T-72M1型号在其设计中加入了硅酸盐砂填充物,用以替代T-64坦克中使用的氧化铝陶瓷球体。
其正面装甲的复合结构包括:一个60毫米的外部钢板,随后是厚度达105毫米的玻璃纤维层,最后是一块50毫米的背钢板。这种结构在应对HEAT弹药时等效于450毫米轧制均质钢装甲(RHA),而在应对APFSDS弹药时的等效防护则为340毫米。总体而言,在20世纪70年代,这些数据表现还算令人满意,但到了今天……T-72M和T-72M1的损失总数已接近百辆,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还在增加。然而,问题的核心并不在此,也不在于这些坦克到21世纪初已经状况堪忧,因为随着局势的改变,没人认真维护它们。
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这些坦克的数量非常有限。虽然纸面数据表明大约有1500-2000辆,根据十年前的统计数据来看,实际情况可能只有总量的25%左右(约375-500辆),考虑到各种规模的交付。正因如此,这些坦克的操作方不得不以一种早已成名的方式应对战斗:依赖“数量”,而不太重视装甲车辆的使用,因为数量本身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限制。
坦克与反坦克武器的对抗是一场深刻而复杂的较量,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没有任何一种情况可以用绝对的标准来判断。
从本质上看,苏联的T-72坦克和美国的“标枪”(Javelin)反坦克导弹同属同一时代的产物,并在技术发展上几乎同步。然而,坦克的生产早已停止,只能依靠现代化改装来延续战斗力,而“标枪”系统仍在持续生产,尤其是新型导弹的制造。要想穿透坦克的防护,不仅需要击穿动态装甲(ERA),还需要击穿主装甲并准确命中其弱点。以下,我们将重点讨论T-72B型坦克的防护能力,这是目前该系列的主要型号。
总的来说,与大多数坦克一样,侧面装甲是T-72最脆弱的区域。此外,由于坦克设计的布局,侧面区域内部正好是自动装弹机和坦克最脆弱的部件——弹药的存放位置。一旦被击中,这些区域极易引发内部殉爆。
“标枪”(Javelin)反坦克导弹配备了串联战斗部,也就是双弹头设计,可以在击穿动态装甲后继续穿透高达800毫米均质装甲。需要注意的是,目前T-72B大多装备的动态装甲(ERA)系统是相对过时的“接触-5”(Kontakt-5),这种装甲系统已经无法有效防御现代反坦克导弹的攻击。
据说,某段视频显示一枚导弹击中了所谓的T-72坦克。实际上,在这段视频中,BMP-1内部被放置了约40公斤炸药,其爆炸效果被用来模拟T-72的爆炸场景。
关于这一事件,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有人尝试将BMP-1伪装成T-72,以拍摄更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那么,是否成功了呢?确实成功了。然而,这实际上是一段美国制作的摆拍视频,并非真实场景。
另外,还有画面显示,T-72B在执行火力支援任务时遭导弹直接击中侧面装甲,但坦克并未受到严重损坏。这可能得益于动态装甲的保护,或者坦克组员未携带全部弹药,从而避免了内部爆炸的发生。不过,如果导弹确实击穿了装甲,并导致弹药殉爆,那么坦克就会几乎完全被摧毁,几乎没有任何残骸能保留。
反坦克导弹的进一步影响
众所周知,在叙利亚冲突中,经常能看到反坦克导弹首发命中便成功摧毁隶属于叙利亚阿拉伯共和国军队(САР)的T-72坦克的案例。不过,当时这些坦克往往已经没有配备动态防护系统(ДЗ),因此防护力大幅下降。此外,也有记录显示,T-90M“突破”主战坦克也曾被反坦克导弹(ПТРК)击中同样的部位——车体侧面,最终被摧毁。因此,可以看出情况并不单一。
然而,这种情况下可能存在一种所谓的“幸存者偏差”:如果某辆坦克在反坦克导弹的打击中幸存,人们就会倾向于认为所有的坦克都能抵挡类似攻击,但事实上,更多的是相反的案例。
基于此,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浮现出来:为何还在继续使用“接触-5”(Контакт-5)动态防护系统?毕竟,它已经无法有效抵御现代化的双级战斗部反坦克导弹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