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杨沙沙 佟云翀】今年秋天,一批售价高达每斤200元的新疆“沙漠青蟹”,上市后被抢购一空。这批青背白肚的青蟹,卖相、口感不输于原产地浙江等东南沿海的养殖产品。青蟹,这种常出现在高端日料、火锅中,每年一半依靠进口的海产,如今能在沙漠、盐碱地这种不毛之地养殖,给现代农业带来极大想象力。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 全世界约有10亿公顷盐碱地, 占所有耕地面积的7%。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中国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沙漠养螃蟹”在中国盐碱地推广,让中国农民直接获益。而最早将沙漠和螃蟹这两个事物联系在一起的,是宁波大学特聘研究员王欢的一次“黄河之旅”。近日,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和环球网联合主办的2024“走读中国”国际媒体交流活动走进宁波大学。王欢为来访外国记者团做了关于盐碱地养殖青蟹的讲解。


在新疆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六团,王欢展示刚刚收获的“沙漠青蟹”

青蟹和盐碱地的“双向奔赴”

2018年春节回河南延津老家,还在宁波大学做师资博士后的王欢,路过开封汴京浮桥,看到那么宽的黄河滩利用率却很低,于是发了一个朋友圈——把青蟹养到黄河吧!

事后,王欢琢磨了一下,认为“让黄河岸边爬满青蟹”也不是不可能。王欢主要研究课题是青蟹低盐适应,一方面,黄河滩盐碱地和海水都是又咸又苦,说不定可以将盐碱地的黄河水转化成养殖青蟹的水质;另一方面青蟹是高价值经济物种,国内又供不应求,把青蟹养在这种贫瘠的盐碱地,对当地农民增收肯定会是一个很大的推动,说不定可以“双向奔赴”。

王欢带着这样的思路,开始化验河南延津和兰考两地的水质,结果显示,当地pH(酸碱度)值合适,盐度大约1.5‰,远低于海水30‰多的平均盐度。青蟹养殖盐度一般在18‰左右,但王欢一直从事低盐青蟹养殖,理论上有自信,“盐度低没关系,我能够经过研究让青蟹适应”。

得到博士后导师王春林教授的支持后,王欢选择在家乡开始青蟹养殖技术攻关。现在回想,王欢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己选择了“一根最难啃的骨头”。因为相比西北内陆,河南地区盐碱地盐度更低,养殖门槛更高。

从养活到养大

青蟹属于高端食材,个头比梭子蟹大,主要分布在长江口以南,市价常年在每斤150元左右。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青蟹养殖市场,但每年依然有一半以上的青蟹需要从东南亚国家进口。

2018年6月,王欢带着学生来到河南,分别在兰考和延津投放第一批蟹苗。王欢带着忐忑的心情等到10月。其间,养殖户张四培告诉他“看到了馒头大小的青蟹”。“十一”假期后,王欢带着学生在池塘捞了三天,但是“把池塘都翻遍了,一只青蟹都没找到”。第一年的尝试等于失败了。

王欢和团队陷入一个低谷期,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往往是最难的。王欢琢磨,以往青蟹低盐淡化的技术关键是看盐度降低到什么程度是青蟹能承受的极限。“要缓慢降低盐度让青蟹适应,降得太猛,青蟹容易死,降得慢,又容易刺激青蟹蜕壳,一蜕壳青蟹就容易被同类吃掉,损失量就会扩大。”王欢向记者解释道。

2019年,王欢带着学生经过艰难研究,首先攻克了盐碱地养殖青蟹的第一个关键技术——青蟹苗种高效快速淡化技术,能够在72小时内让青蟹苗种从20‰以上的盐度适应至1.5‰左右的盐度,苗种淡化成活率达95%以上。当年10月在兰考、延津两地收获的时候,青蟹确实养活下来,但问题又来了,青蟹个头较小,每只平均只有二三两。东南沿海养殖青蟹,每只大概六七两甚至一斤都有。养活了但养不大,从产业发展角度来讲,养殖户不能靠青蟹赚钱,也很难推广。

这次,王欢不再让青蟹适应新环境,而是改变环境让青蟹长得更好,团队开始从盐碱地水质入手。“除了盐碱度调配,青蟹生长发育还需要很多矿物质元素,例如钾、钙、镁等等,就像植物的肥料一样,缺什么我们补什么。”王欢形容,这一过程就像调配“仿生海水”,而通过三年摸索,2020年,青蟹养殖终于在兰考、延津等地取得了初步成功。

养殖版图不断扩展

有了成功经验,青蟹养殖版图像王欢初期设想的那样,沿着河南、陕西、宁夏、内蒙、新疆等地一路向西北展开。在新疆,“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宁波和台州对口支援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六团和十四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六团农林草中心专业技术人员陈存红表示,运用王欢团队的技术,当地今年试养青蟹100亩,五六月份投苗,过了中秋、国庆后上市,收获的青蟹每斤200元,在阿克苏、乌鲁木齐等本地市场就被抢购一空。“我们总结经验,明年要赶早投苗,那么9月就能收获更大规模海鲜品上市,青蟹产量赶超沿海平均水平应该没问题。”陈存红说。

陕西津润欣源水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尚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地过去特产只有土豆、原盐等,王欢2021年来到这里,形容当地“守着一个宝藏”。高尚2019年已成功用盐碱水养殖了南美白对虾,王欢团队给他带来“额外的惊喜”。

“2023年在虾、贝中混养了青蟹,今年开始量产,70多亩的塘,共产出3000多斤青蟹,中秋上市卖200元一斤,大概卖了60万元,还没算虾等其他收入。”高尚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虾贝蟹混养有个好处,活力不足的虾正好被青蟹捕食,在水里可以形成一个健康的小生态。

“青蟹不太适合高密度养殖,它们爱互相打架,密度太高就会被同类吃掉,因此,在北方地区土塘养殖时最好和鱼、虾、贝类等混养,这样可以取得更高的养殖效益。”王欢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兰考、延津的黄河沿岸盐碱地,大概110天左右青蟹亩产产量和沿海地区水平差不多,再加上混养的虾、贝、鱼等综合收益,养殖户在4个月内基本上能达到每亩1万元以上的纯利润。

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现代化

随着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步伐加快,乡村产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沙漠养螃蟹”就是案例之一,不仅帮助养殖户增收,同时带动当地向新型农业转型。近年来,随着国家各类科技计划,特别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涉农专项的实施,我国在农业科技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技术应用集成示范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科技创新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1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乡村振兴重中之重就是产业振兴。现阶段,各地要依据资源禀赋来做文章,根据自身特色发展“土特产”,不能搞同质化竞争,这样能少走弯路、减少风险。其中,资源禀赋包括人力资本、气候条件、土壤基础等,这些共同形成竞争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跨国合作上,盐碱地养殖青蟹技术也在走出国门。2024年初,这项技术得到哈萨克斯坦的关注。7月14日,哈农业部门领导带队来华寻求技术合作与出口。11月15日,宁波大学团队赴哈实地调研,以大学为对接签署了人才培养、技术引进的相关协议。据了解,宁波大学输出这项技术并没有瞄准技术盈利,而是以类似企业支持、技术授权、公益分享的模式进行研究与推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