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邓小平收到了中央顾问委员会转呈上来的关于许世友丧事安排的报告,报告中,比较瞩目的一件事,是许世友想要土葬的申请。
看完报告,深深抽了一口烟的邓小平,不由得思绪回到了39年前的那个春天。
1956年4月,春光明媚,这一年,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期间休息时,秘书给毛主席送了一份厚厚的报告,毛主席定睛一看,这是一份在全党倡导实行火葬的倡议书。
倡议书的最后,清楚地写着一句话:“凡是赞成火葬办法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请在后面签名。凡是签了名的,就是表示自己死后一定要实行火葬,后死者必须保证先死者实行火葬的志愿。”
毛主席看完这份报告,先是夸赞:“字体不错嘛,”接着,他又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名字签在了倡议书的背后。
朱德,彭德怀,刘少奇,邓小平等人此时也在旁边看着,众人一看毛主席都签名了,他们也不再犹豫,纷纷在这份倡议书下,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五个月后,党组织在北京召开了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前来参加的各地党、政、军领导得知中央领导已经在火葬倡议书上签字,他们也纷纷照做,甚至有领导无法来北京开会,他们还专门打电话要求签名。
这些人中,只有刚当选中央候补委员的开国上将许世友没有签名。
这天,毛主席与许世友正在闲聊时,不经意地问道:“世友同志,听别人说你没有在火葬倡议书签字?”
许世友丝毫没有掩饰,他回答道:“主席,我不想火葬,我想要土葬。”
毛主席听后,没有再说什么,而是一笑了之,后来,许世友也终究没有签字,他成为了当时中央领导和国家高级干部中,唯一没有签字的人。
邓小平,是知道这个情况的。
1985年,邓小平收到了许世友的报告后,其实心里一直很纠结,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高级干部中,只有两个人去世后没有火葬。
一位是“五大书记”中的任弼时,任弼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就因病去世,他被葬在了八宝山,编号是1号公墓。
另一位,就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毛主席是在火葬书上签了字,但是党中央没同意,所以,任弼时与毛主席,就成为了两个特殊的没有火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许世友,能成为特殊的例子吗?
邓小平心里其实有些纠结,抛去上下级关系不谈,他与许世友之间,有着很深厚的私人情谊,他当然知道许世友为什么执意要土葬,是因为许世友早些年间革命,未能照料老娘,所以,想要死后侍奉老娘。
在中国的传统孝道文化中,许世友的做法无可厚非,甚至值得称赞,但此时很显然,有些不太合作,其他的一些比许世友资历更老,能力更强的党内高级干部,他们去世后,全部都选择了火化,那些在火葬书签名的人,在这个时候,基本也都被镌刻在骨灰堂那精巧的骨灰盒上。
此时国家正倡导火葬,不说这些高级干部,就是普通公民,也要实行火葬,
对许世友的请求,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呢?如果同意,该怎么向众人解释,如果不同意,那又该如何呢?
1956年的火葬倡议书,提倡的是自愿,并非强迫,许世友从始至终,都没有想过要火葬,所以,他也没有在倡议书上签字。
除此之外,战争年代里,许世友为革命立下了卓著战功,和平年代里,虽然不打仗了,但是许世友仍是一腔孤勇,誓死捍卫毛主席,他对革命,对党组织的忠诚可谓是天地可鉴。
思来想去,邓小平最终还是写下了八个字:照此办理,下不为例。
1985年10月26日上午,就在许世友去世后的第四天,国家副主席王震带着邓小平的嘱托,专门来到了南京。
王震对前来迎接的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总政副主任郭林祥,中顾委委员王平和陈再道等人说:“昨天晚上,我去看望了邓小平同志。今天,我是受小平同志之托来向许世友遗体告别的,许世友同志60年戎马生涯,战功赫赫,九死一生,是我军一位由士兵成长为将军的卓越指挥员。”
大家其实更关心的是邓小平对许世友的后事处理意见。
王震接着说:“许世友同志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许世友这次土葬,是毛泽东同志留下的、邓小平同志签发的特殊通行证,这是特殊的特殊!”
王震提到“毛泽东留下”的,指的就是1956年时,许世友没有在火葬书上签字一事。
至此,许世友土葬一事,终成定局。
许世友,也成为了我党老一辈革命家中,建国后第三位没有火葬的开国功臣,在今天河南新县的许世友故居前,有一条路被称为“孝母路”,这其实也是人们对许世友将军一生为国尽忠,为母尽孝的最好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