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持续拍摄的是中国人民的表情。我一直在捕捉仿佛是在向日本人倾诉着什么的感情充沛的瞬间。在反复访问中国的过程中,我发现中国人的表情,尤其是年轻人的表情在逐渐变得明媚。
——木村伊卫兵
木村伊兵卫与土门拳是日本现代摄影史上最重要的两位摄影家。他被誉为“徕卡之神”,利用其相机的灵活性能,开创了一种新的表现方法——抓拍,它捕捉的是动态的影像,而不是之前盛行的绘画风格,创造了日本摄影的新潮流。
为了表达其对摄影界的贡献,1975年日本朝日新闻社特别设立“木村伊兵卫摄影奖”,表彰和鼓励年轻摄影师。即使在他去世四十多年后,他的存在仍产生着深远影响。
木村伊兵卫 (1901-1974)
然而,关于木村伊兵卫自身的作品,重要构建是以他所热爱的中国为拍摄对象,他对中国人民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一点可能并不太为人所知。
作为日本摄影家协会第一任主席的木村伊兵卫,在1956年与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梅原龙三郎等人一起成立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从那时起,他就致力于中日友好。
自1963年他作为访华日本摄影家代表团团长身份访问中国之后,又在1964年、1965年、1971年和1973年,共五次访问和拍摄中国。到达区域是北京、上海、苏州、杭州、广州、长沙、延安、西安和洛阳。
以彩色和黑白的方式精心记录下了当时中国人民的生活和表情。而他在1974年5月去世两个月后发表的遗作,就是这些重要作品的结集《中国の旅》。
1971年 天安门广场的纪念照相馆
1971年 天安门前
1971年 故宫
1971年 北京古董店
1971年 北京王府井
1973年 北京市内
1973年 北京市内
1973年 北京市场
1963年 北京颐和园
1963年 北京颐和园
1965年 天安门广场
1964年 故宫博物院
1965年 北京纺织厂
1963年 北京红星人民公社
1963年 北京儿童医院
1963年 北京大学
1973年 街角
1963年 街角
1963年 曹杨新村托儿所
1963年 曹杨新村托儿所
1963年 少年宫
1963年 少年宫
1963年 庇护工场
1973年 小卖部
1963年 早市
1963年 上海机床厂精密机械工厂
1963年 上海机床厂精密机械工厂
1973年 上海机床厂精密机械工厂
1963年 刺绣研究所
1964年 禅寺 灵隐寺
1965年 珠江
1965年 珠江风景
1973年 佛山的陶瓷工厂
1964年 象牙雕刻工厂
1965年 市场
1964年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少先队
1965年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1971年 聋哑学校
1965年 韶山 毛泽东故居
1965年 前来参观毛泽东故居的人
1965年 湖南省刺绣工厂
1965年 湖南省刺绣工厂
1965年 湖南省戏剧学院
1961年 路上
1971年 路上
1971年 街角
1971年 街角
1971年 街角
1971年 街角
1971年 招牌店
1971年 钟表修理店
1971年 西安郊区人民公社
1971年 上学路上的小学生
1971年 运棉花的人
1964年 街角
1964年 街角
1971年 西安人民公社
1971年 人民公社的子女
1971年 西安干部学院 做贡献的人
1971年 西安干部学院
1964年 街角
1964年 拖拉机工厂
1964年 拖拉机工厂
1964年 拖拉机工厂
1964年 龙门石窟
木村伊兵衛 Ihei Kimura
1901年生于东京。13岁左右开始对摄影发生兴趣。1920年在照相馆学习了摄影技术。1924年在东京日暮里开了一家照相馆。1929年德国的飞艇格拉夫-齐柏林号飞抵茨城县霞浦时,他看到船长在脖子上挂徕卡而受启发,购买了一台徕卡。
1930年进入花王肥皂的广告部,使用徕卡拍摄写实广告而受关注。之后作为独立摄影师,在大型相机创作艺术作品为主流的时代,利用徕卡等35mm小型相机的特点,开创了一种新的摄影报道风格,被称为“徕卡之神”,也留下许多不同类型的杰作,包括新闻和广告摄影、街头快照、肖像和舞台摄影。与同一时代的摄影师土门拳一起,成为活跃在20世纪的最杰出的日本摄影师。
1950年日本摄影家协会成立,他成为第一任主席。1956年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成立,他成为常任理事。此后在日中复交前后多次访问中国,致力于促进两国友谊。1974年5月31日病逝。1975年,为了表达他对摄影界的贡献,由朝日新闻社主办而设立了“木村伊兵卫摄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