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内容已开通全网维权,严禁抄袭、复制或搬运,一经发现,必追责。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山川壮丽,民族众多,饮食文化之萌芽,可追溯至春秋战国中晚期两汉时期古滇国

彼时,滇地居民已善用火烹制食物,烹调技艺初现端倪。

《礼记·礼运篇》所载:“昔者,未有火化,食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而云南元谋人遗址中的炭屑,则见证了人类用火之历史,此乃烹调起源之重要标志。

历经千载,云南饮食文化逐渐发展,至唐宋时期,已初具规模,明清之时,更是繁荣昌盛,形成独具一格之滇菜体系。


古滇国时期,滇地与中原交流频繁,庄跻入滇,带来楚国先进的生产技术与饮食文化,加速了滇地之社会发展。

此后,汉、唐、宋、元、明、清各代,无不调兵遣将,移民开滇,将中原之饮食文化融入滇地,与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今日之滇菜。

滇菜口味独特,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既不偏甜,亦不偏麻、偏辣,包容并蓄,尽显大家风范。


滇菜之文化,博大精深,典故众多,令人叹为观止。

过桥米线,其传说源远流长,清代秀才之妻,以热鸡汤浸泡米线,送予夫君,夫君食之甚满,遂名之曰“过桥米线”,流传至今,成为云南菜系之“镇家之宝”

又如汽锅鸡,相传乾隆皇帝巡视临安府,临安知府命厨师献菜,杨沥将火锅原理改制为汽锅,乾隆大悦,携之回宫,自此汽锅鸡名扬四海。

此外,如饵块、大救驾、宜良烤鸭等,皆有动人传说,令人回味无穷。


云南民族众多,在饮食上,亦十分丰富。各民族之饮食,既受社会生产力水平之影响,亦受自然环境和民族传统观念及习惯之制约。

滇西滇西南地区,酸辣型口味盛行,与西藏及泰国、缅甸、老挝接壤,少数民族众多,形成了诸多具有民族特色之菜肴。

滇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自然资源丰富,菜肴亦别具风味滇东北地区,口味麻辣,深受四川影响,烹饪技法独具匠心

滇中地区,则以温和清淡、鲜嫩回甜、酸辣微麻为特点,尽显滇菜之精髓。

去过云南不下5次,我认为这10种特色小吃,最值得打卡,价都不贵!


1:过桥米线。起源于云南蒙自,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朝时期。

相传,清朝时,滇南蒙自市城外有一湖心小岛,一位秀才到岛上读书,其娘子常常弄了他爱吃的米线送去给他当饭。但等出门到了岛上时,米线已不热了。

后来一次偶然送鸡汤的时候,秀才娘子发现鸡汤上覆盖着的那层厚厚的鸡油有如锅盖一样,可以让汤保持温度,如果把佐料和米线等吃时再放,还能更加爽口。


于是她改进了送餐方式,先将清汤和配料分开装,到岛上后再将配料放入热汤中烫熟,再加入米线。此法一经传开,人们纷纷仿效,因为到岛上要过一座桥,也为纪念这位贤妻,后世就把它叫做“过桥米线”

晚清至民国时期,过桥米线开始在民间流传,并逐渐发展成为云南的特色小吃。

2015年“蒙自过桥米线传统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过桥米线之所以备受推崇,不仅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在于其独特的美味。

过桥米线以纯手工制作而著称,米线柔软细腻且富有弹性,吃起来极为舒适

汤底则采用鸡骨、猪骨等优质食材长时间熬制,鲜美浓郁,香气扑鼻。

配料更是丰富多样,包括鸡丝、火腿丝、虾仁、酥肉丁等,再辅以油炸地瓜缨、酸豆角、香菜、小葱等特色调料,每一口都能品尝到不同的风味,令人回味无穷。


2:小锅米线。其起源可追溯至明朝时期

相传,当时云南地区的一位年轻厨师阿福,为了迎合当地百姓的口味,将大米精心磨成米粉,再加入鸡肉、火腿、豆腐皮等食材,熬制出一碗鲜美可口的米线汤。

这碗米线汤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


小锅米线的特点在于其精细的制作工艺与丰富的口感。

选用优质的大米,经过浸泡、磨浆、澄滤、蒸粉、压制、漂洗等繁琐工序,制作出细腻柔韧的米线。

在烹制过程中,将高汤煮沸,放入米线和各种精心准备的食材,如鸡肉、火腿、豆腐皮等,用小火慢慢炖煮,使各种食材的味道充分融合,汤汁更加鲜美浓郁。

最后,加入适量的辣椒油、花椒油、葱花、香菜等佐料,使得小锅米线色香味俱佳,令人垂涎欲滴。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小锅米线的家常做法,让大家在家也能品尝到这道云南美食的魅力。

首先,准备好米线、鸡肉、火腿、豆腐皮、高汤、辣椒油、花椒油、葱花、香菜等食材。

将鸡肉、火腿、豆腐皮切成薄片备用。接着,将高汤煮沸,放入米线和各种食材,用小火慢慢炖煮。

待米线煮熟,各种食材的味道充分融合后,加入适量的辣椒油、花椒油、葱花、香菜等佐料,搅拌均匀即可出锅。

这样一碗色香味俱佳的小锅米线便制作完成了,让人忍不住想要大快朵颐。


3:腾冲饵块。历史可追溯至数百年前。相传,腾冲人民将优质大米精心挑选,经过淘洗、浸泡、蒸熟、冲捣、揉制等繁复工序,创制出了这道独具风味的传统美食。

特别是腾冲的“大救驾”——炒饵块,更是因其背后的历史故事而名声大噪。

相传,明朝末年,永历帝逃难至腾冲,饥寒交迫之际,当地百姓献上炒饵块,解救了皇帝的燃眉之急,因此得名“大救驾”。


腾冲饵块的特点在于其柔软而有“筋骨”的口感,久煮不糊,稍烫可食,风味独特

与年糕相比,饵块口感更佳,既保留了大米的香甜,又避免了年糕的黏腻。

腾冲饵块可烧、煮、炒、卤、蒸、炸,风味各异,久食不厌。


其中,炒饵块最为常见,将饵块切成薄片,搭配火腿片、酸腌菜末、豌豆尖等食材,用甜咸酱油调味,炒制出的饵块香甜浓厚,色彩丰富,体现了滇味的独特情致。

“大救驾”则是腾冲饵块中的佼佼者,切成三角形的饵块薄如纸,佐以鸡蛋、糟辣子、番茄、白菜心等食材,不放酱油,只用盐调制咸味,色彩清新明快,味道清爽香辣,别具一格。


4:建水烧豆腐。又称临安豆腐,源自云南红河州建水县

建水烧豆腐的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明朝时期。据传,其起源与一位即将参军的小伙子有关。

他的母亲担心他在路上饿着,便连夜制作了许多豆腐,让他带着上路。

然而,当小伙子到达军营,打开包裹时,发现豆腐已经发霉发臭。

但他又不忍心浪费母亲的心意,于是将豆腐晾干后烤来吃,没想到竟意外地美味。

这一发现,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改进,最终演变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建水烧豆腐。


在制作过程中,建水人精选大而圆的白皮黄豆,并取用西门大板井的甜水,经过浸泡、磨浆、过滤、点浆、压榨等一系列精细工序,最终制成小巧玲珑的豆腐块。

这些豆腐块在炭火上慢慢翻烤,直至表面变得金黄酥脆,散发出诱人的豆香。


建水烧豆腐的特点在于其外皮香酥、内部柔润,口感层次丰富。

咬一口,豆香四溢,油滑爽口,清香四溢,口齿留香,令人回味无穷

烤制时,满街飘散着独特的香味,沁人心脾,人见人爱,久吃不厌。

在食用时,还可以蘸以甜咸酱油、辣椒末、蒜泥、味精、小米辣等佐料,更加增添了其风味的多样性。


5:曲靖蒸饵丝。源自云南省曲靖市,是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传,明朝状元杨慎被贬到云南时,曾在曲靖品尝到这碗美味的蒸饵丝,并大加赞赏,从此这道美食在民间传开,成为了曲靖的一张“美食名片”。


曲靖蒸饵丝的主要原料是曲靖本地的筒子饵块,这种饵块是用沿江、珠街一带产的优质稻米,经过浸泡、磨浆、蒸制、切片、切丝等繁琐工艺制作而成。

饵丝洁白细腻,软糯有嚼劲,入口即化,米香浓郁


在制作过程中,曲靖蒸饵丝还注重配料的搭配和调味的精准。

新鲜的韭菜、绿豆芽、火腿、木耳等食材,搭配秘制的甜酱油、肉酱、酸菜和五到八种香料炒制而成的油辣子,使得蒸饵丝口感层次丰富,干香浓郁,咸淡恰到好处


6:巍山扒肉饵丝云南大理巍山地区的传统名吃。历史可追溯至南诏国时期

相传,其创始人为南诏国的开国元君细奴逻。在未发祥之前,细奴逻与彝族同胞以打猎为生,某日围猎时碰到大火烧山,烧死了不少野猪。

他们舍不得丢弃,将烧焦的野猪洗净后刮去外表的糊渣重新放入土锅中炖煮,为了去除糊味,添进了当地的阉鸡肉和火腿,最终味道出乎预料的好。

后来,细奴逻又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巍山饵丝,让人们把烧猪肉与饵丝配着吃,久而久之发展成为色、香、味俱全的扒肉饵丝。


巍山扒肉饵丝的特色在于其汤汁的浓郁鲜美和饵丝的细腻滑爽

汤汁选用新鲜的猪骨,经过长时间的熬煮,将骨头的精华全部熬入汤中,再加入各种香料和调味料,使得汤汁醇厚,味道浓郁

饵丝则是用巍山有名的“黄皮谷”米,经过蒸、舂、揉等特殊工艺加工而成,色泽洁白,口感细软甜润,不脆不粘


在烹煮时,将饵丝在八成烫的开水中烫到熟而不烂,再加上炖好的扒肉和汤汁,撒上葱花、芝麻油等调料,一碗色鲜味正、清淡适中、不油不腻、香气四溢的巍山扒肉饵丝便呈现在食客面前。

扒肉肥而不腻,瘦肉细嫩回甜,与饵丝的细腻口感相得益彰,令人回味无穷。


7:云南豌豆粉。可追溯至清朝时期,早在那个时候,呈贡地区就已经开始制作豌豆粉,并以其色泽金黄莹润、口感香糯而著称。


豌豆粉的特点在于其色泽金黄、质地细腻、口感滑嫩,且带有豌豆的特殊芳香

其制作工艺看似简单,实则非常讲究,需要经过筛选、脱壳、浸泡、研磨、过滤、熬煮、冷却等多个步骤。

制作过程中,选料、水质、火候、工序精细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豌豆粉的品质和口味。


在口味上,豌豆粉更是独具特色。凉拌豌豆粉,是云南人夏季消暑的美食佳品。

将豌豆粉切成条状,加入蒜末、辣椒油、醋、酱油等调料,轻轻搅拌,酸、甜、麻、辣、鲜五味俱全,令人食欲大开。


8:大理乳扇。据史书记载,乳扇最早被称为“乳线”,在明朝的《南诏野史》中已有“酥花乳线浮杯绿”的描述。

而到了清朝,《邓川州志》更是详细记录了乳扇的制作方法。

尽管乳扇的确切起源难以考证,但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9世纪,甚至更早的唐代南诏国时期。

相传,乳扇是由一位聪明勇敢的白族姑娘发明的,她将牛奶提炼出乳脂,制成薄片,晾晒后便成了乳扇


乳扇的制作工艺独特,需用鲜牛奶煮沸混合食用酸炼制凝结,再制成薄片,缠绕于细竿上晾干而成。

形制独特,呈乳白或乳黄色,状如折扇,两头有抓脚

乳扇质地酥脆,鲜香浓郁,奶油芳香味浓,无论是生吃、干吃、油炸还是煎烤,都别有一番风味。


生吃时,乳扇油而不腻,鲜醇清香,原汁原味,奶香气十足油炸后,颜色由白变为金黄,撒上白砂糖,吃起来脆香可口,别有风味;

烤乳扇更是大理的特色美食之一,将乳扇平铺成块状,用木棍挂住被烤软的部分,依口味涂上炼乳或玫瑰酱,边卷边烤,最后卷成筒状,吃起来香脆可口,奶香四溢,带着一丝玫瑰的花香和甜味,让人回味无穷。

除了传统的吃法,大理乳扇还有多种创新做法,如桃仁夹沙乳扇、炒乳扇丝、凉拌乳扇等。


9:鲜花饼。堪称滇式月饼的经典代表

早在唐代,云南地区就有了以鲜花制作糕点的传统。到了清代,制饼师傅更是匠心独运,创造出了鲜花饼,因其独特风味,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一度成为宫廷御点。


鲜花饼的成品色泽洁白,外皮酥脆,馅料清香,口感酥软,香甜而不腻,带有淡淡的花香。

其主要原料为云南特有的食用玫瑰花,此外,还会根据时令选用不同的鲜花为原料,如茉莉花、百合花等,使得鲜花饼的种类更加丰富。


在制作过程中,采摘含苞待放或刚刚开放的食用鲜花,经筛选后去掉花托、分开花瓣,加工处理为馅心,再包上酥皮烘烤冷却后成型。这样制作出来的鲜花饼,外皮酥脆,馅料香甜,花香四溢,咬上一口,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


若想尝试自制鲜花饼,可以选用以下做法。

首先,将采摘的食用玫瑰花瓣洗净,去花蒂后加入白糖、熟面粉和凝固的化猪油,共同揉搓制成馅心。

接着,将化猪油与面粉揉匀成油酥面团,再将另一部分面粉与清水和化猪油揉匀成油水面团。

将这两种面团分别下成剂子,用油水面剂压扁包入油酥面剂,擀成薄片后卷成筒,再压扁叠为三层,擀成圆皮。

然后,将馅心包入皮中,封口略压成饼状。

最后,在平底锅中放化猪油,在小火上烧,当油温约110℃时,放入饼坯浸炸至皮酥浮起即成。


10:丽江粑粑。可以追溯到唐代,甚至更早的茶马古道时期。

据传,纳西族人民还为了纪念一位名叫“粑粑”的英雄,开始制作这种食品,使其更具传奇色彩。


丽江粑粑的制作工艺颇为讲究,主要选用丽江出产的优质小麦面粉为原料,加入清泉揉成面团,再弄成薄片形状,根据个人喜好加入各种配料,如豆沙、芝麻、糖、葱、花椒等,煎制而成。

其口感酥脆可口,色泽金黄,香味扑鼻,甜而不腻,咸而不齁,令人回味无穷。


在丽江古城四方街上,专营丽江粑粑的铺子比比皆是,它们大多由成年女子经营,技艺娴熟,手艺精湛。

当你漫步于古城之中,不妨走进一家铺子,品尝一下地道的丽江粑粑。

将掰下的一小块粑粑浸满酥油茶的香味,然后放进嘴里,那种酥脆香甜与浓厚酥油茶的完美结合,将让你感受到无与伦比的人间美味。


好了,今天就这样,我是风烟食录。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我们要坚守信念与梦想,勇往直前,不怕困难与挫折。努力追求理想和目标,为自己书写精彩人生故事。经过风雨洗礼,才能欣赏到彩虹的美丽。陌生人,加油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