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成渝之心,巴蜀门户。改革风正劲,砥砺扬帆起。
经历了从“改变”到“突破”,属于四川资阳的“跨越”之年即将迎来尾声。12月12日,资阳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召开。这是当地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时间再往前,当地还先后召开了读书班、务虚会,“改革”这个关键词贯穿始终。
资阳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现场。
绘蓝图、定目标、明方向,围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建设、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部署落地,资阳明确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国资国企、产业建圈强链、城乡融合发展、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改革,为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怎么看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12月初,“资阳造”首发运载火箭出征仪式在四川星河动力空间科技有限公司飞行器总装制造基地(一期)举行,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装载火箭部件的两辆重卡和一辆保障车缓缓开出厂区驶向发射场。这是西南地区首发下线的民营商业运载火箭,也标志着资阳市正式进入商业航空航天器生产服务阵列。
另一边,今年9月,西部地区首条跨市域轨道线路——轨道交通资阳线开通运营。统计数据显示,10月1日至12月1日,该线路客运量日均3.12万人次,其中周末日均3.9万人次、工作日日均2.35万人次。成都人坐着“地铁”到资阳购物、逛街成为一种新时尚。
这是近年来资阳全市上下团结奋斗、埋头苦干,机遇好、区位优的优势更加彰显,特色强的产业特征逐步显现。一方面,当地稳住了机车、商用车等传统优势产业,推动口腔医疗器械、柠檬、运动鞋等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优,商业航天、智能两轮车等产业从无到有。
另一方面,资阳的发展也迈上了新的历史起点:经济总量迈上千亿台阶、存量企业发展量质齐升、增量项目越来越多,产业同城化逐步加快、发展速度逐步加快。
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当地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不充分依然是资阳最大的市情实际和突出短板,底子薄、负担重、欠发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还很重。
怎么干
牵住经济改革的“牛鼻子”
改革越是千头万绪,越是要牵住“牛鼻子”。此次全会上明确,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
国有企业是服务推动资阳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当地构建了以资阳发展集团、产业投资集团为龙头的“2+N”雁阵发展格局,资阳发展集团获评“川企百强”第54位、较2023年上升9位,资阳投资控股集团、资阳产业投资集团取得AA+主体信用评级1-10月市属国企营业收入增幅居全省第2位,利润总额增幅居全省第3位,已交税费增幅居全省第1位。
全会提出,要以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深入实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围绕“三个集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布局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让国有资本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社会民生事业发展、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等关键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更好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民营经济也不容忽视,这是资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地明确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健全完善拖欠企业账款常态化监督、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优化涉企执法检查等机制,持续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减负赋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资阳也提出,要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要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推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要深化财政、金融、国资互动,加强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健全“集中财力办大事”支出保障机制,加大金融对重点产业、领域的支持力度,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构建完善产业发展基金群、基金生态圈,进一步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