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余闯)“我们学校被誉为‘苹果园里的村小’,开展以苹果为核心的自然生态教育。课程建设以苹果为核心,孩子们在果园里进行各种活动,研究花与果的关系、套袋、采摘和直播带货等,体验了农耕文化,还培养了科学和财商素养。”甘肃省静宁县大寨小学校长王富贵在近日举办的“教育的民间智慧与探索”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十一届年会上讲述学校教育故事。

多年来,来自基层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牢记初心使命,积极探索从形式到内容的教育创新。论坛上,专家学者和校长教师一起分享了他们的前沿思考和实践探索。

王富贵说,学校课程将知识融入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感知的例子中。比如,学习长度单位时,不是抽象地讲解米、厘米、毫米,而是通过让孩子们量一量苹果的高度来建立理性与感性之间的联系,使学习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

尽管与城市教育存在差异,贵州田字格实验小学总校长肖诗坚发掘出了乡村教育的独特优势。“乡村教育要从自然环境、从乡土文化、从人自身找到一条路。我们学校的核心理念是乡土人本教育,强调立足乡土、敬爱自然、回归人本、走向未来,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健全人格、独立思想和未来视野。”肖诗坚说。

“你希望学校里都有什么?学生回答:有动物、鲜花。”浙江省缙云县笕川小学校长马鑫飞说,“我们在用一个村庄的力量办好一所学校。”

在笕川小学,除了教室、阅览室,还有很多羊圈、鸭舍、兔场等。学校被改造成动物园和植物园的样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满生机和自然元素的学习环境。学校通过农耕园、二十四节气种植活动等实践项目,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验自然、历史、人文和社会风俗。

马鑫飞说,学校的教育活动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如过大年、吃年夜饭、舞龙灯等,增强孩子们的家国情怀。学校还将村庄里的彩燕、麻鸭、香菇等发家致富资源,融入到项目化学习和大单元主题教学中,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文东茅表示,我国乡村地区差异较大,东中西部省份教育状况各不相同。要根据不同地区情况进行个性化探索,需要更多实践和尝试来找到适合不同乡村教育需求的解决方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项贤明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不同的个性和潜质,教育也应该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以适应不同人才的需求和发展道路。

作者:余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