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银川中院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市党委有关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部署要求,立足新时代司法审判实践“富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深”“活”兼具上下功夫,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坚持建机制、抓阵地、树品牌,积极探索“1+6+1”普法宣传模式,即建好一个阵地、用好六个平台、练好一种能力,构建立体化、全方位、多角度的“线上普法”矩阵,使广大网民在寓教于乐、耳濡目染、互动参与中受到教育,网络法治意识、网络文明素养得到明显提升。

01

主要做法

建好一个阵地,提高普法实效性。

着力建设有影响力的普法阵地,常态化、全方位开展网络普法宣传。打造“豸·平”融媒体工作室宣传阵地,将宣传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院和业务部门办案一线,最大限度整合人员力量,挖掘宣传素材。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出更多有温度、有人情味的法治宣传作品,真正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主流价值观传播到群众心中。2024年以来,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立案、写诉状、打官司流程”等内容,拍摄52部原创普法小视频,原创视频《“宁”好,追光者!》获2023年度全国法院百优新媒体作品,《向左向右》在市纪委征集活动中获入围作品,《假如涉密文件会说话》获得国安银川优秀作品。视频《黑神话悟空》播放量9203次,《老朱很忙》播放量5699次。通过充分挖掘法院好故事,不断提升法院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用好六个平台,实现普法立体化。

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用好用足新媒体平台。全力打造新媒体矩阵,以微信公众号为主平台,以官网、视频号、微博、抖音、头条号、天平号等新媒体平台为辐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开展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花式”普法。实现审判执行、司法行政与法治宣传齐抓共管、同频共振的新格局。微信公众号平台每日更新,2024年微信推送原创文章336篇,《“要没有你们这些‘攒劲’人,我们老农民打官司太难了”》被《人民法院报》采用,《第54名家长》《银川中院服务保障“五八”强首府战略实施》被人民号转发。37篇原创文章被《宁夏日报》《宁夏法治报》等自治区级媒体采用。

练好一种能力,增强普法趣味性。

针对群众在法律领域的关注点,苦练内功、精益求精,着力提高内容的原创能力,不断创新形式做好特色宣传。开辟“群星闪耀的银法人”“法边余墨 案后余思”“银法故事绘”“漫说”“影像中的正义”等专栏,通过短视频、长图、海报、漫画等新媒体作品宣传法律常识,漫画《你的路,有它守护》被最高人民法院采用,《一“典”就亮》SVG图文作品被司法部转发。将法治元素融入系列衍生文创产品设计,包括文化袋、书签、纸杯等,利用文创载体传播法治精神,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传递法治观念。抓住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策划主题宣传。围绕“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等重要节点,创新普法形式,精心制作主题宣传视频《宪法的声音》,让法治声音直抵人心。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法活动,初步形成“同频共振、齐声合唱”的普法工作新格局。



02

成效特色

普法宣传由“单向式”向“互动式”转变。

运用新媒体技术增强普法作品的趣味性、艺术性,实现自觉地互动传播。在推出的原创作品中,每个作品讲述一个故事、普及一个法律知识点、引发一群人共鸣。例如,文字作品《曹香玉败诉记》关注大众热点话题,回应涉“宠”纠纷。漫画作品《两颗枣子的“战争”》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知识产权相关知识,让群众“看得懂”“记得牢”。打造“评论区文化”,在受众获取法院普法信息的同时,在后台及时通过评论私信了解大众想法,回应群众呼声,变单方灌输为双方互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以学校为中心的普法宣传效果显著。

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聚焦校园欺凌、网络安全等主题,为学生们带去精彩纷呈的法治课堂,同时结合线下“法治副校长”“送法进校园”“法院开放日”等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广大师生中开展一系列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与银川市人民检察院、银川市司法局共同举办的“模拟法庭线上直播”活动,全市各中小学师生、家长通过多媒体平台同步“云观看”,银川中院抖音平台曝光量1.2万人次,视频号点赞2.3万次。用好鲜活案例,开展普法宣传。例如,作品《十一岁那年,我曾几次想自杀》对真实案例进行改编创作,以故事和漫画相结合的方式,呼吁全社会关爱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推动司法为民更有深度和广度。

运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开拓了载体、丰富了手段,成为了广大群众学习法律知识、共享法律服务的重要方式之一。法治小视频将生活小事、工作日常、法律案例改编为学法用法故事,增加了普法活动的趣味性,激发了广大群众认同感。结合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以接地气、入人心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宣传婚姻家庭、彩礼纠纷等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普及法律知识,不断增强视频的趣味性、可视性,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律意识,提高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03

经验体会

遵循传播规律,实现“大流量”全网传播。

要做好互联网宣传,就要掌握网络化表达和思考,深挖网络话语、网络热词背后的网民心理。主动顺应全媒体时代人们阅读习惯的变化,遵循司法规律和新闻传播规律,努力推动司法宣传理念、内容、形式创新。

强化用户思维,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把宏大主题与百姓视角统一起来,将法律逻辑转化为生活逻辑,法治话语转化为大众话语。新媒体平台后台的每一条留言背后,都承载着社情民意和治理课题,都包含着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聚焦老百姓“注意力”“兴趣点”引流引导,推动“枯燥说教”的法律条文向“生动演绎”转变,实现普法“有形有声、入脑入心”。

做好线下工作,打牢线上宣传基石。

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阶段性宣传工作效果,但如果剑走偏锋、靠“虚构”“博眼球”取得高流量,那就会走偏了路。在网络宣传领域,银川中院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理念,聚焦法院主责主业,依靠扎实的工作成果、紧密联系实际开展宣传工作。地基打得牢,大厦才能建得高;打牢线下工作基础、提升线下工作质量,线上宣传才能“有基可依”。

文源 | 政治处

审核 | 马海婷

编辑 | 慕雨芙

责编 | 马海婷 李玉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