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敬老院内工作人员带领老人活动筋骨
县医院诊断中心内,影像医生正在对传来影像进行诊断。
数字乡村管理运营平台助力乡村基层治理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基层治理……这些既是百姓关切的焦点,也是长期以来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抓改革、促发展,其根本宗旨是让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今年以来,山阳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造福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答好每一份“民生答卷”,坚定不移推动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领域改革,通过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党建引领 夯实基层基础
“要不是毛仪学帮忙,及时联系救护车将我送到县医院,还给我娃打电话让他们来,说不定我都不在了。”12月4日,在山阳县户家塬镇桃园村,说起自己摔倒的事情,78岁老人朱吉和满怀感激。原来,朱吉和在今年4月不慎摔倒,当时孩子都不在身边,村上的网格员毛仪学帮助将其送到医院,同时联系孩子过来照顾,老人才得以及时治疗并逐渐恢复。
这正是桃园村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落实“党群联心卡”制度的真实写照。为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桃园村率先推行基层网格化管理,将全村683户划分为19个单元网格,选派19名党员担任网格员,围绕政策宣传、民意收集、产业发展、村容整治、矛盾调处、隐患排查等方面,全面推广“党群联心卡”,发放网格员工作纪实手册,对入户走访过程中,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详细记录,及时反馈给村党支部予以解决和采纳,形成“服务送上门、有事找党员”的良好氛围,有效拉近党群距离,密切党群关系。
如何激活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近年来,山阳县不断深化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探索出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的乡村治理新路径。将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服务延伸到末梢细处,以“绣花功夫”持续推动基层治理领域改革向纵深发展,构建常态长效的乡村基层治理新格局,以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如今,像这样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的暖心小事,在山阳县各村(社区)不断上演。“有事就找网格员,办事就在家门口”成了基层群众的共识,真正实现“群众困难我帮助、群众事项我代办”,让党员、网格员成为基层治理的“最前哨”。
学有所教 推动均衡发展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走进山阳县第一初级中学,孩子们清脆的诵读声回响在走廊,如天籁之音,抑扬动听又充满希望。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的运动场,功能完备的音美教室、计算机教室、图书室,让孩子们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获得优质的教育、照亮成才的梦想,更是众多偏远落后地区孩子热切的渴望。近年来,山阳县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制定《山阳县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以及《山阳县校(园)长管理十条措施》等“四个十条”措施,整合力量、加大投入、完善机制、统筹推进,全面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从重硬件建设转向重软件内涵建设,从重指标达标转向重群众获得,从重数量规模转向重质量效果,积极推进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会与结对的学校进行跟岗学习和示范课研讨交流活动。”新迁建的山阳县第一初级中学校长管广富介绍,最近一次跟岗学习是在11月25日与城关九年制学校结对,通过数学、语文、生物、地理等科目教师间的互相学习,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寒暑假会由本校优秀教师结对帮扶学校的教师进行学科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我娃虽然在镇上上学,但一直有县初级中学的名师到学校讲课,这学期考试成绩提高了不少,明年考上县高中绝对没问题。”一位色河铺镇初级中学的学生家长欣喜地说。
这正是山阳县探索学校内涵发展的新模式,促成城区学校或优质学校分别与县内县直学校、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共建办学联盟体,采取“1+N”形式,即以1所优质学校为核心学校,通过“大校联小校”“强校联弱校”等方式,进行定向帮扶和指导,突出教育质量提升和师德师能提升两个重点,建立“教学联网”“课程联建”“教研联动”“教师联训”“评价联考”的“五联”运作模式,实现“以强带弱、以城带乡”,逐步提升全县中小学整体办学水平。
山阳县充分发挥并整合全县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各校的优质资源,激活学校自身的活力,坚持均衡优质的价值取向,提高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使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同时,破解山阳小规模学校、薄弱学校发展困境,缩小校际差距,促进学校与学校之间“共性”与“个性”并存,实现全面构建人本、和谐、开放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体系的目标。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山阳县积极弘扬教育家精神,致力于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明确各级责任,加强教师培训与发展,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评选优秀教师、开展教学竞赛等活动,激发教师积极性与创造力,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病有所医 强化医疗供给
“我有高血压,基本上每季度都要在崔医生这里打吊瓶。”12月5日,在十里铺街道红土岭村卫生室,76岁的村民郭田娃正在输液。
村民口中的崔医生,正是红土岭村卫生室的村医崔孝雪,她负责全村村民的健康管理工作。村上老人较多,很多老人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崔孝雪主要负责收集村民在县、镇医院诊断的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绿、黄、红”分标管理,每季度到村民家中随诊,做好信息记录工作。
“以前条件简陋、设备不足。卫生室标准化改造后,县里给添了许多硬件设施,特别是健康一体机,它具有测血糖、血脂、血压以及查尿常规等功能,大大提升了疾病的诊断效率和准确率。”崔孝雪说,现在药品供应都有保证,缺啥药直接报卫生院,药品就直接配送到卫生室。之前必须到县级医院才能买的药,现在这里基本都可以买到。同时,村民一旦发现有胸闷、胸痛症状时,卫生室还能及时做心电图检查,诊断结果会同步上传到医共体总院,总院医生会第一时间指导救治。
“再也不用填表了,只需在手机上操作,就可以确认群众的预约时间,工作量也比以前少了,可以节省时间服务更多的群众了。”山阳县色河铺镇卫生院家庭医生张珊说,镇上所有群众的健康信息都可以在平台上查找到,只要在县级医院有诊疗信息,反馈回来后就可以对群众做相应的应急知识科普。
为提高慢性病管理水平,2023年以来,山阳县在全市率先推出“四高共管八病同防”慢性病“三色”管理模式,县镇村三级联动,建成慢性病管理中心两个、慢性病管理站18个、慢性病管理点244个,慢性病一站式健康管理阵地实现全覆盖,实现慢性病“防、筛、诊、治、管”全周期“一站式服务”,构建“黄标在分院、红标去总院、绿标村级管”的就医新格局。
同时,打造县域“数字健康一张网”信息系统,县镇村医疗机构信息互通共享、医疗与公卫服务数据实时互联,全面实施智慧签约,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
“我们实行24小时坐班制,对于村镇卫生院传回来的影像,由影像诊断中心专人负责,并及时将数据传回。”山阳县医院负责人张敏介绍,村级急救点配备有带远程上传功能的心电图机和制氧机、急救箱等设备,以“数字健康一张网”建设为载体,联通医共体总院心电、影像远程诊断中心,实现心电图村级检查,县级诊断。医院信息显示屏上,只见14时33分传来中村镇黄家村卫生室的患者心电图信息,在14时40分已经由县医院医生诊断完成并传送反馈。
“全县投入2200万元,建成公有标准化村卫生室244家,确保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集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公共卫生室和值班室于一体、功能区域布局合理的卫生室。”山阳县卫健局副局长赵强说,当前全县244个村卫生室同步建设覆盖县镇村的“心电一张网”,为县镇村医疗机构全面更新上线HIS、LIS、PACS、电子病历、心电等信息系统,打通县镇村265家医疗机构之间、机构和个人之间的信息壁垒,自动建立并更新电子健康档案,通过构建“数字健康一张网”,建成山阳云健康信息平台,全面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养老服务 健全兜底保障
“日常管理企业化,因岗选人严把关;护理服务医院化,细心呵护脚步忙;就餐服务酒店化,细致入微人人夸……”一段快板《敬老院的幸福生活》在山阳县中心敬老院流传,老人们梦想中的幸福生活照进现实。
“我们院有的老人过年时会被家人接回去住,但他们回去待不了一天就嚷嚷着要来院里。”说起老人们的生活,负责人马新建介绍,敬老院由前后3栋楼组成,园林式设计,占地面积20多亩,目前院内集中供养特困老人163人。在院内走一圈,可以看到干净整洁的房间、宽敞明亮的食堂、温馨舒适的大厅、先进的康复理疗设施……老人有的在护理室做理疗、有的在锻炼身体、有的在下象棋,到处洋溢着幸福气息。
在餐厅,一周的食谱在电子屏上滚动呈现。“以前是7天的固定食谱,有的老人遇见不喜欢吃的饭就不来餐厅,造成浪费。”马建新说,为了让老人们每顿饭都吃到可口的食物,院里经过多次开会研究,制定不重样的21天食谱,同时,针对老人的身体情况,还会有各种药膳汤搭配,确保每个人每顿饭都吃得有滋有味。
有的老人不会说话、有的不能行走,对于这些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工作人员会给他们喂药、喂饭、按摩、帮忙翻身等。针对老人容易忘记吃药的问题,院里专门为他们每个人都配置了一个小巧便携的药盒,将每天需要服用的药品装进去,固定时间提醒老人吃药。
近年来,山阳县不断加大公办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日常管理。为提升照料护理服务能力,建立日间照料培训室、健康保健室、心理关怀室、中药药膳室“四室”,满足老人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针对养老服务队伍不稳定、专业化水平不高,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服务质量不优,薪酬待遇无差异、激励作用不强等问题进行院务管理企业化、照料护理医院化、餐饮服务酒店化的一系列改革。2023年4月,县上启动18个公办养老机构各项改革工作,将全县敬老院评估分为Ⅰ、Ⅱ、Ⅲ类进行管理,并根据类型进行薪酬待遇调整。同时,对11名超龄管理人员及55名服务人员予以清退,新聘16名管理人员和30名服务人员。之后,联合县人社局对新员工进行培训,考核通过后,持证上岗。
社会保障关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强化对特困、低保、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兜底保障,让他们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山阳县民政局负责人李文说,从制度、服务等方面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拓宽为老服务“半径”,加强为老服务保障,提升“为老服务温度”,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补短板、促公平,兜底线、织密网……一项项民生改革有力保障人民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其根本宗旨是让民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山阳县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改革,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县人民。
如今的山阳县,从教育到医疗,从就业到养老……在绘制幸福民生画卷的过程中,以集成改革之力落实民生实事,既有高瞻远瞩的布局,又有精雕细琢的举措,将民生幸福刻画得更为细腻、温馨、生动。
全面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山阳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以改革之智、改革之力更好地谋新篇、育新机、开新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贡献改革力量。
(南玺)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