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内卷往往是无奈之举,除了那些真正想走科研之路的学子,其余的人卷学历更多的是为了增加就业筹码,这是大学生卷学历最直接的理解。
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学历内卷的后果来得太快了,过去本科毕业生能干的活儿现在需要硕士,过去硕士能干的活儿现在需要博士,最关键的是,学历天花板的博士就业也有压力了,这该如何是好?
近日,人民大学的一位31岁女博士在网络上发文,分享自己参加秋招的经历,就读的是国内TOP3的法学院,但截止到目前秋招成绩为零,一份offer都没有拿到。
面对现状,女博士情绪崩溃到想哭,心情也很差,持续抱怨和怀疑自己的能力,参加了无数场招聘会,投了大量的央企、国企和事业单位岗位,还参加了国考和京考,遗憾的是都石沉大海。
如今还面临写论文的压力,求职和学业让人焦虑,头发都白了很多……
女博士表示,就业市场对30岁以上的女博士为何如此不友好呢?原以为卷学历可以提升竞争力,没想到还不如硕士毕业时的情况,当时随便都能拿到几个offer,接下来不知道怎么办了,对未来很迷茫。
从该女博士公开的个人履历来看,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硕士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现在是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在读。
对此,有认为大学生就业不能单枪匹马,还要靠一点人脉关系,父母才是王牌,否则什么学历都是白搭,但凡有父母帮忙的,本科毕业都能找到很好的工作。
这种说法不好评价,但持有这种观点的是大有人在。另外,也有人认为,大多数用人单位的岗位并不需要博士学历 读博的时候不是应该目标很明确吗?
大多数都要去研究类单位或者大学当老师,不然你读博的意义在哪?而且从女博士的发文来看,投简历的单位都在体制内,这些单位都要求专业对口,他们招聘法学博士做什么呢?
其实,个人认为关键问题还是预期与选择问题,文科类专业如果目标不是在高校从教,大多数人读博都属于无效的学历提升,从浙大到康奈尔大学,再到人大法学院,到头来只想进体制内工作,求学过程耗费了太多时间。
31岁对博士毕业生来说年龄不算大,但预期一定很高,在就业过程中心态会非常复杂,学历无疑成了孔乙己脱不掉的长衫。
北京人才太多了,如果调整就业期望值,考虑回老家省会城市找个普本、二本大学当老师,或者人才引进考公,人大的法学博士就业应该不是问题,而且还会有不错的待遇。
总的来说,女博士就业难是多个因素交织的结果,但通过调整求职策略、提升综合竞争力以及积极应对偏见等方式,女博士们有望在就业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和人生理想。
而对于那些还没有读研的人来说,也需要提前规划人生和目标,不要在求学和提升学历过程中耗费太多时间,到头来可能会发现学历提升后的状态还不如从前,学历提升一定要基于目标需要,不可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