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

《唐诗宋词鉴赏》(第三版)

张明非 李翰 韩忠艳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唐诗宋词 , 均为一代文学之胜 , 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两颗璀璨的明珠 。 二者双峰并峙 , 互相辉映 , 在我国以抒情为主的诗歌传统中 , 各以其巨大而独特的艺 术魅力 , 获得历代读者的喜爱 , 千余年来传诵不衰 , 历久弥新 。

本书通过对成就最高 、 影响最大的十五种诗词题材中的名家佳作的解读和鉴赏 , 使读者充分领略唐诗宋词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 并从中获得教益 , 提高古典文学修养以及阅读和欣赏的能力 。

本书的体例 , 是对十五种题材分类进行鉴赏 , 点面结合 , 纵横比较 , 在赏析名篇佳作的同时 , 力求指出每一类题材的总体特征及发展源流 、 同一题材中唐诗宋词的共性及差异 、 不同作家的风格特点及作用 , 以期对唐诗宋词的总貌有更深入的探析 。 (文末附教师免费申领样书方式)

唐诗中的山水田园


盛唐诗人王之涣并不是山水诗名家,但说到山水诗,就不能不提到他的《登鹳 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市西南城上,据说因 “时有鹳雀栖其上” (《蒲州府志》)而得名,是唐代著名的登览胜地。在许多登楼纪胜的诗篇中,这首诗能脱颖而出不是偶然的。前两句,诗人用饱蘸激情的如椽大笔,仅十个字便描绘出极为雄浑壮丽的山水图景:远处,白日已收尽它最后的光线,渐渐隐入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脚下,黄河正以磅礴的气势一日千里地流入大海。江山如此多娇,激发了诗人想要看得更高更远的愿望,于是有了诗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它不仅使读者在想象中展开更宏大的视野、更广阔的境界,更重要的是揭示了深蕴其中的高瞻才能远瞩的人生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在尺幅之内展现万里山河的壮丽,而且表现博大无垠的胸襟与积极进取的精神,这正是盛唐山水诗的一个鲜明特色,也是这首诗千古传诵而光景常新的重要原因。


王维无疑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标志着这一题材所能达到 的最高成就。他既精于诗道,又深于画理,因而使诗歌达到 “诗中有画”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的艺术境界。王维笔下的山水景物多彩多姿,风格各异:有的气象雄伟,境界开阔;有的清新秀丽、优美静谧;有的色彩鲜明;有的萧疏简淡。其每一类诗都有不少佳作。然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还是那些意境冲淡空灵、禅理与诗情结合的作品,如《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山涧月夜优美恬静的景色:在春山空谷的夜晚,一切都静悄 悄的,只有桂花轻轻地从树枝上飘然落下。忽然,月儿升起来了,月光照亮了山谷,栖息的鸟儿被惊起了,发出几声清脆的鸣叫,不一会儿又复归平静。这既是一幅清幽迷人的画,又是一首优美空灵的诗,是诗情与画意的完美融合。从中人们不仅可以想象春山的清幽、桂花的清馨、月光的清朗、鸟鸣的清脆,充分领略大自然的静美,还可以感受到人在其中闲适愉悦的心情。诗人在创造优美静谧境界之时,巧妙地利用动与静的对立统一关系,有意借动态表现静境,以有声衬托无声。诗中从 “花落”到 “月出”,再到山鸟的 “惊”和 “鸣”,无不有动有声,然而正是通过这些动态和声响,才有力地衬托出 “人闲” “夜静”和 “山空”。这既是此诗的特点,也是王维这类山水诗特有的表现手段,如《鹿柴》写到的 “空山”中的 “人语”,《竹里馆》写到的 “幽篁”里的 “弹琴”,《辛夷坞》写到的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 “芙蓉花”,都属于这一类。此外,诗人特别善于发现和捕捉大自然中极细微的声响和动态,生动表现自然界的变化和内在的律动,这正是诗人用禅宗的眼光观照自然,从而进入常人不能达到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境界的结果。说王维的诗有禅趣,此即原因之一。

再看他的一首五言小诗 《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宋代大诗人苏轼在引用此诗后说了一段著名的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此诗描写清秋山中景色。起句写清水白石。荆溪,水名,发源于陕西蓝田县。次句写苍山红叶。两相对照映衬,色彩鲜明和谐,景物错落有致。“白石”和 “红叶”是色彩的运用,“出”和 “稀”近于画法中采光技巧的表现,这是 “诗中有画”。后两句进一步点出绿树荫浓,翠色欲滴。“元无雨”和 “湿人衣”很难用画面显示,而诗人却以这两句唤起读者对山岚暮霭、苍翠欲滴的想象,补充了画面无法表现的形象,使诗的意境超过了一般的山水画,这是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自苏轼提出后就成为王维诗尤其是他山水田园诗艺术特征的定评而沿用至今。


李白一生到处漫游,足迹所至,几半中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既是这位伟大诗人酷爱自然的写照,也是他创作了大量山水诗的一个重要原因。李白的山水诗有着极其鲜明的个性,他从不拘泥于对山水形貌的精雕细刻,而是凭着自己的审美理想和炽热情感,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气象非凡的山水形象。李白诗歌所特有的浪漫主义的奇思妙想、豪放飘逸的风格、清新俊逸的语言,在山水诗中体现得尤为鲜明。不仅如此,山水在李白笔下还寄托着他追求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的理想,并成为他正直不阿的高尚人格和美好情操的象征。不论李白山水诗怎样的绮丽多姿,风采各异,都无不打上了个性化、人格化的鲜明印记。被殷璠《河岳英灵集》叹为 “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的《蜀道难》这类长诗自不必说,其篇制短小的绝句也莫不如此,试看《望庐第一章 山水田园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从 “望”字着笔,描写诗人眼里的庐山香炉峰瀑布。先从香炉峰写起: 只见日光照耀下的香炉峰宛如一座巨大的香炉,而峰顶缭绕的云雾仿佛是缕缕紫烟正从炉中冉冉升起,格外绚丽多姿。瀑布从峰顶垂直下落,就像一匹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这具有雕塑般静美的壮丽图景,正是诗人 “遥看”所特有的感受。

近看,景象更加惊心动魄:飞湍的瀑布从香炉峰顶喷涌而出,一泻直下,银光闪 闪,简直使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穿云破雾降落人间。“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飞动气势、高度夸张,“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新颖比喻、奇妙想象,塑造了庐山瀑布无比雄奇壮美的艺术形象。这首诗不仅是庐山瀑布的绝妙写照,也是渗透了诗人鲜明个性和强烈感情的 “有我之境”。古往今来还有谁能比李白更好地摹写出庐山瀑布的神韵? 难怪苏轼赞叹道:“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世传徐凝瀑布诗云……乃戏作一绝》)

神州大地的自然景观是千姿百态的,天才逸放的李白自然也不会只有一副手 笔。诚然,他豪放开朗的性格使他特别钟情于雄浑壮丽的景色,如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的长江,“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的黄河,“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横江词六首》其一)的横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的荆门等等。

但他笔下也不乏清新秀丽的山水小景,如《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 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桃花流水杳然远逝的天然宁静,诗人 “笑而不答”的别具会心,都使人对 “别有天地”、非人间所有的 “碧山”悠然神往。李白的山水诗既是丰富多彩的,又是独一无二的,尤其在打动人的心灵、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方面,古代山水诗人中,很少有人能同他相比。


杜甫也不以山水诗著称,但他的山水诗记录了自己漫游、离乱、漂泊的现实生 活,同时融入了时事政治的内容和忧国忧民之思,从而使传统的以模山范水、流连 风景为主的山水诗开出别一种境界。如《后游》: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唐肃宗上元二年 (761)春,杜甫曾两次游览蜀中新津县东南的修觉寺,这首 诗是重游所作,故题曰 “后游”。诗中写道:这里的寺和桥都曾经游历过,故地重游更生爱怜之心。美好的江山仿佛很有情意地等我再来,明丽的花柳更是无私地奉献一切供人观赏。清晨,烟光微薄,原野显得格外滋润;傍晚,沙滩温暖,日色似乎迟迟滞留不去。风景如此优美,使客愁全都消减,除开这里我还到哪里去? 从字面上看,句句都在称赞风景之美,实则有言外之意。不仅从结末点出的 “客愁”可以看出诗人的愁闷,从盛赞 “江山”“花柳”的 “有待”“无私”中,也不难体会出他是以此反衬人世的冷漠无情。正如薛雪《一瓢诗话》所说:“‘花柳自无私’……下一 ‘自’字,便觉其寄身离乱感时伤事之情,掬出纸上。”的确,干戈遍地、万方多难的惨痛现实,使素来忧国忧民的诗人不能不满怀悲愤,他想借徜徉山水加以排遣,然而愁怨是如此深重,又岂是轻易消减得了的? 可见这首诗感情深沉郁积而手法委婉顿挫。“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两句,不仅真切地传达出诗人游赏时的心情,也是对无比美好的大自然的热情礼赞。

目 录

第一章

山水田园

唐诗篇: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宋词篇: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第二章

边塞报国

唐诗篇: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宋词篇: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第三章

抒怀言志

唐诗篇: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宋词篇: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第四章

思亲怀乡

唐诗篇: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宋词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第五章

交游离别

唐诗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宋词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第六章

婚姻爱情

唐诗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宋词篇: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第七章

闺愁宫怨

唐诗篇: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宋词篇: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第八章

忧时悯乱

唐诗篇: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宋词篇: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

第九章

羁旅行役

唐诗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宋词篇: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

第十章

都邑城市

唐诗篇: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宋词篇: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

第十一章

岁时节令

唐诗篇: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宋词篇: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第十二章

咏史怀古

唐诗篇: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宋词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第十三章

托物寄意

唐诗篇: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宋词篇: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第十四章

闲情逸趣

唐诗篇:与世澹无事,江海自然人

宋词篇: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第十五章

文学艺术

唐诗篇: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宋词篇:对客挥毫惊满座,银钩虿尾争新

作家小传

诗词索引

上下滑动查看详情

作者简介

张明非,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李商隐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唐代文学研究年鉴》主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主要研究论著有《唐音论薮》《唐诗与舞蹈》《唐诗咀华》《唐贤三昧集译注》《唐诗在变革中走向辉煌》《古典文学论集》等。

李翰,上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出版 《汉魏盛唐咏史诗研究》《 <宋书> 文学研究》等著作,发表论文几十篇。

韩忠艳,河南新乡人,现居广东中山。上海大学古代文学硕士,现为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高校任课老师

可扫码免费申请样书

想要写作却无法坚持下去?

不知该怎样系统地学习写作技巧?

期待自己有一天能写出爆款故事?

你身边的写作教练——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故事写作营”

为你准备了一年的写作计划

携手几大头部写作平台

带你从写作入门直到作品发表

订购「故事写作营年卡

选购创意写作指南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