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碧江区中等职业学校作为一所县域中职学校,近三年来,在新时代的教育浪潮中,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以其坚定的改革决心和创新的教育理念,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找法子、蹚路子、迈步子,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奋力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学生技能展示。

优化专业设置 对接市场需求

该校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发展规划,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学校通过深入调研市场需求,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共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调整和更新专业课程内容,确保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

目前,学校开设了护理、幼儿保育、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等多个专业,形成了涵盖医药卫生、教育、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体系。这些专业不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而且与本地区产业发展紧密相连,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风采。

锻造师资队伍 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该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培训以及校本培训等,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锻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现有“双师型”教师占比60%左右。

打造教师“造血式”成长平台,学校通过实施“三名”工程,打造名师、名匠、名班主任队伍、组建创新教学团队、科研团队等方式,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出台“奖补带”综合激励机制,学校实施校长基金,用于奖励在课程、赛事、课题等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和学生,实施师徒结对帮扶,教学相长,让“名师队伍”成员与青年教师建立师徒结对关系,形成“老带新”“老中青”结合的培养机制,打造教职员工间的新型关系,形成互动和合作的良好氛围。学校教师在教学竞赛、技能大赛、科研课题等方面省级以上获奖达100多人次,居全市第一。


教师参加全国竞赛活动。

创新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该校积极推进教学模式创新。实施项目化教学。学校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学校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推行信息化教学。学校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虚拟仿真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这些教学模式的创新,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学生深入企业见习。

加强校行企合作 促进产教城融合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该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积极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建了一批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开展订单式培养。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与城市融合发展。通过政府搭台,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开设的专业与产业紧密结合,促进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的对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了产教城融合发展,社会和企业广泛认可学校办学质量,满意度达到90%以上,学校的美誉度得到较大提高。


学生风采。

完善评价机制 激发学生动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该校不断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学校改变了以往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信息素养、心理健康等纳入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实施过程性评价。学校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探索增值评价。该校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力,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情况,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将岗位实习、技能竞赛、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文化艺术素质等纳入评价内容,探索建立了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学生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70%左右。

在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征程中,该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稳定在4500人左右;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先后被评为省级“双优”中职学校,在“技能贵州”行动计划中项目立项数居全市前列,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展望未来,铜仁市碧江区中等职业学校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努力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文/杜建军、图/铜仁市碧江区中等职业学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