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作为“母亲河”,它蕴含的丰富资源,从古至今养育了无数代人,不过因为无休止的捕捞,也让它深受创伤,很多生物都被宣布灭绝或者濒危。
其中不缺乏很多,我国的特有物种,比如说长江鲟,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它,曾在2019年,被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宣布野外灭绝。
文章信源信息来源四川观察---2024.11.21:《从濒危到重生 长江鲟的生态复兴之路》
虽然有很多人工养殖的,但野外的却基本没有了,不过在今年的6月16日,有科研人员在三峡库区长江支流意外发现,长江鲟5尾,这还是首次在这个支流发现该物种。
由此可见,长江十年禁渔期,也是也是非常有作用的,那么除了这里还有其他出现过吗?
水中大熊猫
长江鲟又名达氏鲟,因为太过稀少,也被称为“水中大熊猫”,一听它的名字,很多人会将其认成中华鲟,但实际上并不是,两个动物之间虽然相似,但是也有很大的区别。
中华鲟属于硬骨鱼纲、鲟科,最长可达5米之长,而长江鲟则属于鲟形目鲟科鲟属鱼类,一般体型都在75到105厘米,距离中华鲟差几倍。
而且长江鲟还是鲟形目鲟科鲟属鱼类中的佼佼者,体型优雅呈梭形,背面覆盖六块菱形的骨片,还有十六块小型骨片,如同鱼中的“铠甲勇士”。
身为淡水鱼,长江鲟经常在水底的环流层生活,大部分在8到10米的浅水区,喜欢吃无脊椎动物,比如蜻蜓、蜉蝣等等,偶尔还会吃一些藻类和泥沙中的有机物质。
但从上世纪开始,因为人们在长江中的过度捕捞和栖息地被破坏等因素,长江鲟的数量在急剧下降,在1988年就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是因为是长江的特有物种,而长江又是母亲河,许多人需要靠它养家糊口。
以至于长江鲟会被误捕,这就导致上来的时候,它的身躯受到伤害,还回到长江中也很难存活,毕竟它的年纪最大也就几年而已。
在经过数年的各地调查,发现长江鲟无论是在历史活动区还是预期生活区,甚至调查都超越了它原本的生命期,但都没有发现它的存在,于是,2019年,长江鲟被列入野外灭绝行列。
虽然从上世纪开始,我国就开始对长江鲟进行人工养殖,甚至还对其进行放生,但是作用都不大,不只是长江鲟,还有许多长江中的特有物种,都相继灭绝。
于是,为了恢复长江的生态和让长江内的生物能够快速繁衍生息,我国从2021年1月1日开始,对长江实行了长达十年的禁渔期。
在这样政策的庇护下,长江的生态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很多宣布灭绝的生物也都之间露面,就连长江江豚都增加了几百头,可长江鲟却久久不见。
长江鲟再现
2022年,有科研人员在洞庭湖水域监测到长江鲟的身影,但是并不确定是否是野生的,因为也放生了很多长江鲟,但是2023年的时候,经过实验,长江鲟成功实现在野外自然产卵,迈出了恢复的第一步。
2024年6月16日,长江一级支流汤溪河云阳段,有科研人员发现了5尾长江鲟,看似跟一家五口一般,这是专家首次在这里发现野生的长江鲟,可以说它的自然生长必然有了新的突破。
随后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了记录,就又放回了长江,这不是要对其进行破坏,而是想要对其的成长有一个数。
2024年8月23日的时候,新华社发文称,有拍摄爱好者在长江上游金沙江水富段,拍到了长江鲟的身影。
这不仅代表了它的繁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代表长江的很多地区生态已经逐渐恢复,开始适合这些动物的生存。
由此可见长江十年禁渔期有多么重要,不止长江鲟出现,还有刀鱼和鳤鱼也都相继出现,有时候还会出现几个成群结队的现象。
这种种表现都是无数科研人员和生态保护者的付出,正是有他们的实验和保护,才让长江的生态恢复的这么快,为这些动物的回归提供了很大的有利条件,虽然这个过程很艰辛,但是非常有成效。
结语
长江鲟的恢复只是开始,在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生物在长江中再度出现,不过这肯定是一条异常艰辛的道路,毕竟有无数人在此上面付出了无数的血汗,但只要它们会出现,这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