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和一位高校任职的教授老师聊天时,她说有一位讲师为了怀一个男孩,吃各种中药偏方,搞得现在身体很差,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令她惊讶的是,对方也是985高校毕业的博士,如今也有体面的工作,为什么还是会被“重男轻女”困住?

听完之后,我也非常唏嘘,可见“重男轻女”在人们心中扎根有多深。



受过高等教育的部分高校老师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一直被这种观念影响的人呢?

实际上,除了生育率暴跌的问题之外,男女比例失衡也开始变得严重

有位网友分享道,自己女儿上幼儿园,班里一共12个小孩,只有两个女宝。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男女比例失衡呢?



二胎、三胎放开后,父母更想生个男孩

提起“重男轻女”,或许有些网友的第一反应是,都2024年了还在“重男轻女”?

全国出生人口男女比例给出了答案,2024年仍然有“重男轻女”的现象,甚至有性别失衡的危险。

计划生育以来,国家提倡“生男生女都一样”。在政策的加持下,2006年之后,男女比例慢慢变得正常(103-107:100)。



然而,放开二胎、三胎之后,许多家庭开始弥补没有男孩的遗憾,又导致了男女比例的失衡。

三胎放开之后,全国第三胎的男女比例变成了133:100。

由于二胎男孩和三胎男孩的冲击,2019年到2022年,女孩和男孩的比例变成了100:110。

值得注意的是,比起农村,反而城镇的家庭更加注重弥补男孩遗憾

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二胎男孩、三胎男孩的比例更加惊人。

最近网上疯传的“江浙沪独生女”,其部分父母可能已经在准备生男孩了。



数据显示,江浙三胎的男女性别比达到了146.55和143.1。

有位叫风铃草的网友分享道,自己是一线城市独生女,突然发现父母做试管也要生个儿子。自己已经变成了姐姐,觉得天都要塌了。

可见,“重男轻女”在过去几十年里从未消失,只是因为生育政策被暂时压下去了而已。

生育政策仅仅放开几年,“重男轻女”现象又冒了出来。



理性人假设:“重男轻女”观念如何形成?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叫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许多问题都可以归结到经济问题上,“重男轻女”的观念也是。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理性人(rational people)”(又被称为“经济人”),

指的是社会中每个处于经济活动中的人都是利己的,其所做的决定都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因此,“重男轻女”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在传统社会中,生男孩的利益远远大于生女孩



首先,在中国古代,女性没有参加社会活动的权力,只被赋予了传宗接代的任务。一个能够入仕从而光耀门楣的男孩,显然比女孩更加值钱。

其次,在村庄中,人丁兴旺往往意味着不好欺负。因此,多生儿子能让家庭更有保障。

最后,在古代制度下,女性被要求“出嫁从夫”。也就是说,出嫁之后,女孩就无法承担养老义务,养儿防老也由此而来。

那么,在我国倡导“男女平等”之前,历史上有过生女孩比生男孩好的记载吗?

答案是有,一种情况出现在战争频发的魏晋时期,另一种情况则出现在我们更为熟知的大唐盛世



魏晋时期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曾写过一首诗名为《饮马长城窟行》,其中一句是“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这句诗的意思是,生了男孩就不要去养育他,生了女孩就精心用肉喂养她。

因为魏晋时期战火频发,诗人联想到大秦修长城时也是如此境遇,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也有这样一句,“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因为生女倘若有杨贵妃那样的美貌,就能“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也就是说,生男还是生女,人们要看哪种性别能带来的利益更大

因此,打破“重男轻女”魔咒的唯一方法就是,妇女能够在社会中顶起“半边天”。

当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越来越多时,人们才会意识到女性也可以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以及家庭中养老的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发自内心的觉得“生男生女都一样”。



重男轻女背后的“招娣”群体,更易患上心理疾病

名字是我们在社会中的身份,会伴随着我们的一生。许多父母给孩子起名,都寄托着对孩子的期望。

知乎上曾有一个提问:你遇到的最好听的名字是什么?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名字是“祝卿安”,每次叫名字都是对她的一种祝福。



然而,世界上却存在着这样一个女孩群体,她们的名字叫做“招娣”“盼娣”。

这些名字的意思也显而易见,父母希望能通过起名字的方式,让家里多一个男孩。也就是说,“招娣”“盼娣”们的出生,是不被期待的

实际上,在“招娣”“盼娣”们之外的女孩们,也很少能在家中被平等对待。

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女孩在成年之后,就没有家了。

许多家庭会默认以后要给儿子买房,而讽刺的是,嫁女儿的彩礼变成了儿子新房的首付

一位网名叫栀子的女孩曾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个帖子:结婚之后,突然发现父母从来没有爱过自己。



栀子家有两个孩子,栀子是姐姐,还有一个弟弟。结婚之前,栀子感到非常幸运,因为爸爸妈妈对自己很好,不会重男轻女。

结婚时谈彩礼,爸爸妈妈也是说图个吉利就行,反正最后会带回小家庭。男方最初定了6万6,栀子发现父母脸色有点不对,但没有细想。

结婚当天人多手杂,栀子就让父母帮忙把装彩礼的盒子交给父母让他保存。

忙完之后,栀子找到盒子,却发现钱没有了。她连忙打电话问父母,得到的回答却是钱已经存了。

无论栀子怎么说,父母都不愿意把钱给她,还称她为白眼狼。



相比起“招娣”“盼娣”们和栀子这样的女孩,许多女孩由于性别,被剥夺了来到这个世界的机会。

在“重男轻女”家庭中长大的女孩,要么被同化,成为相亲市场上避之不及的“伏地魔”;要么对外界充满戒备,对所有男性产生厌恶感。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些女孩也更容易患上心理疾病。她们无法接纳自己,也无法进入亲密关系

比如,她们会觉得“我不够好”“我会被抛弃”,无法获得安全感



在亲密关系中,常常表现为回避型依恋。她们渴望被爱,但又害怕进入一段亲密关系,从而处在无限的内耗之中。

尽管长大后鼓起勇气走出家庭,但这些心理创伤也会伴随她们很长时间。

这些女孩的生活,是我国“重男轻女”现象的真实写照。

总而言之,性别失衡的恶果已经开始显现。在性别失衡的社会中长大的男孩,可能会面临打光棍的困境,而女孩则更易出现心理问题。

这种恶果,既不利于家庭和谐,也不利于社会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