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日报网
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的于都县,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长征精神发源地。90年前,中央红军在此集结出发,踏上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峥嵘历史,宛现眼前。90年后的今天,于都大地处处皆是日新月异。
冬日暖阳下,于都河水滔滔奔涌,大型情景剧《告别》正在河畔上演,再现了90年前父送子、妻送郎、渡口托孤依依惜别的动人场景。
“这部剧不仅带来了直观生动的视听体验,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洗礼,让人深刻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传承好长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现场观演群众表示。
走在于都河畔,追寻英烈的足迹,这是伟大精神的源头,更是新征程的起点。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小红星”讲解员刘诗茹正在为游客讲述《送郎当红军》的故事。她说,想用创新的表达方式,把长征路上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在于都,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宣传红色文化、弘扬长征精神。”
红色基因,薪火传承。这几年,于都县有2200余名学生报名成为“小红星”讲解员,他们利用周末、节假日到红色景点,为游客义务讲解家乡的红色历史。
“培养小红星讲解员,不仅传播了红色文化,还让广大中小学生在学习、理解和思考中使红色精神浸润心田。”于都县红色资源保护发展中心负责人说道。
近年来,于都县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志愿团队”的模式,打造了长征源合唱团、宣讲团、演艺团和小红星讲解团4支文化传承队伍,深入乡村、机关、学校,通过唱、说、演、讲等方式讲述红色故事。其中,由百余名红军后代自发组建的长征源合唱团,14年如一日唱响红色歌曲,累计巡演666场;长征源宣讲团深入基层一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累计开展宣讲1200余场次。
一支支队伍,一个个品牌,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
于都县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如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全县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04处122个点,可移动革命文物1079余件(套),核对登记的红色标语1720条,拥有市级以上红色名村18个。如何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火起来”?
近年来,于都县持续推进红色资源的保护、挖掘和利用工作,在摸清底数、开发线路、建强阵地上下功夫,让红色历史历久弥新。先后抢救修缮革命文物72处,打造30余个红培现场教学点,开发130多堂红培精品课程,形成8条红培精品线路,打造涉及244个村的长征历史步道。“于都县红色标语保护和利用”入选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于都获评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代代相传的红色记忆激励着老区人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在距离县城15公里的禾丰镇,空气中缕缕幽香扑面而来。“禾丰镇周围群山环绕,气候湿热,很适合兰花生长。目前基地已种植兰花3000余亩,拥有春兰、蕙兰等1700余个品种。”基地负责人李昌魁介绍。
禾丰镇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设了兰花小镇项目,年产兰花3800万盆,带动全镇5000余户农户与兰花产业联结,全镇兰花年经济效益达3亿元。如今,禾丰兰花以其优良的品质,远销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
小镇上还有各种和兰花相关的主题酒店、科普基地等,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玩打卡。
老区不老,生机勃发。近年来,于都县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越来越多红旅融合、产业兴旺的特色乡村进入世人视野。今年1至10月,于都实现红色旅游接待人数925.4万人次,实现红色旅游收入76亿元,红色旅游正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