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大兴区安定镇兴安营村,有一位名叫马振英的普通村民,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爱与责任的坚守。

马振英出生于1976年,自1998年与丈夫张春旺结婚来到兴安营村。婚后,夫妻二人携手外出打工,凭借着勤奋节俭的品质,日子越过越好。然而,命运却在此时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巨大挑战。2014年,马振英的公公被确诊为肾病综合症,必须每周前往医院进行四次透析治疗,方能勉强维持身体机能的运转。就在一家人全力应对公公病情之时,婆婆也患上了耳聋症。2016年,丈夫张春旺在外出打工期间突发脑出血,需进行开颅手术,前后四次手术花费近30万元,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马振英还从娘家借了不少钱。


马振英(右)帮助丈夫翻身防止褥疮

虽成功挽留住了丈夫的性命,但家庭的重担全部落马振英一人身上:一家人的生活费、三位病人的医药康复费以及孩子的学费等所有压力都需要她一人承担。她并没被压垮,而是毅然决然地挑起了家庭的全部担子。

她陪公公去透析,每天帮公婆按摩、烫脚、做饭、聊天,细心地关注着公婆体温高低、床垫干湿、卧室冷暖等每一个生活细节,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久病床前有孝子”的美德。对于患病的丈夫,她早上为丈夫穿衣洗漱、辅助排便,晚上擦洗身体防止长褥疮,一日三餐喂饭,精心的护理保证了丈夫术后的生活质量。

兴安营村和马振英相熟的村民都知道,马振英不仅是一位好妻子,好儿媳,更是一位好母亲。她注重对女儿的言传身教,教育女儿要尊敬老人。在她的影响下,女儿从小乖巧懂事。大学毕业后,女儿找了份不错的工作,生活节俭,还常常省下钱贴补家用。


马振英(左)帮助婆婆梳理头发

在了解到马振英家庭状况后,兴安营村党支部积极伸出援助之手,联系有关部门协助马振英的丈夫与婆婆顺利办理残疾人证明,并申请了残疾人辅助器具。逢年过节还会去看望他们,为其送上关怀与温暖,鼓励他们全家人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用团结与信念战胜眼前的困难。

马振英的信念里,自尊、自爱、自强、自信,尊老敬贤、扶危济困、严以待己、宽以待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应当身体力行,传承下去的家规家训。“希望更多人能为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点赞,向她学习,让孝老爱亲的美德在社会中不断传承和发扬。”兴安营村村民告诉北青报记者。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知依 通讯员 李星雨

编辑/彭小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