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子、补衣服、配钥匙、磨刀磨剪子……这些“小修小补”服务看似不起眼,却极大地便利了居民生活。在兰州市七里河区光华街社区有十多位这样的能人,他们有的会理发,有的会修鞋,还有的会修自行车,他们大大小小的摊点不仅可以给独居老人、困难残疾人等提供免费服务,而且还可以满足居民差异化的消费需求,从业者和居民们和谐相处,充满了浓浓的温情。
亲民价格 令居民拍手称赞
每当晨曦初露,在光华街社区便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准时出现在街头——徐师傅,一位年近六旬的民间理发师。他手中的剪刀灵活地在发丝间穿梭,为顾客留下一份整洁与精神,传递着温暖与关怀。“6块钱,已经持续了九年时间。”居民张大爷说,每次头发长了,他就到徐师傅这里理发。
岁月虽在徐师傅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他的手艺却愈发精湛,6元一次的价格,九年如一日从未变过,成为社区居民心中的一份依靠。更难得的是,徐师傅不仅手艺高超,更怀揣着一颗仁爱之心。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的残疾老人、困难户等,他总是分文不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他的理发摊宛如社区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居民们的生活,也温暖了大家的心。
与此同时,在光华街的另一角,潘师傅也在用匠心书写着自己的故事。他是修自行车的老手艺人,二十多年的坚守,客单价不过10元,却承载着无数人的出行便利与生活温情。潘师傅笑着说,这匆匆岁月里,最珍贵的便是那些与他日复一日相伴的老主顾们。他的坚守,方便了邻里,温暖了人心。
“有了他们我们很方便。”居民张大妈说,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坏了就丢”的风气盛行,但潘师傅的存在却像一股清泉,滋润着周围人的心。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物尽其用”“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为那些老年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带去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与温暖。
建立“社区能人库” 打造不一样的生活圈
两位能人虽身处不同岗位,却共同诠释着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核心精神——便捷、高效、温情。在这个便民生活圈里,居民们不仅能轻松享受到商超综合体带来的购物便利,更能体验到那些看似平凡却不可或缺的服务。无论是徐师傅精湛的理发技艺,还是潘师傅耐心修理自行车,这些老手艺不仅满足了低收入和老年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更在细微处体现了社区对每一位居民的关怀与支持。正是他们的坚守与付出,确保了便民生活圈的全面性和包容性,让每一位居民,尤其是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都能在这个圈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与便利。
光华街社区党委书记赵轶平说,今年以来,光华街社区以小区党员阵地为依托,严格落实驻守干部、楼院长、网格员走访制度,倾听故事,寻找挖掘“社区能人”“有心人”。通过“面对面”走访等方式,把社区内有一技之长和自治意识的“社区能人”凝聚起来登记入库,通过“吸引、集聚、引领、奉献”引导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如今,“社区能人库”已经拥有各类技能特长、具有服务热情的“社区能人”12名,他们以各自特长为核心,成立了4支为民服务小分队,实现了“能人”带众人,众人变“能人”,将社区居民真正从“旁观者”变为了“参与者”。同时,光华街社区积极与各部门沟通协调,为他们提供了固定的工作地点和遮风避雨的棚子。这一举措不仅让大家感受到了社区的关怀与支持,也为他们更好地服务居民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今的光华街社区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体系,这不仅仅是一个综合商超、交通便利、网络发达的区域,更是七里河区“兼大顾小”的典范。它不仅满足了居民们的日常需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打造出一个不一样的生活圈。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桑杰才让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