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3065字,5图
阅读预计:5分钟
在印度东北部的版图上,特里普拉邦曾是一片隐匿于群山之间、鲜少被宗教纷争阴霾笼罩的净土。
它宛如世外桃源,各族群依山而居、傍水而作,印度教徒与穆斯林毗邻而处,集市上的讨价还价、邻里间的嘘寒问暖,勾勒出一幅多元共融的美好画面。
然而,时过境迁,近年频发的暴力冲突,却让这个昔日宁静的邦,沦为了一触即发的反穆斯林火药桶,宗教间的猜忌与仇恨如野火般蔓延,烧尽了往昔的和睦,也刺痛着每一个向往和平之人的心。
宁静往昔的破碎开端
特里普拉邦的历史长卷中,虽不乏部落群体与孟加拉人之间偶发的种族摩擦,留下几道不和谐的划痕,但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却始终相安无事。
邻里间的相处之道,遵循着世代相传的默契;宗教节庆时,双方互道祝福、共襄盛举,街头巷尾弥漫的是包容与友善的气息。
当地的卡达姆塔拉市场,堪称多元共生的微缩景观,穆斯林商贩售卖着精美的手工艺品、新鲜的蔬果,印度教店主则陈列着琳琅满目的日用品、电器,顾客穿梭其中,不分教派、不分族群,只为挑选心仪之物。
转折发生在 2018 年,莫迪总理领导的印度人民党掌权,宛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泛起层层涟漪,逐渐搅乱了原本的安宁。
印度内政部隐匿起宗教间暴力事件的统计数据,可国家犯罪记录局过往的档案却如沉默的史官,记录下特里普拉邦社群关系的骤变:2016 至 2020 年间,仅 2019 年出现两起社群暴力案件,此后,数字却如脱缰野马般急剧攀升。
印度共产党的议员乌丁痛心疾首地指出,自 2018 年起,印度教团体频繁在十几起事件中蓄意“煽动社群情绪”,袭击穆斯林的橡胶种植园,觊觎古老清真寺,妄称其为寺庙,甚至聚众私刑处死穆斯林男子的惨案也时有发生。
卡达姆塔拉的血腥“十月”
2024 年 10 月,卡达姆塔拉陷入了无尽的噩梦深渊,成为暴力冲突的重灾区,鲜血与泪水交织,恐惧和愤怒共舞,将这片土地拖入黑暗。
10 月 6 日凌晨,不祥的阴云悄然聚拢。一名穆斯林汽车司机,因拒绝向当地印度教俱乐部缴纳杜尔迦节的捐款,瞬间点燃了紧张局势的导火索。
俱乐部成员一拥而上,拳脚相加,司机与车上的穆斯林乘客惨遭殴打。消息传开,穆斯林群体义愤填膺,迅速组织代表团向警方施压,要求缉拿施暴者。
警方迫于压力,拘留了两名相关人员,但这一小小举措,远不足以平息怒火。
祸不单行,杜尔迦节组织俱乐部的一名成员在社交媒体脸书上,竟发布了有关先知穆罕默德的“煽动性言论”。
尽管半岛电视台未能核实其真伪,可在宗教情感极度敏感的当下,无异于投下一颗重磅炸弹。
愤怒的穆斯林蜂拥至印度教徒聚居区,讨要说法,石块横飞、门窗破碎,恐慌如瘟疫般扩散开来。
印度教徒不甘示弱,与秉持印度教多数主义的国民志愿服务团(RSS)有关联的团体——世界印度教大会(Vishwa Hindu Parishad)和巴杰朗达尔(Bajrang Dal)迅速集结,展开报复,卡达姆塔拉市场瞬间沦为战场。
当晚约 9 点,36 岁的阿尔菲沙尼·艾哈迈德,这位智能手机及电子配件店店主,手忙脚乱地关上店铺,只想尽快回到远在 3 公里外的杰尔杰里村,家中尚有亲人翘首以盼。
可命运的齿轮无情转动,他没能逃脱厄运。
阿尔菲沙尼·艾哈迈德(Alfeshani Ahmed)于2024年10月6日遇害后(所立)的墓碑
“一颗子弹击中他头部时,他正在和我通电话,”弟弟沙欣·艾哈迈德泣不成声地向半岛电视台回忆道。
这场冲突造成 17 人受伤,多数为警务人员,阿尔菲沙尼不幸身亡。警方坚称未特意瞄准任何人,死因“尚在调查”,但家人却笃定他死于警察枪下,母亲阿利夫贾安·贝古姆泪流满面,直呼这是“谋杀”。
暴力升级,满目疮痍
如果说 10 月 6 日是悲剧开场,那么 10 月 7 日则是灾难的全面爆发,卡达姆塔拉被烈火与浓烟吞噬,沦为人间炼狱。
当地印度教徒联合外来暴徒,如汹涌潮水般涌向市场。他们手持棍棒、燃油,眼中闪烁着疯狂与仇恨,所到之处,店铺被砸、货物被抢,而后烈火熊熊燃起。
苏海尔·汗(Suhail Khan)位于卡达姆塔拉(Kadamtala)市场的店铺被一群印度教暴徒纵火焚烧
40 岁的苏海尔·艾哈迈德·汗的店铺首当其冲,这家倾注他毕生心血、价值超 570 万卢比(约合 67550 美元)的智能手机店,瞬间被烧得只剩焦黑残骸,货品被洗劫一空。“遭受如此损失,我真是生不如死,这是集体惩罚,精神和经济上都被彻底毁了。”汗绝望地哭诉道。
位于市场中心的卡达姆塔拉贾玛清真寺也未能幸免,暴徒们冲破大门,肆意纵火,神圣的宗教书籍在火舌中化为灰烬,阿訇的祈祷声被哭喊声淹没。
2024年10月7日,苏海尔·汗(Suhail Khan)位于卡达姆塔拉市场的店铺被一群印度教暴徒纵火焚烧
周边街区同样哀鸿遍野,伊斯兰·乌丁的家在大火中坍塌,他和家人仓皇出逃,如今只能在废墟上艰难重建;阿塔伦·内萨失去了住所,丈夫赖以谋生的电动三轮车也被焚毁,生活来源断绝,只能靠慈善机构的救济苟延残喘,“我们现在过的这是什么日子啊?”她的哭诉,道出无数受害者的心声。
2024年10月7日,阿塔伦·内萨(Atarun Nessa)站在被一大群印度教暴徒烧毁的自家房屋前
更令人心寒的是,现场目击者纷纷爆料,警方在暴徒施暴时竟作壁上观,沦为冷漠“看客”。
2024年10月7日,一辆电动三轮车——内萨(Nessa)家唯一的收入来源,被暴徒纵火焚烧了
地方议员伊斯兰·乌丁愤怒指责:“若警方愿意,本可阻止暴徒,他们明显偏袒一方!”反对党国大党议员苏迪普·罗伊·巴尔曼更是直言不讳:“这就是印度人民党在背后支持的暴力,意在煽动穆斯林!”面对质疑,警方或沉默不语,或矢口否认,特里普拉邦警察局长阿米塔布·兰詹对媒体质询避而不见,调查进展如石沉大海,毫无音信。
历史阴影下的恐惧循环
卡达姆塔拉的冲突绝非孤立事件,而是近年特里普拉邦宗教暴力频发的缩影。
回首 2021 年,大规模骚乱席卷邦内多地,大批印度教暴徒受极右翼团体蛊惑,将矛头对准穆斯林住宅和清真寺,北特里普拉地区尤甚,这里与孟加拉国接壤,边境线长达 96 公里,本应是文化交流的前沿,却沦为暴力肆虐之地。
祸根往往源自邻国孟加拉国的宗教动荡。杜尔迦节期间,孟加拉国传出《古兰经》惊现印度教神像膝盖的消息,瞬间点燃当地穆斯林怒火,少数暴徒袭击印度教少数群体。消息传至特里普拉邦,蝴蝶效应显现,当地印度教群体借机报复,无辜穆斯林深陷恐慌。
“自那以后,孟加拉国但凡有针对印度教徒的袭击,北特里普拉的穆斯林就提心吊胆。”活动家苏丹·艾哈迈德无奈叹息。此后,每逢风吹草动,谣言蜚语,都会挑动双方敏感神经,冲突一触即发,循环往复,和平愈发遥不可及。
和谐难续,前路何在?
如今的特里普拉邦,尤其是卡达姆塔拉地区,局势依旧紧绷如弦。市场里,往昔熙熙攘攘的交易场景不再,穆斯林顾客刻意避开印度教店铺,曾经互通有无的信任荡然无存;邻里间,猜忌取代了友善,隔阂筑起了高墙。
阿卜杜勒·哈克,这位曾投身印度人民党少数族裔分支的亲历者,满心悲凉地感慨:“以前印度教节日时,大家会顾及穆斯林感受,调低扬声器音量;现在却故意调高,播放挑衅歌曲,印度教徒变了。”
印度人民党发言人虽极力辩称“现政府下无特权团体”,坚称政府“积极有为、致力发展”,可眼前的满目疮痍、民众的切肤之痛,无疑是对这番说辞的无情打脸。
重建信任与和谐,绝非朝夕之功,需政府痛定思痛,摒弃党派之私、宗教偏见,公正彻查暴力事件,严惩施暴者;需宗教领袖挺身而出,传播宽容教义,驱散仇恨阴霾;更需民众重拾同理心,跨越教派鸿沟,携手修复破碎家园。
特里普拉邦的遭遇,是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敲打着印度乃至全球每一个多元社会的神经。
宗教和谐从来不是与生俱来的恩赐,而是需要各方精心呵护、持续努力维系的脆弱平衡。
在仇恨与暴力的泥沼中挣扎的特里普拉邦,能否重拾往昔宁静,找回失落的包容与友爱,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这不仅关乎一个邦的命运,更是对人类社会能否消弭宗教冲突、共筑和平未来的严峻考验。
本文为印度通原创作品,任何自媒体及个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转载(包括注明出处),免费平台欲获得转载许可必须获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台授权。 任何将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于商业推广或者宣传的行径均为严重的侵权违法行为,均按侵权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 热文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