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后,有人用屈原、苏武、蒋干、共工解释胜利原因,你同意吗?

1945年8月6日8:15,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两分钟内造成广岛市6万多人死亡。两天后苏联对日宣战,紧接着百万苏军分四路越过中苏边境,向日本关东军发起全线进攻,同时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也先后在朝鲜北部,及千岛群岛登陆,8月9日,美国向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


就在苏联对日宣战的当天,日本政府在天皇皇宫地下举行了一整天会议,当内阁军部中的主和派与主战派争执不下时,昭和天皇裕仁做出了最后的裁决,本土决战准备不足,无条件接收美、中、英三个盟国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宣言》,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8月14日,天皇在御前会议上再次确认其圣断。并于当夜录制了《终战诏书》。

1945年8月15日12时整,日本国内所有的交通停顿,全体国民屏声静气的听他们的天皇用低沉漠然的语调宣读《终战诏书》,日本无条件投降了。


抗战胜利之后,有人曾出过这样一个文字谜语,用历史上的名人来回答抗战胜利的原因,共出现了四个答案,一是“屈原”,即日本屈服于美原子弹的威力,二是“苏武”及苏联的出兵东北,三是“蒋干”及国民政府领袖蒋介石的坚韧与才干,四是“共工”,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的功劳,实际上这四个答案中的每一个都显片面,抗战最后胜利来自于这四个方面的合力是缺一不可的。


抗战之初,就中日之间的实力对比而言,实在是相差悬殊,据有关专家分析:

抗战爆发以前,日本已是20世纪的军事强国,有着健全的工业化生产基础,海陆空军队所使用的先进武器全部是由自己设计与生产的,日军有先进以及完整的军事组织体系与半世纪以上的征兵制度,因之日本的军力无论是装备还是人员,都是现代化的作战结构。

而中国还是处在19世纪的落后国家,主要的军事观念还是来自一批前清遗老的领导人物,仍然以复杂的个人关系作为运作的基础,率领一支近乎文盲的军队,刚刚开始知道运用买来的一些二手军火国家,既没有工业化的经济结构来支持战争的后勤需要,就连征兵制度以及全民动员的总体战还是完全在摸索的阶段。


虽然从中国的历史上看,历次被迫南迁的王朝,像南宋、南明等,没有一个能再踏上故土,收复失地;到了晚晴,更是屡屡败在外敌之手,丧权辱国,几乎没有胜利的希望。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一样,它有着特殊的正义性,能最后取得胜利,正是“屈原”、“苏武“、“蒋干”、“共工”四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