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里雨里,我在上甘棠等你!上甘棠,一看这名字就“很有文化”的样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内涵也很丰富,具体如何解释目前还没有文献资料。我是第二次来到上甘棠,距离上一次时隔五年,说不上来为啥来,就是想再来看看。



看一看这座桥,吹一吹这条河边的风,古桥上垂下来的一米多长的青草随风飘扬,桥上拍照的小女孩青春洋溢,这样的画面实在太美。

上甘棠是一个小村子,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在湖南和广西交界处,属于湖南永州的江永县,往南四五十公里就到广西的富川瑶族自治县。附近的古村落有很多,我大部分都去过,写了一些文章做过介绍。



虽然只是一个村子,上甘棠的历史古迹却不少,可以说整座村和周围的山水都是文物。最有代表性的当然是村口始建于宋代的古石桥和桥旁边的文昌阁,还有桥另一头的祠堂,周氏祠堂,上甘棠全村只有一个姓,最早就是一个家族来此定居,逐渐繁衍发展成一个村。



来到上甘棠的人都要走几遍石桥,古桥名叫步瀛桥,始建于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距今将近900年历史。桥虽然不算长,只有27米,但极具艺术价值,三孔石拱桥,所用石材都是就地取材,用巨大的青石砌成,石块都经过古代工匠精心打磨,石拱跨度9.5米,桥拱净高5米,不影响河面的小船通过。



唯一的遗憾是古桥桥面中间有一部分垮塌了,但是整体巍然屹立,行人能正常通行,坚固如旧,也不失为一种残缺美。步瀛桥还是湖南省内发现的唯一一座宋代古石桥,到目前为止没有经过现代人的任何保护性修复和重建,异常珍贵。



石缝中长出的青草为古桥更增添了几分情趣,见证了古桥、古村所历经的的时光轮回。桥下的河叫谢沐河,由谢水与沐水汇合而得名,两条河为雌雄二水,分别发源于都宠岭雄川源和石灰岩层地下水,在这里汇合,形成了山环水抱、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



上甘棠历史上还曾是“县治”所在,就相当于现在的县城,汉武帝时期就在上甘棠设立了谢沐县。村里的周氏祖先是在唐太和二年(公元827年)来此定居的,周氏后裔曾出了百余位文臣武将。节度使、尚书、太守、知州、县令等各级官职都有胜任,相当厉害,可能是源于村子的风水吧。



周姓家族繁衍千余年,兴旺发达,长盛不衰,全村现有400多户。据记载上甘棠村的双胞胎比例非常高,每一百人中就有一对,不知道是不是和村子周围的山水有缘故?



不一般的门楼就能看出主人当年的辉煌,深宅大院就是这种了。这样的老宅上甘棠村保存有多座,都是周家曾经的杰出人才留下来的。



门口的一对抱鼓石和巨型青石板铺砌的小路最能说明上甘棠的历史,石头已经包浆了,坚硬的青石上留下了很深的磨痕,这得多少年多少代人才能磨出这样的“成绩”?抱鼓石一定是这座深宅大院里很多人童年的记忆,小时候骑在上面玩耍,长大了和家人坐在这里纳凉、聊天......千百年来从这里进进出出的人都在青石板上留下了脚印,站在此地,可以和古人对话。



第二次来到上甘棠,也发现了一点小遗憾,就是村里很多巷道的青石被换成新的了,因为我几年前来的时候这些都是老石头,上面都有很明显的磨痕,表面凹凸不平,却很光滑,是岁月磨砺的印记。不知道为什么要把那些有历史韵味的石头换成机器切割的石块,和旁边沧桑斑驳的老房子显得有点不搭配。



这条只有一米不到宽度的“挤女巷”的石头还是原来的古物,挤女巷据说是以前上甘棠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地方,房子之间留的一条缝而已,非常窄,两人如果在这里相遇必须要挤一挤才能过去,所以叫挤女巷。现在每年七夕节村里还会举办类似的活动来吸引吸引游客。



村子靠近谢沐河的一条巷道是村里自古以来的商业街,两边的房子一楼都是商铺,古代这里是湘桂之间水路交通的重要码头之一,也曾繁华过,历史就是这样,一直在循环往复。



谢沐河边的文昌阁曾是村里小孩读书的学堂,存在了近千年,重修了无数次,为上甘棠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杰,现如今成了上甘棠古村历史文化的实物见证,和步瀛桥、谢沐河组成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