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很早就焕发耀眼光芒,却如流星般逝去,光彩映照天宇,是为不朽。卢德铭就是这样一个革命队伍里的闪耀之星。
卢德铭,又名继雄,字邦鼎,号又新,四川自贡人,黄埔二期毕业,秋收起义总指挥,1927年牺牲。
立志报国
中学期间,他就开始接触《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学习马克思主义,接受共产主义思想。面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军阀连年混战的现状,卢德铭决心学习军事,以武力打倒列强和军阀。
1924年初,他克服重重阻力,赶到黄埔军校。因路途遥远,到广州时,考试已过。他持推荐信求见孙中山,破格批准入黄埔军校。他珍惜机会,刻苦学习,门门科目争前列。军校政治生活也积极参与,尤其喜欢登台演讲。在廖仲恺追悼大会上,卢德铭代表学生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讲到激动处,他捶胸顿足,声泪俱下,听众深受所感。
何应钦赞叹道:“这个卢德铭,文武兼备,将来会是一个将才。”孙中山非常满意:“革命需要大批有为青年,全校学生要以卢德铭为楷模。”
能够得到孙中山如此赞许,全校仅卢德铭一人。
军中栋梁
1925年2月毕业后,卢德铭参加了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11月,调到国民革命军第4军叶挺独立团担任连长。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军先锋出征。卢德铭有勇有谋,屡建战功,在平江、汀泗桥、贺胜桥战斗中表现优异,担任第一营营长。攻克武昌后,担任团参谋长。叶挺称赞他:“德铭身先士卒,有勇有谋,实为我军栋梁之才。”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在武昌成立警卫团,卢德铭任团长。
“马日事变”后,湖南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杀害。党组织决定把在湖南工作的一批领导骨干转移到武汉。卢德铭利用职务便利,将宛希先、何挺颖、何长工安排在警卫团,既保存了革命力量,又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对这支部队的领导。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当晚,卢德铭收到两封电报:一是南昌起义的周逸群发来的,召唤速往南昌参加起义;一是军阀张发奎发来的,命令星夜出发到九江待命。卢德铭当机立断,响应南昌起义,同时利用张发奎的调令把部队带走。
到达南昌附近时,得知起义部队已南下,张发奎部队正在堵截。卢德铭遂在毛泽东的带领下,直接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担任总指挥,成为毛泽东最早的搭档。
魂归革命
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原计划夺取长沙,但因为敌众我寡,损失巨大。为保存实力,卢德铭率部迅速向浏阳转移。文家市会议上,毛泽东主张放弃攻打长沙,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沿罗霄山脉向南转移。当时,军中争议很大。卢德铭支持毛泽东的意见,对于统一思想起了重要作用。
23日,队伍在向井冈山进军中,遭到军阀部队和地方民团的围追堵截。卢德铭英勇牺牲,年仅22岁。毛泽东痛惜不已:“还我卢德铭,还我总指挥!给我3个师也不换!”
卢德铭倒在了创建新型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等一系列重大斗争思想爆发的前夜,但他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与日月同辉。
毛泽东曾深情地回忆:“德铭同志为革命保留了火种,他是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员,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革命火种
假如卢德铭没有牺牲,以他的资历和为革命所做的贡献,建国后的地位应该极高。
1、他留下了一支队伍
从他手下,走出了元帅罗荣桓、大将谭政、上将宋任穷、上将杨立三、上将钟期光、中将郭鹏、中将赖毅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谭震林、重工业部长何长工、铁道部长滕代远等23位开国元勋。
牺牲在革命道路上的伍中豪、寻淮洲、张子清、曾士峨、彭公达、陈树湘等优秀红军将领,都是卢德铭的老部下。
2、他拥有深厚资历
建军三大起义奠定了人民军队的根基,基本上确立了高级将领的结构群体。南昌起义总指挥是贺龙,广州起义总指挥是叶挺,卢德铭是秋收起义总指挥。而贺龙在十大元帅中排名第五。
叶挺和卢德铭如果没有牺牲,以他们在军内的威望,极可能是元帅。叶剑英就曾经感叹,如果叶挺没有牺牲,现在应该有两个叶帅。并且,卢德铭无论从革命意志还是指挥能力,还要更胜一筹。更不要说,他还占有年龄优势。
3、他是建军创始人
卢德铭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第一个紧密合作的军事将领,深得信任。两人一文一武,共同领导了秋收起义。期间,出现了余洒度等人不服从的问题。正因为卢德铭的强力支持,毛泽东才得以将队伍最终拉上井冈山。毛泽东对卢德铭寄予很高期望,才会对其牺牲无比悲愤。
秋收起义是三大起义中唯一保存了火种的暴动,为以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失败后,余部都向井冈山靠拢,秋收起义的历史地位可想而知。
如果卢德铭没有牺牲,在毛泽东领导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后,卢德铭毫无疑问将成为军事工作强有力的支持者。很多历史,或许将被改写。
然而,这一切,都因为一颗罪恶的子弹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