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颜亭月。今天我们接着来聊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主席手书《沁园春·雪》

当我第一次知道这首词创作时间的时候,我是感到意外和震惊的。这首词写于什么时候呢?写于1936年2月,这个时间,是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刚刚到达陕北不久,离历史上界定的长征胜利结束也就是1936年10月还差8个月呢。换句话说,创作这首词的时候,无论是毛主席个人命运,还是中国革命形势刚刚开始“触底反弹”,远远没有达到顶峰呢。顶峰当然是1949年建国,即便是离解放战争的快速崛起时期,中间也还隔着个8年抗战呢。毛主席就已经达到了如此境界,这简直是毛主席的一首预言式的创作,这首词所透露出来的自信和后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丰功伟业的事实,为这首词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山舞银蛇

这首词的面世时间和面世方式也十分惊艳,恰到好处,简直就是“天作之合”。1945年8月,毛主席赴重庆谈判,当时民国的词坛盟主柳亚子给毛主席赠诗,然后向毛主席“索句”,毛主席就将这首9年前创作的咏雪词抄录给了他,并致信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柳亚子看到这首词惊喜赞叹,自己和了一首词,拿去一起发表。结果国统区的报纸不敢发表毛主席的词,只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柳亚子在和词中对毛主席的这首词的评价是“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而且说在这首词面前,苏东坡、辛弃疾、纳兰性德都不值一提。这引起了读者莫大的好奇,大家纷纷传抄这首词,但是当中多有讹误。最终,《新民报晚刊》总编辑吴祖光综合多个传抄稿得到全词,第一次将这首词在报纸上刊出,瞬间就轰动了整个山城。国民党组织了大批御用文人发表20多首咒骂式的“和词”,攻击毛主席有“帝王思想”,柳亚子、郭沫若、黄齐生撰写响应和词,回击反动文人。一场诗词之战,成为中国诗坛上的奇观。这首词的影响之大,可见一斑。这首词在1945年的“偶然”发表,简直就是新中国成立的前奏。据说,蒋介石看到这首词认为毛主席“志不在小”,所以才在做好军事准备后悍然发动内战,可惜他敲响的是自己失败的丧钟。



重庆谈判旧址

许多是诗评家都推这首词是毛主席诗词中的巅峰之作,我觉得它当之无愧。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红军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决定东渡黄河抗日,将红一方面军定名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1936年1月26日也就是正月初三,毛主席率领“东征部队”来到黄河岸边,准备渡河,遇到大雪。雪是中国传统诗词常见的意象,历史上有多少咏雪诗词啊,毛主席在陕北看到的这场雪是一场不同寻常的雪啊,或者说,陕北的这场雪因为被毛主席看到而不同寻常,永载史册。这就是郁达夫说的“江山也要文人捧”的道理。

这首词可以说是毛主席的“神思”铸成。什么叫神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说: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这简直是对毛主席创作这首词的最好注解。换一个人,站在黄河岸边铺子洼村的山坡上,能创作出这样的词吗?显然不能。毛主席何许人也?那是在求学期间就“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那是而立之年就已经发出“人有病,天知否”的振聋发聩的诘问,那是在长征途中就要倚天抽剑裁昆仑、“环球同此凉热”的风流人物啊。



原驰蜡象

《念奴娇·昆仑》创作于1935年10月,《沁园春·雪》创作于1936年2月,这两首词毛主席都亲自给出注解明确了主题,一个是反帝国主义,一个是反封建主义,可见,毛主席在1935年-1936年那段时间的所思所想就是反帝反封。

毛主席在1945年为重庆诗人徐迟题词和1957年为《诗刊》创刊题词时,曾两次题写:诗言志。他多次强调写诗就要写出自己的胸怀和情操,诗词来不得半点儿虚假。为什么我们现在许多人的诗词作品读着没劲儿,就是因为空洞无物,无病呻吟。毛主席一生的思想从他一首首的诗词当中其实是有迹可循、历史可鉴的,说红军“北上抗日”是宣传,说毛主席这首词有“帝王思想”,敌人这么说也就罢了,如果读者也听信为真,那就是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那篇文章中所说的“近视的思想糊涂的自由主义和民主个人主义”者。

毛主席在《沁园春·雪》的自注中说: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毛主席题词

这首词在结构上,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所写之景与所抒之情,雄伟匹称、完美统一。上阕写景,毛主席运用了互文、对仗、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勾勒出祖国大好河山雄壮。“须晴日,看红装素裹”,一个“须”字,说明不能只看到祖国山河雄伟的一面,还要看到娇艳的一面,暗示了下阕中封建主义的英雄们“只重武功,忽略文治”,为“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埋下伏笔。

我们常说冬天的景色是单调的,雪就是白茫茫一片。毛主席在这里用了“银”“蜡”“素”三个词来形容雪的白,而不出现一个白字,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语言的丰富性,这也是诗词遣词炼句的魅力。



橘子洲头

下阕抒情主要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我在这里想特别提醒大家注意这个“惜”字,毛主席没有用“笑”,也没有用“恨”,而是用“惜”,说明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武功”方面还是认可的,惋惜的只是“文治”的不足。不过,幸好今天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们已经在文治方面找到了具有优越性的先进思想和社会制度,所以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根据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肯定比封建主义更文明,所以“还看今朝”的结论足以令人信服,而不是毫无根据的狂妄和吹嘘之言。

32岁的毛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43岁的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回答“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两首《沁园春》,一南一北,一问一答,堪称绝世双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