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可爱的人?答案有且只有一个:参加抗美援朝战役的每一位中国军人,而这张照片中的老人,名叫周全弟,他是从那场举世瞩目的大战——长津湖战役的冰雪炼狱中走出来的幸存者。

他用残缺的肢体,紧“握”代表生命力的笔杆,用书法表达着对祖国、对战友、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永恒记忆......



少年从军,奔赴前线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第一次从正面击败代表世界最强军事力量的美国,那场大战,为新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和平发展赢得了时间、空间,我们的祖辈、父辈,用他们那一代人的鲜血,为如今的国家强大奠定了基础。

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发生时,我们故事的主角,才是一个刚刚年满16周岁的“小娃娃”,那时的周全弟,入伍才一年,从来没有见证过战争残酷的他,一心想着保卫祖国,急着要为祖国出份力。



周全弟练习书法

对于战争的意义,他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但保家卫国的信念,却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了他前进的道路。

那年冬天,教员说出了那句振聋发聩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决定:出兵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紧急集结,周全弟随军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6军77师231团,踏上了异国他乡的土地。



部队从四川出发,日夜兼程,一路向北,奔赴朝鲜前线,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军队里好多都是斗志昂扬的年轻人,他们听着父辈抗日、讨蒋的伟大成就,心里就想着一件事:这次轮到咱们保卫国家,守护这份和平了。

鸭绿江边,江水汹涌,周全弟和他的战友们看着波涛滚滚,既兴奋又有点紧张,他们明白,跨过这条江,就意味着踏上了生死未卜的战场,能否再次活着踏上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变成了未知数。



那年朝鲜的冬天,寒潮格外的强,寒风呼啸,冰冷刺骨,由于战事紧急,在加上美军拥有绝对制空权,为了抢时间,很多战士根本没时间换上厚棉服,只是穿着中国南方单薄的棉衣就奔赴了战场。

对周全弟这个土生土长的南方人来说,这是他此生第一次见到这天寒地冻的场景,和他一样,很多南方上来的战士,都是这辈子第一次见到冰雪,但是很多人,却是此生最后一次见到冰雪。

随着室外的温度降到零下二十度,地面上全是厚冰,战士们每天走十几公里,手脚早就冻得生了冻疮,有的甚至直接失去了行动能力,就连衣服上都冻出一层厚厚的霜,南方的单薄的棉袄根本挡不住这北方的刺骨冷风。



更糟糕的是,由于美军掌握制空权,随时都会轰炸后勤部队,导致军队的粮食供应紧张,战士们只能节衣缩食,把干粮留着,为什么?

因为要留着做冲锋粮,换句话说,就是最后拼命的时候,才能吃上一口饱饭。

这支年轻队伍正被饥饿、寒冷和疲惫反复摧残,周全弟和战友虽然害怕,但却没有一个人想要退出,大家互相鼓励,步伐坚定,目光坚毅,翻越一座座冰雪覆盖的山峰,穿过一个个寂静的小镇,一步步地逼近前线。



长津湖的冰雪伏击

长津湖,这个名字注定要被铭刻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上,成为一场惨烈而悲壮的战役的代名词,11月27日,部队接到命令,需要紧急赶往长津湖黄草岭,在那里阻击美军陆战1师的撤退。

周全弟和他的战友们心里很清楚,长津湖这一战至关重要,而他们的阻击,更是堵死美军后撤的关键钉子,绝对不能有任何差池,一场恶战怕是不能避免了。



11月底的长津湖,天气冷得厉害,水一落下来就结成了冰,战士们深知,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他们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任务,周全弟年轻的脸上,没有了往日的稚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坚毅和决绝。

他心里清楚,这次去非常危险,可能再也见不到家人了,长津湖的夜晚,寒风呼啸,如同野兽的嘶吼,让人不寒而栗。



周全弟和他的战友们在黄草岭设下埋伏,那里气温低至零下40度,寒风像刀子一样割人脸庞,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必须一动不动地潜伏在雪地里,等待着敌人的出现。

战士们一个个手指冻得僵硬,甚至粘在了冰面上,为了不让人发现,他们连放屁声都得忍住,连上厕所都只能就地解决。



周全弟和战友们展现出极强的纪律性,他们凭借坚如磐石的意志对抗刺骨的严寒,战士们在雪地里静静地埋伏着,就像雕像一样,一动不动,周全弟躺在雪地里,心里不停念着要挺住,一直告诉自己:任务没完成,不能给队友添麻烦。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三天三夜过去了,饥寒交迫的战士们已经快要到达了身体的极限。



周全弟把棉衣裹得紧紧的,缩在雪地里,想靠体温抗寒,他饿得肚子贴后背,却只能抓把雪塞嘴里,虽然冰得让人打颤,但也只能这样稍微解解渴。

渐渐地,他先是感觉自己的手脚没感觉了,他试着摸摸自己的手指,却发现指尖仿佛消失了,完全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再然后,就是胳膊和腿冻得已经没法动弹了

身边的战友们一个个面无表情,气息微弱,看起来像是随时要断气似的,大家的脸都挂满了厚霜,眉毛也冻成了冰疙瘩。



此时的周全弟心中只有班长传达给他的要求:坚守阵地,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完成任务!他知道,再冷也要忍住,等到冲锋的号角吹响。

第三天晚上,身体的极限一次又一次地被挑战,周全弟的四肢彻底麻木了,他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双腿,他耳边已经听不清战友的低语,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

厚厚的积雪渐渐地掩埋了他们的身体,形成了一道道白色的“伪装”,远远望去,如同山坡上嶙峋的石块,在这片雪白的“墓地”中,一共125名战士默默地坚持着,没有一个人放弃。



冲锋号角与残酷现实

第四天拂晓,期盼已久的冲锋号声终于划破了长津湖的寂静,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这片冰雪覆盖的战场,周全弟猛地一惊,尽力扭动身体,想要坐起来,然而,他的双脚已经完全失去了知觉,任凭他如何挣扎,依旧动弹不得,周全弟内心焦灼万分,却无力改变自己的处境。

他低下头,看到自己的手指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霜,皮肤呈现出暗紫色,触摸不到任何温度,慢慢的,周全弟的脑子开始混沌,眼皮子越来越重,最后耳边只剩下了轰隆声......



战斗结束,搜救队赶来时,他们看到的,是此生永远无法忘记的场面,阵地上125名战士,保持着战斗姿势,一个个脸上挂满了冰霜,宛如一个个冰雕伫立在阵地上,他们没有等到冲锋的号角,几乎全部冻死在了阵地上,但是却没有一位战士退出战斗!

当周全弟再次醒来的事后,他的四肢已经因为冻伤坏死被截肢了,小小年纪的他,后半生只能靠轮椅生活了,这对周全弟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打击。



不过,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位好心的护士给了他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她每天都会在床边为他朗读书中的文字,用保尔·柯察金的故事,来鼓励他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疾病和战争的双重打击下,依然坚强地面对命运,勇敢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周全弟的心灵,他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倒影,突然觉得有勇气和力量继续生活下去。

他暗自下定决心,得闯三关:自己能照顾自己、学点文化知识、克服各种难题。



书法:在笔尖中找到人生意义

周全弟选择了书法,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周全弟用他两只残缺的手臂夹住笔杆子,艰苦的练习,几年过后,周全弟的书法水平逐渐提高,他的字迹也逐渐被人称道,独具韵味。

他通过书法作品,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刚毅和不屈的精神,通过这些日常的训练,他的心境也变得更加开阔。

他反复写着“长津湖”,像是在对逝去的战友们倾诉遗憾,也给年轻人一个信念:只有有信念、有毅力,才能克服一切挑战。



转眼间七十多年过去了,周全弟如今已是高龄耄耋,他仍然会不时地回想起当年在长津湖的战斗,回想起那些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尽管身体有缺陷,但他的精神却很坚强,很自豪。

他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而感到自豪,也为能够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而感到骄傲,他经常给年轻人讲过去的艰苦时光,让大家明白和平是多么宝贵。

他用残臂握笔,写下“亮剑长津湖”,纪念牺牲的战友,以及自己尚未完成的战斗,他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何为真英雄,何为真爱国情怀。



结语

周全弟是真正的英雄,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在和平年代也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贡献着力量,他用残缺的身体,书写着生命的传奇,用不屈的灵魂,诠释着英雄的本色。

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要爱护和平,勇敢迎接生活挑战,不断努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强大而奋斗。



信息来源:
“中国人民志愿军周全弟,向祖国报到!”-2023-07-2617:57·中国青年网
海军某部万里连线“冰雕连”老英雄周全弟-2024-10-2508:45·中国军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