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深入实施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 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专场,会上发布了《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2023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35年的规划目标是全面建成北京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首规委")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牛锐介绍,《规划》的主要内容涉及规划原则、规划目标、主要任务、保护什么、怎么保护、怎么传承、怎么落实七个方面。
《规划》分别提出了近期(2027年)、中期(2030年)和远期(2035年)的目标。其中,到2035年的规划目标是全面建成北京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深度融入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建成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突出展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关于主要任务,《规划》提到了三方面重点。一是凝练北京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特征,支撑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建设,构建基于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整体格局;二是明确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要点,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以价值阐释为核心,构建完整保护系统,创新传承路径;三是加强保护管理,完善保护实施机制。衔接国家重大战略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规划,明确保护传承推荐项目。
针对下一步工作重点,牛锐表示,按照首规委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将持续完善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机制,推动央地协同、市区联动,凝聚各方力量,实施好规划。
在落实保护第一方面,牛锐指出,重点加强老城、三山五园、"两轴"、三条文化带等的整体保护。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同时加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历史名园、传统地名等历史文化资源的普查、名录动态管理。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马綮鸿表示,在老城保护和城市更新方面,2025年将继续推进各类历史建筑修缮标准编制工作,力争在2025年底前完成四类历史建筑修缮技术导则编制;还将结合《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2023年—2035年)》的有关要求,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加快研究出台加强首都功能核心区平房院落保护更新的有关意见,加大全域整院退租工作力度。
在做好传承利用方面,牛锐提出,以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为重点,用好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高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健全核心区文物腾退保护利用政策机制,做好已腾退文物空间的活化利用,打造城市会客厅。深化文化遗产的开放利用机制,与城市更新、民生改善、文旅消费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强遗址遗迹考古与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相结合。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三个带品质提升。建设好大红门博物馆群。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白杰在会上表示,将用好北京中轴线申遗成果助力老城整体保护。以中轴线申遗带动北京老城整体保护,以申遗成功作为新起点,制定实施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在未来几年取得新的标志性成果。
在健全工作机制方面,牛锐还提到,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统筹、单位实施、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机制。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地方性法规修改工作。通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共同将北京建设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北京商报记者 关子辰 牛清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