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曹晶瑞)北京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70多年建都史,历史文化遗产丰厚。今年中轴线已申遗成功,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下一步北京将如何进一步全面推进?12月12日,北京举行“深入实施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 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专场发布会,会上发布了《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2023年-2035年)》。针对这个重磅规划,北京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陈伟在解读中指出,北京将构建历史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充分发挥北京作为历史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优势,在加大历史文化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中展现新作为。
陈伟表示,北京历史悠久,文脉绵长,保护、传承、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是赓续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全力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以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带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统筹推进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保护发展,构建连片成线的整体保护格局,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不断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
“我们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了’的要求,更好地保护传承历史文脉。紧抓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推进48项重点任务全面落实。按照世界文化遗产标准保护城市历史景观,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景山等文化遗产历史格局逐步恢复,有着700多年历史的万宁桥焕发新颜,中轴路南段实现贯通,北京中轴线历史风貌生动再现。”陈伟称,北京正在发挥中轴线申遗牵引作用,全面带动老城重点文物腾退保护和周边环境治理。对各级文物及历史建筑、胡同街巷、历史文化街区应保尽保。鼓楼与景山万春亭、正阳门箭楼与永定门、“银锭观山”等多条历史文化廊道再现了老城记忆。
陈伟表示,北京实施文物保护工程200余项,一批标志性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开园,万寿寺面向公众开放,路县故城遗址“一馆一园”将于明年对外开放。此外,北京还打造了什刹海西海湿地公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温榆河公园等一批滨水空间。成功创建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国家5A级景区等。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陈伟表示,北京将构建历史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具体包括推动建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和保护督察制度,加强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抓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和首都革命文物等遗产资源,加强农业文化遗产、工业遗存保护,创新开展老字号和非遗保护利用,促进文化遗产从重点保护向全面保护、系统保护、整体保护转型升级。
同时,将提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陈伟透露,北京将深入总结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经验,持续推进相关腾退迁建项目,进一步修复中轴线历史风貌。充分挖掘老城各类文化资源,加强空间格局、文化生态、景观风貌等整体性保护。同时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牵引,提升“三条文化带”品质。
在深入挖掘展示遗产文化价值方面,他表示,北京将继续深化“城之源”“都之源”研究,挖掘展示北京城市的整体历史文化价值。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演艺之都、书香京城、博物馆之城建设有机融合,推出更多讲好文物内涵的精品力作。加强数字技术赋能,探索文化遗产多元化展示利用方式,推动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
编辑 张牵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