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周洪松 通讯员 李秀云)“现在就业竞争激烈,我能够在百度这样的大公司获得一席之地,完全得益于母校的培养。”现已入职百度的2022届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毕业生宗吉烨,对母校满是感激之情。
当今,产业快速发展对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具备实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多年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立足“四个需求”办学理念,加入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依托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校企深度合作共建曙光大数据产业学院,探索出一条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该校注重构建多方协同育人机制,“三融合”重构应用型专业。近年来,学校携手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组成曙光大数据产业学院理事会,强化产业学院与社会各界的密切合作。目前,该校立足承德,面向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发展需求,以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融合、课程体系与学科交叉融合、实践教学与生产实践融合,重构应用型专业。
社会需求驱动教学改革,该校培养方案对接产业需求,使得人才培养全过程具有鲜明的产业特征;课程内容对接岗位能力,构建起具有鲜明产业和职业特征的课程体系,建设了“项目贯穿型”“项目总结型”“项目化课程”三类应用型课程;教学能力对接实践能力,以产学研合作方式迅速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同时,该校注重以“产创学”育人模式淬炼学生创新能力,“三个平台”成为主要依托。其一,河北省文化旅游大数据技术创新中心对接产业需求,促进了高校、企业和行业资源共享,有效获取项目资源。其二,以校企双师混编组建教师工作室团队,助力双创活动落实落地。其三,双创教育云平台负责项目教育资源转化、创新实践课程建设,构建起数字化学习、跟踪和评价环境。
“教师工作室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师徒式培养方式,使他们具备从事未来工作岗位的能力和素质。”大数据技术应用教师工作室负责人迟剑说。在他指导下,2019届毕业生王建博毕业即入职百度公司做软件测试工作。“学生进入教师工作室要明确目标,做好发展规划;按照专业和年级组建混编的团队,实现学科专业交叉、以老带新;阶段性学习成果导向下的项目训练,能力渐进式培养。”谈及成功经验,迟剑如是说。
2021届毕业生王馨怡凭借出色表现入职上海硕恩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据分析师实习生岗位;2023届毕业生马环宇就职于北京持续生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从事Golang服务端开发工作;2024届毕业生常盼硕在校期间就参与产品订单的数据分析与需求预测等多个项目开发,后成功入职中国建设银行……学生在校期间参与横纵向项目开发,迅速提升了工程实践能力,毕业生成为用人单位的“香饽饽”。
据统计,近三年,该校学生考取专业技能证书200余人,学科竞赛年均荣获省级国家奖励300多项,平均就业率82.37%。该校曙光大数据产业学院于2021年入围河北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2022年斩获中国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创新平台现代产业学院典型案例殊荣。
作者:周洪松 李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