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区第一小学的孩子们走进户外开展研学活动新津区第一小学的孩子们参加相关活动四川省新津中学的师生们走进户外开展研学活动
教育,既要实现育智,更要实现育人。
如何真正做到二者兼顾?2022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颁布,其中有两句话值得重点关注: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
“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
换句话说,如果以前的教育更多是学科育人,那么实践育人更强调“学以致用”,让学生在真实世界中解决真实问题。事实上,这本身一直就是教育的一个重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但与此同时,受制于客观条件等原因,这也一直是一个教育难点。
在过去几年,成都市新津区就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实践育人做了全面深入的相关探索,并形成了系统的实践育人体系,一批批“津彩”少年从新津出发,走向了更大的世界。
新津的实践育人有何特色?又积累了哪些极具参考性的经验呢?我们不妨看几个案例。
今年3月初,新津一小的孩子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前往校企合作单位参加了一场主题为“植此青绿、向春而行”的校企共建活动。
这场活动的内容,远远不止种树这一个环节。活动中,园林工作人员为孩子们带来了自然知识讲座,老师们指导孩子们分组开展拓印树皮、采集植物等活动。新津一小副校长张燕翔介绍,之所以这样设计课程,是希望孩子们在积累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提升动手探究能力。
这也是学校“牵手水灵儿,共赴新成长”综合素养评价活动的核心思路,“学会思考,学会动手,学会应用,从学校走向社会,亲近社会,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梨花溪间花中嬉,美食邀你来此地,农博园内科技新奇,探索农业的奥秘。”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新津实验小学举行了“趣识家乡,共创津彩”跨学科融合学习实践活动,师生们共同改编的一首《新津欢迎你》,惊艳了不少家长,“歌词太有新津味儿了。”
新津区实验小学举办“津”彩有我,“新”识家乡系列活动
新津区实验小学举办“津”彩有我,“新”识家乡系列活动
新津实验小学副校长李小飞提到,跨学科的核心,也就是在融合与实践,“当时学生们在参与歌词创作、编曲录制等过程中,往往就需要搜集大量的家乡资料,这也就是在积极引导孩子们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类似的实践活动在新津实验小学已经成为常态。比如等比例微缩制作新津廊桥、白鹤大桥、红石公园等城市建筑,比如使用废弃原料转化为再生纸,做成新津特色的文创产品,“主打一个能思考、会动手,让孩子们学会解决问题,更让孩子们逐步建立起对家乡的全面认知,在心中种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种子。”
新津区普兴小学的学生们参加中药文化活动
让小学生学习《黄帝内经》,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在新津区普兴小学,几乎每个孩子都能对《黄帝内经》头头是道地聊起相关内容。
这个能力,源自学校与新津区中医医院共同打造的中医药文化教育项目。普兴小学副校长李天全提到,学校一直非常重视中医药文化知识传授,更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不仅会开展各类中医药文化主题实践活动,还打造了中医药校内实践基地“本草秘境”,种植了紫苏、桔梗、藿香等几十种药食同源的中草药,利用课间、课后和劳动实践课,让孩子们参与田间管理。“希望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在活动中坚定文化自信,筑牢优秀传统文化根基。”
新津区普兴小学的学生们参加中药研学活动
对于中学阶段的孩子们,新津做的实践育人不只是注重应用,也更加注重内涵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比如新津中学的师生们,今年就曾前往被誉为“中华文明之光,长江上游文明之源”的宝墩遗址开展了一场研学活动,深入了解宝墩遗址背后的内容,探源中华文明的起源。
新津中学副校长张艳霞认为,实践育人的一大要点,就是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相比小学段,中学段的孩子知识积累更多,思考能力更强,所以,我们就有意识地拓展了知识的广度,引导他们做更深入的思考。”
对此,学校专门建立了“乡土文化”研学校本课程,整个课程依托新津乡土文化资源,采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家校社联动多维方式来进行。截止目前,已经形成了文化篇、自然篇、社会篇的乡土文化研学课程三部曲。
另外,新津中学还在校园开设了文创作品展示区,用来展示学生们的各类文创作品,“这也是学以致用的一种无声教育。”
结语:
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百年之前,教育家就曾有过完整的思考,“教育不是把人造成某一种器具,而是有着健壮体魄、健全人格的人。”
具体到当下而言,这句话其实呼应的正是从学科素养到综合核心素养的全面转变。这是教育应该遵循的最基本规律,也是教育人要守护的最核心价值——看见人,尊重人,成就人。
因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最朴素的价值,却也是最恒久的价值。教会孩子解决问题,远比教会孩子学会考试更重要。唯有如此,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他们才有直面的底气和从容。
毕竟,教育不是工厂流水线的统一产品,不能走批量生产的道路。我们需要抓住人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在深化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利用丰富的资源,不断提升育人品质,在扎实推动课程高质量发展中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