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沟边上的路,啥时候能修?”
“俺们庄东边的桥,机器过不去”
入冬以来,每到周末
阜南县朱寨镇的15个行政村
都会召开一场群众会
邀请村民讲真话、说实情、提意见
镇村干部当场回复解答
其成效究竟怎样?
让我们到现场看一看
上午九点半,群众会准时拉开帷幕。大家相互打着招呼入座后,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倾诉着内心的想法,镇村干部们一边认真记录,一边及时回应。
村民张士明率先发言:“俺们沟边上的路,能不能给修一修啊?每天上下班实在太不方便了。” 对此,镇村干部立刻回应:“放心,等桥修好了,就该修这条路了。”
岳进生也紧接着说道:“俺们北地那200多亩地都没有井,啥时候能给打井呢?” 得到的答复是:“这个事之前已经研究过了,很快就能实施。”
村民薛怀志、王守英、张云分别就桥通行难、沟沿装栏杆、引水渠清理等提出诉求。
“无论是路的问题、桥的问题,还是打井的问题,只要是村里现在有能力解决的,我们都会想办法解决。要是村里解决不了的,我们就逐级申报。”朱寨镇政协联络组长、李集村包村干部李云光表态说。
像这样的场景,在朱寨镇的每个行政村都在进行着,乡亲们说的事有大有小,有的可以现场拍板解决,有的还要耐心做好政策解释。镇里的包村干部告诉记者,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乡村治理的侧重点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在群众会上,大多数村民关注的焦点是如何提升镇村基础设施水平,这和当初他们想的不一样。
“没有要低保要补贴、反映邻里纠纷这些问题,这充分反映了我们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邻里之间更和谐了。”李云光说。
群众会的场地没有限制,可以是村里的广场游园,也能就近设在村民家门口,大家畅所欲言提要求、谈看法,甚至还为村里的发展出主意、拿意见。所有的事情都摆在桌面上,提问的群众与回答的干部,有辩论交锋,也有相互理解,最终完成了“民有所呼、我必呼应”的闭环。
“一场场的群众会开出来,他们说出自己的心声,我们才好去解决问题,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向,把他们的矛盾误解都化开。”朱寨镇袁庄村党总支书记刘嘉明告诉记者。
“镇村干部在工作当中,可能有些不足与缺点,就像自己脸上的灰,自己是看不见的,通过群众提意见,等于是照照镜子。”朱寨镇党委书记谢光表示,今后将进一步改进作风,把事情解决在基层,严防末端失灵,做到终端见效。
记 者 | 肖方旭
通讯员 | 吴守魁
编 辑 | 侯志红
审 核 | 张 杰
来 源 | 阜阳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