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3396
自2016年引进以来,一个全球化自闭症居家干预项目正在中国落地生根。被家长反馈是目前“容易学会,也较快能看到孩子进步”的家庭干预模式,也是解决我国当前自闭症专业人员数量总体不足,家长缺乏系统性家庭干预手段等现状的有效措施之一。
它就是,即“发育障碍儿童照顾者培训”,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自闭症之声(AutismSpeaks)发起的针对发育落后儿童的全球性项目。通过提供照顾者技能培训,帮助家庭更好地照顾和教育自闭症儿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陈碧媛是WHO-CST项目国家级督导,也是该项目在中国的主要实施者。
她介绍,项目率先落地东莞,已经有超500个自闭症孩子家庭获得帮助,家庭满意度高达97%。未来还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国10个城市为1000个自闭症患儿家庭免费提供康复干预技能培训。
陈碧媛从CST项目中总结出5条家长最容易学到的家庭干预基本策略,在11月23日大米和小米中山站讲座上手把手教给了家长,以下是主要内容:
*本文经陈碧媛博士审核发布。
专家介绍
陈碧媛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WHO-CST国家级督导
整理丨雷颖
编辑丨王相明 瑞珍
加强亲子互动对ASD儿童的发展非常重要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自闭症孩子在社交方面遭遇的挑战是最大的。他们往往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爱和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面对他人的互动无法做出恰当的反应,出现尖叫、大哭、打人等行为问题。
这种社交能力不足不仅影响了孩子本身,最终还影响家长。家长会觉得在养育过程中,好像尝试了各种办法、无论怎么做孩子都不理人。慢慢地就会产生挫败感和无力感,进而缺乏和孩子互动的动力,导致亲子互动减少,整个家庭功能都受影响。
然而亲子互动对孩子成长来说非常重要。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孩子通过模仿父母的语言和行为来学习沟通技能,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也最长,亲子互动能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
同时父母可以创造大量机会进行亲子互动,包括各种游戏、亲子阅读、日常对话等。
在和家长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能学习生活自理能力,还会增强安全感,生活处于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中,就更不容易产生情绪问题。
五大促进亲子互动的有效策略
具体来说,有五种促进亲子互动的策略。
1
环境布置
很多家长在家跟孩子玩时不会事先安排好环境,通常是把玩具堆在地上,让孩子挑着玩。这样往往达不到干预的效果。
环境布置是干预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一旦孩子不能参与游戏,开始发脾气,我们首先要考虑调整的都是环境。
环境布置有三个要点:
1
面对面
家长要坐在孩子对面,而不是坐在孩子的侧面或背面。如果孩子在玩耍过程中跑开,家长也要尽快回到孩子面前。
家长最好坐下来或者弯腰,与孩子的视线保持同一水平。这样能够增加孩子关注到家长表情、眼神的机会。
对于能力低的孩子,家长尽量与其进行一对一的互动,否则容易干扰孩子的注意力。可以让孩子先跟妈妈玩,再跟爸爸玩。学习到恰当社交技能后,再慢慢变成一对二、一对三。
2
移除干扰
任何能够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都要尽可能避开,否则孩子被其吸引就很难维持和家长的互动了。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玩车轮、有的喜欢抠充电插座的洞,家长要避免环境中出现这些让孩子沉迷的东西。
最好提前坐在给孩子准备的位置上,检查一下这个位置的光线是否刺激、是否是风口、周围是否有干扰的声音,这些都可能是影响孩子无法长时间安坐的原因。
在和孩子一对一互动的过程中,要提前告知其他家庭成员并尽量减少干扰。
3
提供选择
在玩具的选择上要选择孩子感兴趣的玩具,家长可以提前安排符合孩子能力水平的2~3种玩具,对于能力低的孩子可以适当减少玩具的数量。
示例:一次只摆放出三种玩具
恰当的数量能够让孩子有意愿参与,但又不至于因看到过多的玩具感到兴奋,或不知道选什么。
符合孩子能力水平很重要。如果一个孩子已经能玩过家家等假想性游戏,那家长再和孩子玩吹泡泡、吹气球就不符合孩子能力了。对于一个有初步构建能力的孩子,选择玩积木、印章更恰当。
2
跟随孩子兴趣
在平常生活中家长就可以观察和记录孩子感兴趣什么,如果日常观察到一个玩具孩子已经玩了很长时间,那就要想办法发现能够拓展他能力的更多玩法或提供更多他感兴趣的玩具。
首先家长要发现孩子的兴趣。给孩子提供了一些选择后,家长就在一旁安静等待,不要下指令,不要过早帮孩子决定下一步要做什么,而是看孩子有什么动作。
其次是细心观察,包括观察孩子的动作、发出的语言/声音。比如孩子可能用手去摸、用眼睛看向更多玩具、发出和玩具相关的一些声音。比如孩子说“托马斯”,那说明孩子可能对火车感兴趣。
然后家长就要跟随孩子的选择,通过模仿孩子的行为加入游戏。家长要模仿孩子恰当的行为,如果孩子只是在拿东西摇晃做感知觉刺激,或者丢东西,就不太适合模仿。
模仿几个回合后,家长可以给孩子展示一些新的玩法,孩子就会慢慢加入到我们的游戏中。
尽量避免家长主导游戏,家长应尝试多观察孩子,跟随孩子的兴趣并模仿。
3
积极回应示范
等到孩子参与进游戏后,家长就可以通过回应和示范,帮助孩子拓展新技能。
首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交流信号。如果没有发现,那就更谈不上回应。
不同孩子的交流信号不一样,有的是通过发出声音、看某样东西。比如孩子想喝果汁,可能通过推着家长的手过去,或者自己靠过去拿。还有可能到了平时要做某事的时间,比如上厕所、睡觉,孩子没有用语言表达,但出现坐立不安、烦躁的表现,家长不要觉得孩子的情绪莫名其妙,这些都可能是孩子想要交流的信号。
积极回应包括用手势和语言回应,家长可以边说边做,不要只说不做、只做不说。
例如孩子伸手要苹果时,家长可以指着苹果说:“要苹果”,然后把苹果递给孩子。家长要说孩子应该说的话、应该做出的手势,而不是问孩子:“你要什么东西?”
如果孩子还不能够清楚表达想要某物的声音,家长可以发出清晰的声音引导;如果孩子发出的声音足够清晰了,家长要利用这个机会帮助孩子拓展能力,可以继续说:“要红红的大大的苹果”“吃甜甜的苹果”,增加形容词和短语。
等到孩子已经能稳定说出家长教的话,没有新的进步或者不愿再参与时,就不要再模仿了,而是通过示范释放新内容。
三大示范手势包括指物、伸手要、给予。最常用的就是指,比如说:“宝贝,你看这里好高”,然后用手去指。
示范语言尽可能符合孩子能力水平和情景的语言。孩子只能说三个字,就示范三个字;孩子能说短句,就示范短句。
在示范一个新技能时要同时使用动作和语言。比如在帮孩子拉拉链时,不要只做动作,可以一边拉拉链一边说“拉拉链”。
当孩子没有跟随家长示范的动作时,家长也不要着急,可以做出期待的表情,看孩子愿不愿意做。如果还是不愿意,家长再示范。或者增加视觉提示,给孩子看示范的图片,而不是过度辅助。
4
建立和拓展游戏常规
以上步骤都顺利进行后,孩子愿意和家长玩的频率会变得越来越高,我们可以逐步建立游戏常规。
常规有三要素:
(1)有清晰的小步骤
(2)步骤可以重复和增加
(3)进入常规的游戏角色清晰、固定,并且保持活跃
进入常规的角色(比如妈妈和孩子一起玩),两人做的事情应该是相似的。如果妈妈让孩子搭积木,孩子放一块妈妈就鼓励一下,这并不是真正的常规,妈妈在其中只是一个旁观者,并没有加入游戏中。家长让孩子做什么的时候,家长也要做什么,以此轮流。
常规可以是游戏,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活动。
比如玩蛋糕玩具,包括摆蛋糕、插蜡烛、切蛋糕、假装吃蛋糕四个步骤,步骤可以重复,比如插多根蜡烛。这个蛋糕“吃”完后可以再做一次蛋糕,我们称为“重启常规”。
在常规的不断重启中,孩子对于熟悉的步骤会越来越投入,在这其中家长可以增加一些小变化,比如插水果、唱生日歌、把蛋糕分给小动物等步骤。
日常中早晨的洗脸刷牙、穿衣服、收拾书包都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常规,这些常规连起来可以变成一个大的早晨常规、睡前常规,最后过渡到更真实、复杂的场景,那么我们最初干预的目的就达到了,孩子能逐渐在很少的辅助下独立生活。
之所以要建立常规,就是因为常规具有的重复性、结构化、预见性的特点,能帮助自闭症孩子在活动时感觉到自在,减少对未知事物的焦虑。
在选择常规时也要尽量选适合孩子能力水平的活动,最好比目前孩子已经掌握的水平稍高一点。如果常规过高、太难,孩子容易逃避;如果过低,孩子又无法发展自身技能。
5
等待:时间延迟的策略
当孩子开始积极投入到活动当中的时候,很多家长容易忘记等待。
等待很重要。因为自闭症孩子的神经发育不足,需要更多时间处理接收到的信号,进而做出恰当的反应,如果没有等待,会抹杀掉很多孩子可以练习主动发起沟通的机会。并且如果家长提示太多,孩子可能会觉得声音太多,逐渐停止聆听,最后形成不爱听人说话的习惯。
所以建立起常规,重复几次后,家长可以故意停顿,看看孩子知不知道下一步要怎么做。
同时家长也要把握时机,如果是本身行动慢的孩子,家长可以等久一点,5~10秒左右;如果孩子性急,等待2~3秒久足够了。如果孩子兴趣还在,可以延长等待;如果发现孩子开始走神,家长就马上示范跟上去。
在等待中家长要带着期待的目光、身体姿势朝前,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在等他尝试。
除此之外,家长的动作和语言都要完全停下来,避免提问:“发生什么了?”“积木倒了吗?”“积木是什么颜色?”,也不要下指令:“捡起来”“你说话”。
很多时候家长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看孩子没有反应忍不住去提问,孩子就很难投入,很快就会觉得不好玩了。
结 语
很多家长可能遇到的情况是孩子只顾自己玩自己的,压根不理人。
我们还是沿用以上策略,首先尊重孩子的兴趣,家长也在旁边玩,做平行游戏。如果孩子在搭积木,一个积木倒了,家长可以去帮下忙,趁机加入孩子的游戏中。
如果孩子还是不跟家长玩,那或许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我们不要放弃,可以过阵子再尝试。
相信在做到以上五点,经过大量的练习,孩子的社交能力会得到加强。
等孩子能玩得很熟悉了,家长可以介绍同龄的小朋友加入,帮助孩子融入集体。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文章版权归「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本号长期征集线索/稿件,一经采用,稿费从优。提供线索/投稿请联系:leiying@dmhxm.com。
点击拨打大小米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