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晚报》消息,近期,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公开宣称,欧盟与中国即将就取消欧盟对华加征的进口电动汽车关税达成解决方案。这是自10月底欧盟宣布所谓“最终反补贴”决议之后的首次积极表态。这一情况表明,近两个月来中欧之间密集的沟通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欧经济有着高度的互补性,二者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贸易摩擦显然不符合双方任何一方的利益,唯有双方秉持务实理性的态度妥善解决分歧,才能够促使中欧经贸关系回归正轨。
特朗普即将执掌美国政权之际,美国对外政策料将出现新变化。欧盟并不欢迎特朗普上台,因其领导下的美国可能会让欧盟增加北约军费分担份额,并且在美欧贸易中欧盟或许要付出更高代价。鉴于特朗普上台这一现实,欧盟的贸易政策预计会作出相应调整。此外,欧盟在与中方的贸易摩擦中也受到了影响。近期,欧盟已派遣代表团前往中国,针对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一事探讨替代方案。
当然,在这之中也会有部分国家唱反调。近期,立陶宛宣称三名中国外交官“违反了《维也纳公约》和立陶宛法律”,并宣布驱逐他们,然而令人疑惑的是,立陶宛始终未能拿出确切证据。这并非立陶宛首次在对华关系上制造事端,但却是最让人难以理解的一次。立陶宛这个人口不足300万的小国,非要与中国这样的世界大国对抗,其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盘算呢?更为关键的是,在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的立陶宛,真的能够承受这种外交上的豪赌吗?不管是小国还是强国,外交如同下棋,是需要讲究策略的。
然而,立陶宛屡屡挑衅中国的底线。回顾近年来中立关系的起伏,2021年立陶宛准许台湾当局以“台湾”之名设立“代表处”,这一行为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致使两国关系急剧恶化。中方旋即召回大使,把两国外交关系降至代办级。之后,尽管立陶宛新政府上台后曾宣称要对“台湾驻立陶宛代表处”进行更名,但到目前为止并未有实际举措。国际关系并非儿戏,立场不是可以任意变换的。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发展双边关系的政治根基。
立陶宛是一个欧洲小国,但其野心却与自身的国家体量极不相称。该国长期在国际社会寻求存在感,中美之间的博弈被其视为机遇。它选择以极为敏感的台海问题为突破口,全然不顾中方的反对与警告,执意允许台湾当局在本国设立所谓的“台湾代表处”,把这种对中国主权的挑衅当作是向美西方递上的“投名状”。立陶宛曾高呼不惧中方制裁,然而,在中国撤回驻立大使、将双边关系降为代办级且拒绝立陶宛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之后,立陶宛才发觉自己错得多么严重。
欧洲经济的疲软使得立陶宛急需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恢复与中国的正常关系在经济层面对立陶宛而言是必要的。但与此同时,立陶宛民众在中国人权、政治体制等方面存在批评之声,尤其是立陶宛公开支持台湾问题时,民众立场往往十分坚决。在此种背景下,立陶宛政府要在民众情绪与国际关系之间达成平衡仍然是个难题。立陶宛外交政策的调整不仅是国内政治博弈的产物,也受外部国际局势的影响。
近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据相关报道,日前立陶宛外交部发表声明,宣称因所谓违反《维也纳公约》以及立陶宛国内法律,立陶宛将中国驻立代办处的三名外交人员列为“不受欢迎的人”。而此前,立陶宛新任总理帕卢茨卡斯曾表达过支持改善对华关系的态度。那么,中方对于下一阶段的中立关系有着怎样的考量呢?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指出,中方期望立陶宛新政府能够以实际行动遵守两国建交公报中的政治承诺,秉持一个中国原则,从而推动双边关系回归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