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笔下的闰土,是一副典型的旧社会穷苦老百姓形象,从年少时期的活泼善良变得麻木卑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鲁迅在描写闰土的时候,也借此揭露了自己家的变化——少年时期,自家还是高门大户,到了中年,甚至要变卖家产

中年闰土对鲁迅一句毕恭毕敬的“老爷”击碎了鲁迅的童年滤镜,让他清晰的认识到,两个人之间已经隔绝了一层厚壁障了。

而鲁迅自家的衰败又何尝不是为过去的无忧无虑的富足生活划上了一道鸿沟呢?

在鲁迅的文章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鲁迅对自家过去的篇幅,比如《父亲的病》,《阿长与山海经》等都有所描写。

但鲁迅从未详细解释过为何自己的家族突然就衰败了,这莫非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绍兴周家的发家史

故事要从鲁迅的老家浙江绍兴说起,鲁迅原名周树人,周家是绍兴当地有名的高门大户。

周家是官宦之家,不但人丁兴旺,而且家财万贯,算得上一方豪强。

不过,周家虽然富裕,但却不是什么历史悠久的传统世家,只能算个后起之秀。

鲁迅的爷爷名为周福清,年幼的时候家境贫寒,本无缘求学至仕。

但是少年周福清命中有贵人相助,这让他摆脱了自己出身的阶级,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彼时,绍兴本地的乡绅和富商集资兴办学校,让富家子弟入学读私塾。



周福清家里贫困潦倒,没钱读书,但教书的老先生却十分慷慨,上课的时候默许没交学费、但是想要学习的穷孩子在后面跟着旁听。

周福清也因此得以熟读四书五经,学习圣贤之道。

不久后,周福清因为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引起了老先生的青睐,绍兴的几位富豪也很欣赏这个热爱学习的穷孩子,无偿兑钱资助周福清参加科举考试。

由此,周福清的勤奋好学得到了回报,在贵人的帮助下,周福清成功考取了功名,成为了大清的进士。

通过科举考试之后,周福清的身份从底层农民一跃成为了官宦,之后努力经营,成家立业,最后成为了绍兴本地的大家族。



这就是周家的发家史,可以说,周家能够发迹的最大原因可以概括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因此,周福清靠科举改变了命运,他自然非常注重对儿孙的教育。

我们在鲁迅先生的文章中可以发现,周家从小就送他去三味书屋读私塾,在他背不出书的时候,父亲把他扣下学习,不肯让他出去参加集会。

周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一招失误满盘皆输

孙子周树人后来成为了大文豪鲁迅,爷爷周福清才33岁就考上了进士。可以说,周家是一个书香门第,但唯独夹在中间的父亲周伯宜偏偏不是读书的料。

作为过来,周福清深知自己年幼的时候吃了多少苦,教育对人的命运有多大的影响,因此希望儿子孙子都走自己的老路,靠考取功名做官来维持周家的繁荣。

奈何儿子周伯宜天性愚钝,30岁了还只是个平庸的秀才。

为此,周福清心急如焚,想尽一切办法到处托关系找人,想让儿子考中进士。

周福清为官清廉,名声极好,深受同僚和百姓的爱戴。



但是为了儿子的功名和周家的命运,当了一辈子清官的周福清做出了一个让自己后悔一辈子错误决定。

当时绍兴有几个富商的孩子也一样考不上进士,打算通过周福清的关系贿赂周福清的同事兼好友——杭州乡试主考官殷如璋。

周福清在巨款的诱惑和对儿子的担忧煎熬中,昧着良心答应了向殷如璋行贿,这个错误的决定,直接导致了周家的迅速衰亡。



周福清公务繁忙,没法出远门,就让家仆老陶带着行贿的书信和巨款前往杭州找殷如璋走后门。

倘若周福清亲自前往杭州行贿,也许事情就神不知鬼不觉的成了,即使不成,兴许好友也会顾忌情面不揭发。

可惜家仆老套不但愚蠢至极,而且毫无眼色。不但当着恰好在殷如璋家中做客的同事副考官的面行贿,而且还主动向殷如璋要收据,以证明自己确实把行贿的巨款送给了殷如璋。



跌入深渊,一落千丈

事已至此,殷如璋为了自保也顾不得什么好友情面了,当即向副考官检举周福清行贿。

更惨的是当时正值光绪皇帝亲政,光绪帝早就对官僚腐败行贿受贿的堕落风气大为不满,因此下令严惩在科举中行贿的罪人。

就这样,本来可以靠交钱赎罪罢官回家的周福清,被判了个杀头的死罪,连带着没想在科举中舞弊、但是被父亲拉上贼船的儿子周伯宜,一起进了大牢。

周福清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眼看着就要和儿子一起被秋后问斩,此时的周家乱作一团。

内有家里人心急如焚拼命的筹钱借钱、散尽家产来找人托关系,保住周福清和周伯宜的命;外有贪婪的亲戚朋友想趁着周家危难之时强取豪夺,从周家的财富中分一杯羹。



最后,周福清和周伯宜的命保住了,蹲了几年大牢后出狱,但官职和功名全丢了。周家也因此丧尽家财,一落千丈,从富贵人家下跌成了贫困的底层家庭。

不过三代人,周家就从贫困到富贵再到贫困,备受打击的周福清因此一蹶不振,不到几年就去世了。

而鲁迅的父亲周伯宜更是心如死灰,大病一场,死前也不得安宁。

少年的周树人也因此尝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年仅十几岁就经历了如此家庭劫难,从衣食无忧变成贫困潦倒,心中感触颇多。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鲁迅先生后来成为文学家后,文笔和风格如此沉重而又晦暗的原因之一吧。



总结:

鲁迅在自己的小说中,对不少故人都做出了非常细致的描写,比如粗野的阿长,严厉的父亲,沧桑的闰土等人。

他们虽然有自己的缺点和陋习,但总体上,鲁迅依然表达了对他们的怀念与赞扬。

唯独对于自己的爷爷周福清,鲁迅从未有过任何正面描写,想必是心中对他既有怨、也有悲哀吧。

兴盛的周家因为爷爷的行贿而衰败,这确实既悲哀,又可笑,鲁迅理应也对此感到颜面无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