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绿色是示范区的底色。五年来,示范区积极推动碳达峰实施方案、水乡客厅近零碳专项规划落地见效,积极探索生态优势转化路径。通过一系列双碳制度创新的引领、重点项目的实施和具体技术的推广,示范区正从宏观到微观层面逐步实现从“好风景”到“新经济”的转变。

以制度创新引领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

示范区如何“向绿图强”?五年来,示范区通过制度创新探索双碳战略落地,引领绿色低碳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走出一条跨域一体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

示范区执委会联合两省一市发展改革、生态环境部门于2022年6月出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市场驱动、业界共治、全民参与的一体协同降碳格局,积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到2030年前,示范区将整体率先实现高质量达峰并稳步下降,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为推动双碳举措实质性落地,加快彰显水乡客厅落实双碳战略的集中引领效应,示范区执委会会同两区一县政府于2022年7月联合印发《水乡客厅近零碳专项规划》,成为双碳领域全国首个跨域重点功能片区的实施性专项规划。该规划创新性地建立“水乡客厅单元—双碳子单元—地块”三大层级管控体系,将近零碳规划建设目标进行逐层分解、逐步落实,为今后具体地块的项目设计、审批和建设、运营提供约束和指引,通过集中建设碳中和目标引领下的绿色低碳“江南庭院、水乡客厅”,协同探索近零碳转型发展新模式,共同打造长三角绿色低碳理念技术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集中展示区。未来,水乡客厅整体的蓝绿空间占比将稳定高于75%,到2025年碳减排率将达到60%左右,到2030年碳减排率将达到70%以上,到2035年碳减排率将达到80%以上。

围绕重点区域协同发力

如何让示范区“绿”的底色更实?五年来,示范区执委会联合两区一县围绕“一厅三片”等重点区域协同发力。


建设中的方厅水院

作为水乡客厅标志性功能场所,“一院跨三省”的方厅水院在建设过程中,严格依照绿色生态的施工标准。项目土建所产生的泥浆都经过专门设备进行干化、固化后再统一运走处理,泥浆固化过程中产生的水作为项目上的中水进行二次利用,用来冲洗场地等。项目建设采用装配式钢结构,在工厂预制后再到现场进行安装,最大限度地降低焊接、切割等工艺造成的施工污染。同时,方厅水院通过各种生态措施来打造近零碳大型公共建筑,如外墙采用特殊材料达到保温隔热的效果,减少能源损耗,用光伏、水源热泵代替传统能源,用清洁能源设备发电来满足场馆的需求等,来达到打造低碳韧性的近零碳公共空间的目的。


建设中的创智引擎

除了方厅水院之外,在水乡客厅内已开工建设的科创学园、创智引擎等项目也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的先行先试,大力推广应用分布式光伏、地(水)源热泵、氢能、生物质能、近零碳建筑等技术设施。水乡客厅的“三园”(江南圩田、桑基鱼塘、水乡湿地)建设则聚焦低碳循环立体农业、生态碳汇技术示范应用和水林田湖草湿一体化保护修复,大力实施增湿扩绿,持续提升物种丰度和碳汇能力。

示范区执委会协同两区一县还加快推进“三片”重点区域在绿色低碳领域的示范。青浦西岑科创中心充分融入绿色低碳智慧理念和技术,突出低碳智慧功能引领,加快构建长三角最具活力的创新绿核。苏州南站科创新城依托苏州南站高铁枢纽,打造枢纽经济作用突出、文教科创产业集聚、多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人文绿色生态相融的清洁低碳特色高铁科创小镇,集中示范站城一体、高效通达、绿色低碳、分散布局的交通模式和空间理念。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围绕南北祥符荡及沉香荡,打造“空间上小微嵌、功能上高精尖、气质上灵动美”的创智群落,加快片区清洁能源全覆盖和生态绿色综合治理。

节能降碳不断拓展应用场景

示范区“绿”从何来,又“绿”往何处?从示范区的众多绿色降碳应用场景中或可以找到答案。

五年来,示范区打造了嘉善竹小汇低碳科创聚落、苏州综合智慧零碳电厂、示范区跨省一体化氢能源公交等低碳技术应用场景。


竹小汇

地处示范区嘉善祥符荡的竹小汇是全国首个零碳科创聚落,通过开发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多能互补,实现碳平衡。项目一期全部使用电能,建筑年总耗电118万度,屋顶光伏发电量每年达120万度,用能100%零碳化。在竹小汇,原有建筑拆除后产生的建筑垃圾,成为了新建筑的装饰材料;以板式、瓦式的光伏板,进行太阳能采集,同时保障白墙灰瓦的江南水乡风貌;以地源热泵进行地热能采集,提供冷热源;采用发电风车等技术进行微循环能源补充;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污废水100%处理后回用、再排放,生活垃圾100%分类收集处理、回用。实时采集显示碳汇、碳平衡数据,实现整个聚落负碳运行。

在能源转型领域,地处吴江区的苏州综合智慧零碳电厂从全球2000余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入选2023年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能源转型变革者”项目奖项。该智慧零碳电厂运用虚拟电厂技术,将客户末端负荷、各类分布式能源、工商业储能以市场化手段聚合起来,构建可调资源池,直接接受电网调度,在供给侧、需求侧两端发力,积极探索参与响应服务、辅助服务、电力现货、绿电交易等市场模式,促进区域电力平衡。


示范区3路的氢燃料电池客车

在公共交通领域,低碳应用场景更为广泛。早在2020年,示范区内首批公交综合能源站在嘉善启用,站内充电桩整齐分布,棚顶采用光伏板,乘客们在这里乘坐新能源公交车以低碳的方式跨省出行。从上海东方绿舟公交枢纽出发的大部分跨省公交车辆采用“氢燃料电池客车”,以绿色为主色调的车身诠释着生态绿色一体化的发展理念。

除了技术支撑以外,示范区还强化政策赋能,近年来探索开展了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建立实施方案、管理办法、核算技术规范等制度体系,长三角试点区域排污权交易平台正式上线,并形成示范区首批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权跨省交易案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