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位70后中国大妈在短视频平台火了——她出生在中国福建三明,近年常住法国巴黎,表面看似平平无奇,却能仅凭种地就获得巴黎市长的特批!

她就是短视频创作博主“杨梅姐在巴黎vlog”。而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关于游子思乡的诗歌,更是一段关于中国人勤劳、坚持与国内外文化交流的佳话。



历时6个月,终获市长特批

故事开始于2024年4月。当时来自福建的杨梅姐刚到巴黎不久,抛弃了过去几十年在中国累积下来的人脉和资源,“一无所有”地带着一家人搬到了法国的小房子里

为了在异国他乡立足,杨梅姐开了一家小店来养家糊口。虽然奋斗的日子总是辛劳,还存在着语言和文化的壁垒,但杨梅姐的邻居都很友善,她也交到了不少同样来自中国,后来搬到法国的朋友。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街坊们互相帮助着,杨梅姐也很快适应了异国的生活。她会为了省钱而到餐馆里拿走原本要被扔掉的三文鱼头,烹饪成香喷喷的菜肴给孩子加餐,亲戚们总说她“扣”,她却说:“勤勤俭俭粮满仓”,“省吃俭用是我们平民百姓的生存之道”,“只有省吃俭用,才能细水长流”。

虽然身在国外,杨梅姐的心却是实实在在的中国心。她忘不了过去千百年来中国老祖宗们在华夏大地上,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美德,并身体力行地行动着。



巴黎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但生活节奏并不快,基础设施建设还不错,却终归跟中国天差地别。杨梅姐的小日子总体上过得还算滋润,却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问题,就出在吃上!

原来,在巴黎,想要购买到一些中国蔬菜,例如韭菜、蒜薹、油麦菜、茼蒿等在中国市场上随处可见的蔬菜,并不容易。甚至连一些咱们在国内常用的调味料,例如十三香、花椒面等,也相当稀罕。想要尝一口怀念的中国味道,得跑大老远去亚洲超市才能买到原料,价格还老贵。

而巴黎常见的蔬菜,例如洋蓟、孢子甘蓝等,味道又实在奇怪;要么就只能买点蘑菇、番茄、芦笋,还比较合中国人的胃口,但天天就这么吃,也腻得很。怪不得,这些西方地区,总被叫做“美食荒漠”



怎么办呢?不少在外居住的中国人都会选择“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要么参与社区园艺项目来种中国菜,要么干脆在自家花园里开垦一小片田地,想吃啥种啥。

这可是个好办法!杨梅姐心想,心里也做起了打算。很快,她便在家附近看中了一片荒地。这地杂草丛生,虽然位于巴黎市中心附近,却从未见有人前来打理,据说已经荒废了40年。再一算面积,这地竟然还有1053平方米大小

于是,4月21号,杨梅姐召集了一批朋友,拿起锄头,就准备“开荒”,势要在法国土地种上中国蔬菜。



起初,事情进展得很顺利。然而没过多久,这群中国人的热情就被浇上了一大瓢冷水——当地政府竟然直接出面叫停了他们的改造工作

原来,在法国,想要在一片看似无人打理的荒地上种菜,流程非常复杂。根据当地法律法规规定,如果想要合法使用这片土地进行耕种,必须成立一个正式的协会,并制定一名负责人来管理这个项目,不可以仅凭个人名义采取行动。

另外,要想合法合规地种地,有协会还不够,还得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手续。而因为菜要进人肚子里,还必须进行土地污染检测,以保证作物的健康安全。



杨梅姐人生地不熟,伙伴中也没人还干过类似的事,小菜园的开垦一下子撞了南墙。但一行人都不愿意就这么放弃,于是迎难而上,不懂规章制度?学!市政府不愿让步?多跑几次,沟通协调!

终于,靠着行动与真心,历时6个月,杨梅姐和她的伙伴们终于成功获得了市长特批,可以在这片荒地上免费种植蔬菜。

不仅如此,杨梅姐和她的伙伴们还受到了当地市长的称赞:“中国人太勤劳了!”消息传出,连当地民众和世界各地网友也一致好评:“到处都能看到中国人勤劳勇敢的身姿”,“种菜是中国人刻在DNA里的热爱!”



对于称赞,杨梅姐不骄不躁,只是鼓励大家,每一个人都不要被困难吓倒。她说:“我们有所热爱的事,就要去坚持。遇到困难挫折都要想办法解决。”

而看着逐渐兴盛起来的菜园,杨梅姐和伙伴们的内心感到真切的欣喜。沟壑里长着旺盛的嫩绿菜苗,再过一段时间,它们将长成土豆、西红柿等各种各样来自中国的蔬菜瓜果。



杨梅姐的菜园子逐渐成了当地居民眼中的一道风景线,也为跨国人民间的友好交流搭建了一座桥梁。两百年前,法国是最先进行工业化的国家之一,而巴黎作为其首府,更是早早就迈入了极为快速的城市化进程

对于居住在巴黎的本地人来说,种地是一件离他们的生活相当远的事。杨梅姐一行人日日风雨无阻地到菜园,对于本地人来说,是新奇,也是敬佩。



中国人在外国种菜,真是“DNA觉醒”?

实际上,杨梅姐的事例并非绝无仅有,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例如意大利、丹麦、荷兰等地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可以说,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条件允许,就总能看到华人朋友们在田间辛勤劳作的身影;而即使条件不允许,勇猛的中国人也会想方设法创造出条件。

中国人在外国种菜,大都出于思乡之情,想念家里那一口了,又在当地买不到菜,于是自给自足,在自己开垦的农田间,梦回儿时的乡野田地。

那你可能要好奇了:怎么不见其他国家的民众这么干?也不是只有中国才有农业,难道真有什么东西刻在中国人的DNA里?



这就要从中华民族种地的历史开始将起了。早在1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中华大地上生存的人类就已经在种地了。当时的人们并不会意识到,在几千年后,这里将诞生国家和民族,他们将成为中华文明的先声。

根据考古资料,我国最早的农业活动出现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个地方一处种粟(小米),一处种水稻。这个时期的人类已经学会了使用磨制石器作为生产工具,并且学会了如何简单地利用土地,例如刀耕火种

这意味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从采集狩猎跨越到了农耕文明,在这样稳定、产量大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诞生人口众多的国家。



后来,到了传说中炎黄统治的上古时期,更为先进的农具——耒耜诞生了,这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同时,养蚕技术也被发明,这是后来的中国丝绸诞生的基础。

夏商西周,私有财产制度确立,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得到提高,青铜农具出现并被广泛使用。《诗经》中就有记载:“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可见当时农业技术的发达。

秦汉至明清时期,我国进入封建社会阶段。此时农业政策不断调整,土地制度多次改革,农业科技显著进步。元代王祯《农书》、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等农业书籍系统论述了当时的农业经验、技术甚至是知识体系。这个时期,南方的水稻逐渐成为了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这一格局延续至今。



毫无疑问,中国是世界农业文明的典范。长江黄河流域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区之一,由此为始的中国农业又奠定和影响了后来中华文明的经济基础、政治变迁以及文化发展。

在这样的一片土地上,“天人合一”的思想诞生了,它随曾被统治阶级作为巩固统治的工具,内涵却从田野间来。它的本质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农民们据季节变化调整农事活动,遵循自然规律进行农业生产,形成了独特的农时节气文化和丰富的农业谚语。

到今天,这种哲学思想的最佳诠释,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毫无疑问,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这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文明精华思想是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脑海里的。哪怕远走他乡,我们对中华大地的热爱也总是会在有意无意间被唤起,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像咱们一万年前的老祖宗们做的一样,拿起锄头,洒下种子,等待丰收。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烙印,是仿佛刻进基因的本能。



种地不止是种地

作为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在万年的沉淀中,可以说,中国的种地技术,是相当先进的。和西方文明对比起来,这样的优势更加明显。

中国拥有悠久的农耕历史,自新石器时代起就开始了农业活动,并逐渐形成了精耕细作的传统。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和知识体系。相比之下,虽然欧洲也有悠久的园艺传统,但在实践中的传承以及发展历史方面,远不如中国。

其次,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从平原到海拔5000米的青藏高原,从沙漠边缘到极地科考站,都能看到中国人成功种植蔬菜的身影。这样出色的适应力,是一个国家还没咱们一个省大的西方地区比不了的。



再者,我国还是全球三大作物驯化中心之一,拥有极其丰富的植物资源,保留了大量的原始野生植物种类。经过长期的人工选育后,它们成为了众多优良的地方品种,如大白菜、萝卜、韭菜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饮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中国人对种菜有着深厚的情感依恋,这不仅仅是为了获取食物,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表达。正如史军博士所指出的,“中国人喜欢种菜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并且这种行为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

这样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独属于中华民族的。



因此,咱们不仅在种地技术和能力上大大领先外国友人,种地这件事本身,对于我们来说,也不仅仅是种地那么简单了

在开垦土地、洒下种地、悉心照料、静候果实的过程中,你能见到小小的种子逐渐冒出芽,每天都比上一天长得更大,这样的过程是十分治愈人心的。

在追名逐利的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心也越来越浮躁,城市中的人们不再关心身边的人,甚至不再关心自己。奋斗成了负担,人们要么拼命地卷,要么直接躺平,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很累,情绪找不到任何出口,都觉得自己病了,随之而来的是强烈的无意义感



如何自洽?老祖宗们种地的智慧中早已蕴含了答案。勇于尝试、乐于耕耘、不怕困难,也别管别人怎么样,只需用汗水灌溉自己的土地,种出自己的果实。当一棵小苗长成一片菜园,你会发现,在寻找自我的道路上,世俗意义的“成功”并不是必要因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