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自己是施暴者,却装出一副受害者的嘴脸——这就是日本面对二战历史罪责时最真实的面目。

每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一天到来之际,日本外务省、驻华使领馆在其官网上发了一封“特别提醒”,呼吁在华日本人注意“与中日历史有关的日子”,不要在“敏感时期”做伤害中国人感情的事情。

具体提醒包括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不要在室外大声讲日语、避免穿着或携带表明自己是日本人身份的衣服或物品等等。



日本心虚什么呢?

日方声明还特别强调,近期中国民众“反日”情绪高涨,针对日本侨民的“无差别杀伤事件”频频发生,所以在华日本侨民外出时应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一切可能的安全措施”,为此日本大使馆还制作了一份“安全指南”,供在华日本侨民参考。

那么,应如何评价日本发布的这份针对其在华侨民的“提醒声明”呢?

只有四个字:其心可诛。日方这份声明的措辞,一个很清晰的逻辑就是把自己摆在了“受害者”和“弱势群体”的位置,刻意渲染一股在华日本侨民的工作生活环境“不安全”、“受到中国人反日情绪威胁”的意味,仿佛在二战期间发动侵略战争、对亚洲各国犯下累累血债的不是日本,而是中国。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标语

这种刻意佯装“受害者”的逻辑,可以说是日本在二战罪责和历史问题上惯用的宣传套路。

比如,每逢日本战败投降日到来时,日本首相的演讲只会揪着那两颗原子弹不放,“哭诉”广岛和长崎死了多少“平民”,但却绝口不提日本为什么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遭到原子弹打击的国家。

甚至可以说,自二战结束这79年来,日本非但没有深刻反省过战争罪责,还屡屡摆出一副自己也是“受害者”姿态,故意把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理所当然的历史纪念日污蔑为所谓的“反日情绪”。

但既然日本非要在“反日情绪”上大做文章,那么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日本投降

说到“反日情绪”,那就不得不提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兴起的打砸日货热潮,比起日本刻意渲染的中国“反日情绪”,当年的美国人可是明目张胆、不含任何历史情绪地敌视日本。

由于彼时日本汽车、家电等商品大规模涌入美国市场,冲击了美国本土制造商利益,所以一股打砸日货的风气开始美国社会兴起,美国议员甚至带头在媒体面前砸毁日本制造的电视机。

但日本外务省、媒体有逼迫美国给个交代、强行按着美国人低头反思、在美国舆论场上制造“反日情绪”议题炒作吗?



日本敢指责美国吗?

并没有。因为这就是二战后美日关系的常态,日本很清楚谁才是“主人”:几十年来,驻日美军对日本平民犯下的罪行数不胜数,开车撞死人、肇事逃逸这种事基本都是家常便饭,但日本从未敢对美国说过一句重话,甚至还主动帮驻日美军打掩护,形象展示了什么叫“不是我冤,是武举老爷冤。”

而美国呢,既没有美国人呼吁应该给受伤害的日本人送花道歉,也没有美国媒体跳出来指责驻日美军“伤害”美日关系、“破坏”营商环境;反之,甚至还有美国议员要求日本政府应该给美军士兵道歉。

所以,先不说中国凭什么要反思“反日情绪”,对待日本这种“知小礼而无大义,畏威而不怀德”的国家,“反思”没有任何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