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85年,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实现了夙愿,他见到了一对吉林兄妹,给予了他们许多赠礼,并且承诺将二人当做自己的子女。
这一切都源自50多年前金日成与中国战友张蔚华的生死情谊,当初张蔚华为了保护金日成而自尽身亡。
他们二人的经历也成为了一段跨越国界的佳话传承至今,更象征着中朝友谊万古长青。
那么金日成与张蔚华是如何相识的?二人有着怎样的交集?张蔚华又为何选择自尽?这当中蕴藏着怎样可歌可泣的故事?
两代情谊
1948年朝鲜建国,在之前的革命中领导反日斗争的金日成成为了朝鲜最高领导人。
建国初期的金日成忙于各种内政外交,每天的工作都十分繁杂忙碌,然而在他的心里却一直惦记着一名中国烈士,始终不曾忘记。
之后朝鲜战争爆发使得金日成更加无暇顾及其它,一直在为保家卫国而踌躇奔忙,这一忙就是近十年光景。
时间一转来到了1959年,此时朝鲜国内的局势已经相对稳定,来自中国的抗美援朝志愿军也已经撤离回国。
此时的金日成已近年过半百,而心中的那份思念依然常常涌入脑海,每当想起中国的往事,都不禁伤感。
当时朝鲜国内恰好也在纪念抗日战争,于是金日成便安排了考察团到中国东北地区寻访战迹。
考察团临出发前金日成召见了团长朴永存,拉着他的手满含深情地告诉他“你一定要帮我找到他的遗属!一定要...”
言语间金日成已然满含热泪,声音也不觉变得哽咽了。
“您说的是...首长放心,无论如何我也要找到他的遗属,把您的思念和慰问转述给他们!”
就这样,朝鲜考察团来到了中国进行抗日战迹的考察,同时也带着一份特殊任务——寻找张蔚华同志的遗属。
说起金日成与张蔚华的故事,还得从他们的父辈以及数十年前的一场偶遇说起...
1910年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作为中国近邻的朝鲜半岛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有压迫就有反抗,也就是在这一时期金日成的父亲金亨稷开始投身革命。
为了反抗日本的殖民侵略行径,金亨稷组织和领导了反日的地下革命组织,也因此金亨稷便成了日本侵略势力的打击对象。
为此金亨稷多次遭到日本方面的压迫,甚至在平壤的一所监狱被关了一年,忍受着牢狱之苦。
为了免受侵略者迫害,保存革命希望,出狱后金亨稷辗转多地,最终举家来到了中国吉林的抚松地区。
可是当时的中国也正处于军阀混战的乱世,同时也面临着日本侵略者的威胁,金亨稷作为来自朝鲜的反日流亡者,当地的政府自然也不愿引火烧身、自找麻烦。
金亨稷便也只能在抚松四处漂泊,恰逢一日当地的富商张万程患病,在当地遍寻良医也未见好转,自觉大去之期不远也。
听闻此事的金亨稷便主动叩响了张万程家的房门,且说自己颇懂些医术,便主动医治起张万程的病来。
说也奇怪,金亨稷开的药果然有效,不久张万程的病症便有所好转,这让他十分开心,同时也对金亨稷充满了感激,二人也就因此结识。
慢慢的双方发现自己有很多相同的兴趣爱好,不止对于政治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并且都酷爱书法。
为了表达对金亨稷的感激,张万程便想要解决他在抚松当地的寄居问题,张万程作为当地富商,也算颇有些名气和关系,利用此上下打点,此事也得以解决。
自此,二人也成了朋友。而金亨稷和张万程,正是金日成与张蔚华的父亲,二人也自此埋下了缘分的种子。
因为父辈都在抚松,且关系要好的缘故,金日成和张蔚华也因此相识,当时的金日成还叫金成柱,因为父亲希望他成为国家的支柱,因此得名。
金日成与张蔚华年纪相仿,二人仅相差一岁,所以到了入学的年纪,他们便成了同学,1925年他们一起在抚松第一小学就读。
因为传承于父辈的深厚友谊加上读书期间志同道合,二人也成为了知己至交,不过这样的学习生活仅仅维持了一年,金日成的人生便将发生重大改变。
第二年的时候,金日成的父亲金亨稷患了重病,已经来日无多。
在临终前他特意嘱咐自己的妻子:“将来把我手中的两把枪交给成柱,让他继承革命”,说完便撒手人寰了。
金日成也因此继承了父亲的革命意志,立志为朝鲜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
于是15岁的金日成便开始组织革命,因为在中国受到了共产主义的熏陶,他也加入了朝鲜的共产组织,并且创办刊物,宣传马列思想,与日本侵略势力做斗争。
自从金日成继承父亲遗志后便来到了吉林的一所中学就读,自此便与张蔚华分开了。
那么之后二人又是在怎样的机缘巧合下相见的?二人又会遇到怎样的麻烦?
列车脱困
虽然二人分别了,可是远在抚松的张蔚华却时刻思念着这位挚友,同样受到金日成以及共产主义思想感化的张蔚华也希望能够投身革命,做一番事业。
可是张蔚华的父亲张万程对此却不以为意,张家出身富裕,是当地有名的士绅,可以说只要张蔚华愿意,他便可以靠着家业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
而父亲张万程深知革命的凶险,他不想让儿子以身犯险,也不指望他做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只是希望他能一生平安,这也是一位普通父母的期盼。
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挣扎后,张蔚华最终还是决定,遵从自己的内心,去找自己的挚友金日成。
东北冬天的夜晚异常的寒冷且格外的冷清,夜深的时候只有窗外的冷风呼啸。
这晚,当张万程一家都睡去的时候,张蔚华却辗转反侧,此刻的他决定做一个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选择。
张蔚华偷偷来到父亲的储藏间,顺走了父亲的手枪并留下一封信,于是冒着风雪赶往吉林。
大雪无痕、夜静无声,只有寒风的萧瑟,然而张蔚华的革命之心却是炽热的、脚步是坚定的。
从此刻开始,他从一名富家子弟蜕变为了一名革命战士。
不久张蔚华找到了金日成,这让金日成分外激动同时也大感吃惊,在张蔚华表达了他的决心和经历后,金日成深受感动的同时也有些担心。
张蔚华与他不同,他原本可以过着富裕安乐的生活没必要承担这份凶险,但是张蔚华态度坚决,金日成也只得将他留在身边,二人一起投身革命事业。
不过一年后,张蔚华的家人寻到了吉林,张蔚华只得随家人返乡,临别时二人约定等张蔚华学成归来,仍要一起投身革命。
这之后张蔚华在家人的安排下继续读书,而金日成则继续着他父亲的意志,发展自己的势力、组织武装,准备发起抗日暴动。
可是暴动以失败结束,金日成被捕。在获得释放后,金日成并没有放弃革命,他又辗转来到了吉林准备再次组织朝鲜革命军。
且说张蔚华回到家乡后一直打探挚友金日成的消息,听说他被捕入狱又被释放后,张蔚华也是心急火燎,担心好友出现意外。
于是在一番打听后便到吉林寻找起了金日成,可他不知道的是,金日成此时正面临着危机。
当时的整个吉林几乎都被军阀和日本军特控制,根本掀不起任何波澜,金日成无奈只得离开吉林另寻他法。
可是当时吉林的各个要点都有军警的严密把守,想要离开绝非易事,加上自己上手又握着机密文件,一旦被捕会影响整个革命组织。
于是金日成便扮作乘客,在革命战友的掩护下好不容易坐上了离开吉林的火车,然而此刻的火车上面也满是军警和特务。
正在军警开始搜查的危险之际,张蔚华出现了,二人来不及寒暄,张蔚华一把将金日成拉到了一等车厢。
由于当时的一等车厢大多是有权有势的人,所以搜查相对宽松,金日成就此躲过一劫。
后来在攀谈中金日成才得知,张蔚华是听说了自己的事迹不放心专程来找自己的。
下了车后二人又遇到了敌特的搜查,不过在张蔚华父亲的协助下再次转危为安。
在与张蔚华分别后,金日成便辗转东北各地,建立朝鲜人民革命军,队伍也逐渐装大了起来。
不过当时的日本军声势浩大,无论在人数还是装备上都是碾压般的存在,金日成便只能养精蓄锐,以待时机。
当时日本方面对革命军围困十分的紧,各项物资都不好筹备,对于马上将要入冬的东北来说,没有足够的物资无异于自寻死路。
于是金日成便决定找挚友张蔚华想想办法,可是此举却招致革命军内部人员的一致反对。
他们认为张蔚华不过是个商人根本不可信,可是金日成对于这位挚友却充满信任。
于是金日成力排众议找到了张蔚华,“成柱!”随着那个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久别重逢二人都情不自禁的喜极而泣,抱在一起痛哭感慨。
在交谈中,金日成知道了张蔚华早已不是那个稚嫩的富家少年了,如今的他已经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并且也有了自己的事业。
再次见面的二人又会谱写怎样的故事?张蔚华的结局又为何如此悲壮?
至死不渝
张蔚华开了一家照相馆,名为“兄弟照相馆”,同时在暗地里他还坚守着与金日成的约定,暗中从事地下活动,还成了一名共产党员。
而如今的金日成也早已不是以前那个革命小青年了,已然成为了一名成熟的朝鲜革命军领导者。
一番寒暄后,张蔚华激动地向金日成表达了自己想加入朝鲜革命军的请求。
不过此时的张蔚华作为一名地下党员有着更大的作用,所以金日成没有立刻答应他的请求。
在表达了物资需求后二人便不舍得道了别,不久张蔚华便暗中为金日成筹措了大量的物资,使得朝鲜革命军渡过了难关。
不过令金日成没想到的是,上次一别竟是他与张蔚华最后一次相见,之后二人便天人永隔了。
1937年的一个深夜,月影无迹、浓雾蔽空,周围一片肃杀之气。凶狠的日本宪兵急冲冲地向着张家冲去,不久便将张家团团围住。
伴随妻子呐喊与孩子的啼哭,张蔚华被凶恶的宪兵押着逐渐消失在了夜幕中。
原来张蔚华不幸被叛徒出卖,叛徒将张蔚华与金日成的朝鲜革命军暗中联络的消息上报给了日寇,日寇便对张蔚华实行抓捕,想从他口中得知金日成的行踪。
“金日成在哪?你与他是什么关系?快快老实交代,这样还能免受些皮肉之苦。不然就让你看看什么是人间炼狱。”日寇恶狠狠地说。
“我什么也不知道!”张蔚华目空而视、眼神坚毅地说。
于是凶残的日寇便对张蔚华施以酷刑,企图逼他就范,然而张蔚华却守口如瓶,任凭日寇鞭打叫嚣也没有说一个字。
后来日寇有对他施以各种酷刑,几番下来张蔚华已经奄奄一息,但他的脑中依然回荡着小时候与金日成的约定并誓死守护。
得知张蔚华被捕后,父亲张万程也是心急如焚,利用金钱和关系上下打点,最终为张蔚华赢得了保外就医的机会。
不过这其实是日寇的奸计,他们猜想张蔚华走投无路定然会想办法告知金日成进行营救,只要盯住张蔚华家暗中跟踪,定然可以将朝鲜革命军手到擒来。
张蔚华见特务们日夜盯守,料定了日寇必不罢休,倘若没有进展还会将自己投入大狱逼问。
此时的张蔚华已经没有多少气力,再也经不起拷打,假若自己在弥留之际下意识地说出了金日成的消息,必将有负当年的誓言与情谊。
于是在兄弟照相馆中,时年25岁张蔚华写下了绝笔信“永别了,成柱...”,于是便将含升汞的显影液喝了下去,壮烈牺牲。
后来金日成得知此事后肝肠寸断,几近伤心欲绝的程度,直到此后每每提到张蔚华的名字便忍不住落泪。
后来金日成派出的朝鲜考察团找到了张蔚华的遗属,转达了金日成的慰问后还带回了一张照片,看到照片上的张蔚华,金日成心中无尽悲楚。
他号召朝鲜人民“不要忘记为我们流血的恩人”,并称赞张蔚华是“国际主义战士”,下令要对张蔚华进行广泛宣传。
金日成与张蔚华的遗属一直有书信来往,不过转眼已是沧桑,不久张蔚华的妻子也去世了,与张蔚华的遗孤相见成了金日成的一个夙愿。
1985年在胡耀邦书记的安排下,金日成与张蔚华的两名遗孤成功相见,三人相见后抱在一起都不禁留下了眼泪。
分别时,金日成送了他们兄妹一箱子人民币,还安慰他们:“以后我就是你们的父亲!”
后来金日成在他的回忆录里也提到了张蔚华,言语间满是真挚与感伤,这段超越国界的情谊也成了一段佳话。
结语
张蔚华用生命谱写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同时也谱写了中朝友谊的光辉。
在国与国相互竞争的今天,这种跨越国界的友谊更加显得难能可贵。
历史是冰冷的,上面从来不缺少剥削和压迫;历史也是滚烫的,上面的许多故事也散发着伟岸的光辉。
- 作者:然若
- 编辑:CY
- 参考文献
- 王树恩.金日成与张蔚华跨越国界的生死情谊[J].党史纵横,2011(11):39-43.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