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宣布“封门”——拒绝继续接收世界各地的洋垃圾。这一决定让一众西方国家坐不住了。曾经,发达国家把自己的垃圾“出口”到中国,成千上万的废弃物被清理、再加工,甚至转化为原料。
但如今,随着禁令的实施,西方各国发现他们的垃圾堆积成山,街头巷尾臭气熏天,原本安逸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为什么我们要从大量进口洋垃圾到坚决禁止,这些洋垃圾的又究竟会带来什么影响?
洋垃圾的来与去
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迅速融入全球化的浪潮,经济飞速发展,这时西方发达国家的洋垃圾,也开始悄悄流入中国。从工业废料到生活垃圾、再到一些被丢弃的电子产品,垃圾的种类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当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因为环保法规严格、处理技术和能力有限,产生的大量废弃物“无处安放”,特别是电子垃圾,什么手机、电脑、电视、冰箱这些都不好处理,拆解起来可是个费力的活儿。
西方国家便心生一计,将这些东西“倒卖”到中国。这一来一往,不仅解决了它们的处理难题,还能赚点回收利用的钱,一举两得。于是,中国成了全球洋垃圾的“接盘侠”,而且是数以百万吨计的那种。
为什么中国要接这些垃圾呢?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工业需要大量的原材料,洋垃圾中的有色金属和塑料正好为中国的冶金和制造业提供了廉价的“原料”。
垃圾堆里头的铜、铝、金银铜铁的,拆解了之后重新利用,价值瞬间就上去了。废旧塑料也能通过加工回收,变成我们平时用的各种生活用品。
而且拆解废弃物还能提供大量工作机会,工人们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大家的生活似乎也因此得到了改善。
好景不长,随着时间推移,各种污染问题都开始逐渐暴露出来。
你以为中国人早早就意识到这些问题了吗?不,起初,谁还管那么多呢?反正只要能挣钱,污染也就被忽视了。毕竟,在当时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才是最迫切的目标。
中国开始逐渐认识到,环境污染带来的后果,可能比眼前的经济利益更为严重。单纯的经济增长,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环保主义者和科学家们纷纷提出警告: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未来几十年后,我们的生态环境可能会彻底毁掉。渐渐地,环保问题成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
2017年,中国发布了《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确定了要停止接收国外的固体废物。这个决定一下子让世界其他国家措手不及,原本依赖中国的垃圾处理市场被“关上了大门”。
洋垃圾究竟有什么危害
“洋垃圾”虽然在过去一段时间,是助力我国工业发展的一大功臣,但它背后隐藏的危害可不是一般的大。
你看,西方发达国家把这些丢弃的电视机、手机、电脑和家电等“电子垃圾”出口到中国。
电子产品里面的元件是有一些可再利用的金属,但也有不少有害物质。
比如我们常说的重金属,铅镉铬汞这些东西,可以说是这里的重灾区。回收的时候,如果处理不当,这些有害物质就会释放到环境中,污染空气、土壤和水源。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被称为“电子垃圾之都”的贵屿。
那时候,贵屿的空气里总是弥漫着一种刺鼻的烧焦味,像烧塑料的味道,难以消散。很多人说,走在贵屿的大街小巷,就像走进了一个“垃圾炼炉”,哪怕不工作的人,也能感受到空气中的毒素。
这是怎么造成的?就是因为那些拆解电子废品的工人,用着非常简陋的工具,站在自家院子里,把电子产品拆成零件,甚至用明火直接烧掉塑料外壳。
这样处理,废弃的塑料和金属会释放出有毒的烟雾,污染周围环境。而且最恐怖的是,这些有害气体会进入空气中,直接影响到居民的身体健康。这种环境下,谁能过得舒服?
贵屿的土壤和水源污染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当地的河流浑浊不堪,甚至连饮用水都无法保障。可以想象一下,当地的居民在河边洗衣服,水里却漂浮着各种塑料垃圾。
环境调查显示,当地孩子体内的铅、镉、铬、锰等重金属含量远高于正常水平。某些地区的污染,已经严重到了孩子刚出生就可能面临健康问题的地步。
贵屿并不是唯一一个受害者。这样的案例在当时的中国比比皆是。其他地方像一些沿海的垃圾处理厂,也都存在类似问题。
好在国家很快发现了这些环境污染带来的巨大麻烦。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事情逐渐出现了转机。
以贵屿为例,这几年政府加大了环保整治力度,通过设立环保专项治理项目,贵屿的环境得到了改善。村里空气中的烧焦味已经不那么明显了,水质也在逐步恢复,虽然还没有完全治愈,但至少有了改善的希望。
怎么改善的呢?比如政府实施了垃圾分类,把拆解行业进行规范化管理,要求废弃物的处理必须符合环保标准。回收行业逐步引入了更加先进的绿色技术,比如化学处理、机械回收和无害化处理等方法,减少了污染的源头。
现在贵屿的电子垃圾处理产业也逐渐走向了环保型产业,不仅能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还能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虽然处理难度依然很大,但至少,逐步形成了一个“环保与经济并行”的局面。
在全国范围内,垃圾分类政策在多个城市逐步落实,推动了整个社会的绿色转型。各地政府还加强了对废物处理企业的监管,推动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这些措施,虽然还不能让我们完全解决所有的污染问题,但至少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离了中国,西方不行了
过去西方国家的“垃圾回收”工作,更多是“出口回收”,就是将这些废物运送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处理。这样西方国家就能轻松摆脱垃圾。
但是中国的这一决定,打破了这种“便利”。美国、英国、日本等习惯出口垃圾的国家垃圾往哪儿去?丢给谁处理?
尤其是美国,作为全球最大垃圾生产国之一,问题是最严重的。美国每年产生的垃圾数量惊人,仅废旧电子产品就高达数百万吨。
数据显示,2017年10月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塑料废弃物,对比年初减少了89%,废杂纸的出口量下降了96%。美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废塑料和废纸总量也是显著下降了。美国的垃圾处理能力本来就不行,这下可以说是压力山大。
美国至少有10个州,在2019年通过或实施了回收管理法案,试图改善本国的废物处理情况。
加利福尼亚州更是为了解决废弃物问题,立下了目标:到2030年,该州将减少75%的塑料废弃物,创建更多的本土市场,并推动更统一的回收政策。
美国还鼓励公众减少对低价值废物的回收,像那些污损的塑料袋、食物残渣较多的垃圾都应该避免投放到回收桶中。回收公司也在增强自身的处理能力,加大对废物的分力度,全力提高回收率。
这些措施,却是收效甚微,毕竟他们过去并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导致很多回收物品被丢进了不合适的桶里。短时间内,想要改变这样的情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和美国一样,英国和日本也不得不面对类似的垃圾回收困难。英国回收协会首席执行长坦言,英国正陷入垃圾处理的“危机”,他们的回收市场容量已经接近饱和,许多低价值的废物已经无法出售,甚至出现了价格暴跌的现象。
为此英国采取了更加激进的措施——垃圾焚化。焚化是可以处理垃圾,但这可不是一种环保的方式。根据英国政府的数据,2019年,英国的垃圾焚化量达到了1080万吨,创下新高。同时垃圾回收量有所下降,仅为1090万吨,相比前一年下降了约40万吨。
日本也一样。作为全球第二大塑料垃圾出口国,日本的回收体系本就压力巨大。2018年,日本积累了50万吨塑料废料,无法通过出口销往其他国家。
日本一些回收公司,开始在本土增加垃圾处理厂,以降低对外国市场的依赖,并加强垃圾分类和回收流程。
另外日本政府还拨出了数十亿日元的补贴,鼓励私营公司投资新的回收设备和技术。
不过想要完全解决垃圾堆积问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尤其是那些电子垃圾,想要找到合适的处理方式,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虽然他们开始加强技术研发,推广垃圾分类,但相较于中国的强大市场和回收体系,西方国家显然还差得远。
显然,西方国家现在的困境算是“自食其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