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公布了《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它也被网友称作是“史上最严”针对电动车的监管规则。

有人觉得,对于电动车,就应该严管,标准也要逐渐向汽车、摩托车看齐;但也有人觉得,广州这次推出的新规,对电动车显得“过于严格”了。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公布了《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它也被网友称作是“史上最严”针对电动车的监管规则。接下来我们跟大家介绍一下,这项新规它究竟“严”在哪里。首先,它对于电动车的改装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除了不允许修改限速、加装电池之外,包括加装伞具、加长车座、安装音响等,也被认定是违规行为。对于违规的商家,最高可处以10万元罚款;违规的个人,也会被处以最高5000元的罚款。

其次,这项新规对于电动车的挂牌登记,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所有上路行驶的电动车,都必须按照规范悬挂号牌;快递、外卖等保障民生的车辆,还要悬挂专用的号牌。如果车辆无牌行驶,或者故意遮挡、污损、伪造号牌,公安交管部门可以扣留车辆,驾驶人将被处以最高500元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这项新规对于电动车的行驶,也做出了更多的限制。根据规定,电动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每小时15公里;而除了不戴头盔、超速、逆行之外,骑车时看手机、抽烟、吃东西,或者是在急弯、陡坡处超车,都被认定是违规。更重要的是,广州还在全市范围内,设置了多个针对电动车的监测点位,就算没有交警现场执法,也可以通过电子监控对电动车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理。

这项新规对于电动自行车的监管力度,已经快要赶上汽车了。而广州作为一线城市,这项新规不仅会对当地市民的出行产生影响,对于其他城市也会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所以在最近几天时间里,网上对它的讨论也非常激烈,支持和质疑的声音都有不少。所以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就跟大家来聊聊这样一个话题:您觉得对于电动自行车,是否应该进行更严格的监管呢?也欢迎说说自己的看法。

支持的一方会觉得,对于电动车,就应该严管,标准也要逐渐向汽车、摩托车看齐。现在城市里的电动车数量越来越多,一些驾驶者的交通违法行为,也对人们的出行造成了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开车的时候,路上总会有电动车加塞、占道、逆行,搞得自己必须要时刻保持警惕,生怕一不小心就撞上他们;当然,走在路上的行人也好不到哪儿去,他们也得时刻操心,身后会不会突然蹿出来一辆电动车撞上自己。

网友1表示:“现在电动车的违法成本确实太低了,交警根本管不过来,就算被查到,也就是罚款几十块钱,好多人压根儿就不当回事儿。” “有一次我开车的时候,速度大概50多公里,旁边直接就有一辆电动车把我给超过去了,我光是看着都觉得害怕,他要是稍微方向没把稳,就得跟我撞到一块儿。”

不过,也有人质疑,新规对于电动车的监管,是不是“过于严格”了,尤其是限速15公里的规定,很难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更不要说快递员、外卖骑手这种需要赶时间的特殊职业。而且根据今年出台的电动车“新国标”,电动车的最高时速被设定为25公里每小时,可为什么到了地方上,反倒连这个速度都达不到了呢?

网友2表示:“我有时候骑共享单车,速度都不止15公里,电动车骑车么慢,人心里面都会觉得着急。” “我倒不担心规定严格,就怕规定没办法落到实处,毕竟很多大城市里,电动车都是数以百万计的,想把它们都管起来确实有难度。”

或许,对于规定应该严格到什么程度,大家会有着不同的看法,但如果说,是让电动车在道路上规范行驶,相信大家都不会有反对意见。我们之前在节目当中也提到过,无论是机动车、非机动车还是行人,都是城市交通的参与者,那么他们也必须要遵守同样的交通规则。

就像刚才有位网友提到的,对电动车严格监管是好事,但如何如何才能确保这些监管措施落到实处?我们都知道,现在对于电动车违法行为的查处,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交警部门的现场执法,所以相比于这次广州市出台的新规,更引人注目的,还是当地设置的针对电动车的电子监控——它能够起到多少效果,是否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都值得我们继续观察。

对于电动车驾驶者进行监管,固然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与此同时,也需要为他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最近几年来,城市里的机动车道,变得越来越宽敞,可相应的,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却在不断收窄。就拿我们门口的长安南路来说吧,它是西安的南北中轴线,可非机动车道的宽度,想要并行两辆电动车,都显得有些困难。

所以每到早晚高峰时段,有些骑电动车的人,他们发现非机动车道实在是太拥堵了,就会不自觉地骑到机动车道或者是人行道上——虽然这是一种交通违法行为,但我们换个角度去想,假如非机动车道能够变得宽阔一点儿,是不是就能避免一些人占道行驶的做法呢?

此外,对于电动车违法行为的处罚,不能只落在驾驶者的身上。就拿电动车超速来说,我们都知道,私自解除限速装置是一种违法行为,可有些经销商为了多卖出去几辆车,会主动帮助顾客提供解除限速的服务;甚至于有些生产厂商,在一开始就为解除限速的做法,留下了漏洞和“后门”——对于他们的违法行为,也必须要从严进行查处。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电动车作为自己的出行工具,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法逆转的现实;而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电动车长期处于监管的盲区,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既要让电动车出行变得更加规范,也要让整个城市的交通环境,对电动车变得更加友好。

评论员周硕——

在国标电动车还没普及开来的时候,我们谈论到电动车,说的是,在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参与交通活动的有一半是违法上路的,就是指的电动车超标问题。而随着电动车新国标出台,电动车普遍要求挂牌,等于不管是超标还是达标,至少都有了正式身份。白牌是超标车,绿牌是国标车。与此同时,在生产端,国标出台之后生产销售的车辆,都必须在国标范围内。但是很显然,目前在大街上看到的一些绿牌车,照样能够风驰电掣到25公里之上,50、60公里每小时都不在话下,很显然就是拆掉了限速,违规上路了。

限速是电动车乱象的一方面,但不只是限速问题。舆论对电动车群体诟病最多的,还有闯红灯、逆行、不遵守交通规则、钻来钻去等等。所以归根到底,电动车乱象,更多还是人的问题。

电动车,介于自行车和汽车之间,却具有两者各自不具备的优点。比自行车省力,比汽车灵活,如果不跟先天违规的“老头乐”相比,电动自行车就是中短途出行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了。但也正因为它的这些优点,能够让驾驶者对交通规则选择无视。

另一方面,对于电动自行车违规者的处罚,又相对困难。电动车基数庞大,交警不可能随时随地在各个路口执勤抓违法,电子眼抓拍对大多数人来说也没有什么约束力,更何况每次十块、二十块钱的处罚,并不具有实质性的威慑力,这就让部分不守规矩的电动自行车驾驶者更加肆无忌惮。更何况在现在的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机动车一方似乎天然就要多承担一部分责任,这也让很多电动自行车车主形成了错误认知——我弱我有理。甚至我接到很多法律咨询热线,不少出了交通事故担全责的电动车车主会说,他开汽车,凭什么我全责?好像开汽车就有原罪一样。

想要解决电动车乱象,一方面要严格执法,在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不能和稀泥,要通过一起一起案例,让公众意识到,电动车出事故,该是你的责任一丁点儿都不能照顾。另一方面,要从执法频次上和严格程度上下力气,加强相关违法行为的宣传力度。从整体来看,想要完全杜绝电动车乱象,基本不可能,但是我们依然要努力尝试,让行驶在道路上的交通工具,尽量合法合规出行。

来源:陕西交通广播
文字:冯玄

编辑:言之

责编:李杉

审核:若文

终审:赖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