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临沂市检察机关“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工作情况。
今年2月,临沂全市检察机关开展了“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检察机关着力加强重点人群、重点领域、重点问题民生司法保障,积极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聚力培树“沂心为民”品牌矩阵,高质效做深做实各项检察为民工作。
强化任务落实,高站位构建“检护民生”工作格局。一是找准抓落实的着力点。成立检察长任组长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研究制定《临沂市检察机关“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分工落实方案》,细化14项重点任务和47条具体措施,强力推动工作开展。二是增强抓落实的主动性。积极探索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的衔接协作,从“12345·临沂首发”接收的预付卡消费领域群众诉求“小切口”入手,向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13件,有力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提升抓落实的参与度。在全国人大代表工作室、义堂商会等地设立“检护民生联系点”,在工会、妇联等窗口部门设立“民生检察驿站”,累计提供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切实便利群众反映诉求。在12309 检察服务中心开设绿色通道,对重点人群申请支持起诉实行接待、咨询、受理、线索移送等“一站式”服务,共移送成案102件。
聚焦三项重点,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民生案件。一是聚焦重点人群权益保障,以检察“力度”提升民生“温度”。积极参与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办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26件44人,采取支持起诉方式帮助200余名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588万元,推动实现“劳有所得”;部署“法治教育进职校‘扶摇’行动”,为全市43所职校配备法治副校长,覆盖师生7万余人,依法促进“幼有所教”;开展残疾人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小专项,围绕无障碍设施建设、社会权益保障等办理案件23件,督促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服务保障“残有所助”;加大虚假婚姻登记行政检察监督力度,推动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以检察履职助力“弱有所扶”。二是聚焦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有效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侵犯群众权益的经济犯罪,对涉缅北电诈“7•17”专案批捕、起诉30人。办理涉“套路贷”等虚假诉讼案件30件,涉案金额1129万元,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围绕临沂市“激活蒙山”战略,持续开展蒙山生态保护专项行动,建立占地50亩的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三是聚焦重点矛盾源头治理,用心用情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组织检察听证575件,引导当事人和解511件,市县院联动就一起民间借贷纠纷组织调解,引导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并当场履行,成功化解历时十五年的矛盾纠纷;围绕办案中发现的妇女平等就业权保障、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的有关问题,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73件,促进实现行业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加大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司法保护力度,刑事、公益诉讼部门建立线索双向移送制度,提出检察建议9件;全面推进检察信访工作法治化,发放司法救助金418万元,为因案致贫返贫困难群众提供生活帮助。
抓好成果转化,高标准推动检察为民工作提质增效。一是推动协同联动,实现有效措施制度化。加强内部协同,突出“四大检察”一体综合履职,健全完善一体化办案机制,着力提高案件办理质效。加强外部联动,市检察院联合市总工会等9部门会签《关于共同加强民生保障工作的意见》,建立案件线索双向移送、协同办案、工作衔接等机制,推动形成民生保障合力。二是推动数字赋能,实现零星探索系统化。树立“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的体系化思维,建立“检护民生”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库,研发应用模型41个,监督成案360件。构建的“购买事故车辆骗取保险等道交领域虚假诉讼类案监督模型”在全省检察机关模型竞赛中获第一名。三是推动总结提升,实现成熟经验品牌化。加强总结宣传,探索构建“穿透式”虚假诉讼监督模式,推动破解虚假诉讼发现难、查证难、追责难、治理难等问题。落实市委进一步弘扬沂蒙精神,推进“党群同心”新实践的决定,结合专项行动打造“沂心为民”品牌矩阵,获评全省检察机关“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优秀品牌。(大众新媒体记者 刘元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