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湖南一隅,面积不过二十一万平方千里,但却在近代中国一跃成为革命的摇篮。

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昭示天下,湖南会同县的一位青年,也在这崭新的世界中逐渐崭露头角。

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将——粟裕。

他为共和国立下汗马功劳,以至于毛主席私下对他赞不绝口。

毛主席身边的卫士李银桥曾在其晚年时对媒体言说,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自己再不说出来,以后就永远没人知道了。

粟裕究竟为革命做过哪些贡献?毛主席又是如何评价粟裕的?

且听我慢慢道来。



少年将才

1925年,就读于湖南第二师范学校的粟裕,在我党的影响下大量阅读共产主义书籍,从而被其中的思想深深折服。

1927年8月1日,粟裕所在的部队发动南昌起义后,便转战于赣粤之间,跟随朱德参加了湘南起义后,便成功会师于井冈山。

1930年,粟裕跟随毛主席与朱德的部队,转战闽赣粤三地,投身于接下来的几次反“围剿”作战中。

粟裕的飞速成长,除了他自身的聪颖好学外,还得力于毛主席等人的教导。

他自己就曾说过:我跟随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学习打仗...我学到的这条道理,使我终身受益。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利,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开始实行战略大转移。

粟裕所属的红七军被调遣至闽浙赣等地,负责牵制敌人的“围剿”力量,配合红军主力战略转移。

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于1936的10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成功转危为安,但国民党反动派对我党的“清剿”行为还在继续。

正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37年的7月7日,日本侵略者突然攻击驻守卢沟桥的中国部队,并向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

同年8月,国共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共同抵御侵略者。



苏中克敌一箭双雕

但是好景不长,国民党反动派仍然贼心不死,不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毅然决然的公然发动针对我党的军事行动。

1941年1月6日,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轰动全国的皖南事变。

致使新四军及部分江南部队受到严重的损害,仅有2000人幸存下来,突出重围。

同年的1月11日,日伪领300余人占领黄桥,并向南进行扫荡,这无疑使我党的境遇雪上加霜。

我党中央面对如此严峻的情况,指示华中与苏中地区积极准备应对日伪军、反共力量的“扫荡”与“围剿”,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

并重建新四军建制,设置苏中战区,由粟裕为主的24人组建第一师师部,令粟裕任苏中军区司令兼任政治委员,全权指挥苏中军区的军事行动。

日军第一次扫荡攻占黄桥后,吓得泰州国民党高官李长江叛变投敌,致使苏中地区的伪军数量暴增至三万七千人之多。



同年1月18日,新四军军部便任命粟裕立刻讨伐汉奸李长江。

粟裕接到命令,便立刻出发。

他率领手下第一师于当日黄昏直奔泰州,连战连捷,一举攻下姜堰等四个地区。

并于20日向泰州城发动总攻击,一共歼灭敌人3000余人。

叛徒李长江见自己兵败如山倒,仅三天时间小命就要不保,赶忙催促手边亲信人员收拾行装,连夜翻墙出城逃命。

粟裕此战告捷,毛主席得知此事,便亲自致电周总理,要他广为宣传这一胜利的消息。

但日本侵略者亡我之心不死,在粟裕讨逆之际,日军集结了三个旅的兵力,对苏中地区发动了第二次扫荡。

而后兴化沦陷,国民党在苏中地区的党部被迫迁出逃命,城中守将韩德勤败走出逃。



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日军将领,甚至以为自己的“扫荡”解决了新四军,十分得意。但殊不知新四军的消失,并不是由于日军的扫荡,而是另有原因。

国民党军队的败走,可谓是给粟裕敲响了警钟,敌强我弱,这是不能忽略的实际局面。

那么,如何才能以最小的伤亡换来最大的胜利呢?

游击战这三个字便像是一道雷霆一般,一瞬间击中了粟裕的内心,于是粟裕立刻拍板决定,到农村去!

从自己的愚蠢中回过味来的日军将领,立刻意识到新四军的去向,便预图补救,于是命令手下第十二混成旅向苏中地区发动了第三次扫荡。



这次扫荡,致使泰州、海安、东台三城沦陷。

在日军将侵略目光投向盐城时,粟裕秉持着“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游而击之”的游击战要领,指挥手下部队成功击退扫荡日军,打破了他们攻占盐城的企图。

但敌我矛盾依旧十分紧张,于是粟裕在3月命令部队前往海安与东台的临海地区,建立苏中抗日根据地。

并于4月策应新四军第三师,消灭根据地周围的日军威胁。

连续攻下泰州、老头庄等多地的日军据点,成功消灭众多敌人的有生力量后,同月30日,苏中根据地建成,第一师军委正式组建。

因先前第三次扫荡攻占盐城失败,日军欲又卷土重来,此消息被我党情报网所捕获,上报中央。



新四军军区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便向第一、三师发出电报,要求他们进行反扫荡作战以及保卫盐城。

于是粟裕立刻做出反应,部下军队立刻向日军发动攻击,阻断他们占领盐城的野心,将他们逼退至黄桥。

日军接连受挫,坐镇司令部的日本侵略者恼羞成怒,决心以一万七千人的部队进行夏季扫荡,目标依旧是连战连挫的盐城,欲求直取新四军军部。

日军来者不善,部队浩浩荡荡,加之又有先进的武装器械,以至于盐城沦陷,军部在第三师的掩护下从盐城转移。

粟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立刻做出判断,想出一招围魏救赵的妙手,以解燃眉之急。



粟裕派出一个旅去支援第三师掩护军部,剩下的两个旅便派出进攻日军空虚的后方。

一个月内,接连攻克古溪、黄桥、四关,并进一步包围泰兴、泰州两城。

日军一看这等情况,大觉不妙,便立刻抽身回返,以解后方之急。

等日军连续几日急行军风尘仆仆地赶至后方后,那时的粟裕早已打道回府,让匆匆赶来的日军一点好处也没有捞着。

这一招围魏救赵,成功为军部转移争取了时间,也达到了粉碎敌人侵略的目的,可谓是一箭双雕。



豫东战役围点打援

1945年8月,日本正式投降。

同年10月10日,我党与国民党签订双十协定,但这不过是蒋介石一时的权宜之计。

他在11月9日召开会议制定对我党的全面战争计划,并口出狂言称6个月之内便可击溃我党主力。

蒋介石的狼子野心,可谓是昭然若揭。

1946年6月他又公然撕毁双十协定,对我党革命根据地展开了全面进攻。

至1947年10月,蒋介石调遣4个旅的兵力增援中原战场,而刘邓大军与粟裕、陈毅三个兵团,同在中原战场作战。



中原地区之重要,古往今来,无数掌兵用兵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毛主席与蒋介石之所以会在中原地区用兵如此之甚,自是由于这个原因所至。

因中原战局不利于我党作战,以至于粟裕想要发动一场大的歼灭战,可这便与党中央原先的战略预想背道而驰。

前思后想,粟裕终于在1948年1月22日发出电报:

三路部队忽聚忽分,求以歼灭战消灭敌人,如此进行两三次便可以改变中原战局的被动局面。

党中央针对粟裕的意见,经过一番讨论后,1948年5月30日,毛主席要粟裕等人北上见他,有要事商量。



会上党中央要求粟裕担任华野战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但需要抽调陈毅,其所有职位由粟裕代理。

然后同意了他的意见,打大的歼灭战,但是要求他在四至八个月内歼灭五到十万的敌军。

粟裕的同意,可谓是立下了军令状。

他的第一枪便打向开封城的国民党守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于6月19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肃清周围零散的驻军,并于当日用炸药包炸开城门,炸毁炮兵阵地。

后又以围点打援的战术,以开封城作为诱饵,诱导驻扎在周围的邱清泉部队。



紧接着便派大部分部队,去阻挡邱清泉派来的援兵,留小部分部队攻打城中核心阵地。

城外邱清泉部增援迟迟不能接近开封城,而城内的守军却被粟裕以步炮协同战术摧毁了核心阵地。

由此结束了开封的战斗,这就是著名的开封战役。

此一役,歼灭敌军近四万之多,粟裕一仗,便基本接近了党中央所交付与他的最低歼敌任务。

但这次围点打援只是粟裕计划的第一步,他的下一步便是二次打援。



1948年6月26日,粟裕率部队离开开封城,故意让城给邱清泉。

此时他的第二个目标便是区寿年部队。

区寿年作为地方部队,多愿意自保势力,故而部队在追击粟裕时,多会踌躇不前。而后脚占领开封城的邱清泉部队则同样出城追击,二人部队之间距离为四十多公里。

粟裕便像一枚楔子一般插入两个军团之间,全力突击区寿年部队的司令部,在7月6日成功俘虏区寿年。

这便是非常有名的睢杞战役。



但是区寿年的部队并未被围歼,同时被阻援的邱清泉部队也成功突围,以至于粟裕陷入紧张的局势当中。

但危险远远不止如此,蒋介石还催促黄百韬部队救援区寿年,黄百韬部队得令后便直插粟裕的薄弱点,以求围堵粟裕。

区寿年残部见有援军,便立刻东靠,以求改变局势,打散粟裕部队。

就在这个危急关头,华野一师与三师赶来增援,分为两路纵队抢占了有利的阵地,并向黄百韬所属部队,展开攻击。

此时的粟裕,是以一人之力抵挡三面进攻,情况万分危急。

但粟裕临危不乱,他抽调南下部队,增援在西战场与邱清泉作战的部队,打得邱清泉伤亡惨重,急速后退,以解决西面之困局。



见有效果,粟裕又抽调四个突击纵队,持续攻击立足未稳的黄百韬部队,成功解决其带来的威胁。

但所谓兔子急了也咬人,邱清泉与黄百韬冒死发动最后一次反攻,竟然突破了防线,同时胡琏的部队作为增援,正在逐步逼近。

最终,在大幅度丧失战力与部队疲乏等不可抗因素影响下,粟裕率部撤出了战场。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囊括开封战役、睢杞战役、帝丘店战役的豫东战役。

虽然第三场帝丘店战役以失利告终,但前两场战役打得是非常的漂亮。

粟裕部在豫东战役中灭敌九万多人,并且因为此一战役,使得我党度过了最为困难的战斗时刻。

至此毛主席放弃了南渡的计划,改为集中兵力在长江以北歼灭蒋介石的主力部队。



1948年11月6日,在长江以北,由粟裕指挥的淮海战役中,我军一举歼灭黄百韬十万人的部队。

并于第二年的1月6日,全歼邱清泉数十万人的部队并俘虏杜聿明,宣告淮海战役的得胜大捷。

得胜凯旋的粟裕,被毛主席亲自接见,毛主席由衷的说道:我们的英雄回来了!

1949年,随着平津战役的结束,全国正式解放。

此时毛主席遥想在淮海战役中粟裕的出色表现,便不禁对卫士长李银桥盛赞粟裕:在淮海战役中立了第一功。



晚年李银桥在面向媒体时,便又将这段往事重提,说自己再不说出来,以后就永远没人知道了。

粟裕将军,实在是一名难得的将领,也是名副其实的三才。

哪三才?是毛主席亲自称赞的人才、将才、帅才!

他是一位真正的战神,壮哉我粟裕将军,向粟裕将军致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