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mbti是什么?这个问题似乎已经成为了社交场合的身份证,mbti测试的流行让我们对性格分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在社交媒体上,“INFP的内心世界”“与ENTJ的相处秘诀”等类型的话题长期霸占各大平台热搜榜,这种现象折射出现代人对自我认知和了解他人的强烈需求。

然而,当我们沉浸在MBTI的16种性格类型中时,是否感觉到了某些说不通的“别扭感”?两个INFP为什么一个悲观正确,另一个乐观前行?为什么你的朋友总是在i、e之间随时切换,为什么同一个人格类型的人会变得不像自己?性格真的可以简单地被归类为内向或外向、感性或理性吗?我们的行为模式背后,是否还有更深层的动因值得探索?《九型人格:了解自我,洞悉他人的秘诀》给了我们一个更深刻和动态的视角。


九型人格:一把打开心灵的钥匙

如果说MBTI像是给我们的性格拍了一张静态照片,那么九型人格则是一部描绘心灵深处的纪录片。它不仅告诉我们“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

九型人格理论独特的价值在于它对人类行为动机的深刻洞察。它告诉我们,每个人的行为模式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源于深层的心理防御机制。

《再见爱人》中麦琳与李行亮两个人的婚姻矛盾有另外一个不同于网络碎片讨论的打开方式。麦琳作为第三型人,她的核心渴望在于获得成功和认可、追求物质,担心失去他人的尊重和自我价值感,这种恐惧可能导致她在婚姻中对财务管控过于严格,并且忽视情感上与李行亮的连接。七夕节,李行亮在聚会上用行动表示出对麦琳的依恋和衷心后,麦琳一句“好”透露出他对伴侣的精神世界的忽视。而看到杨子送黄圣依的玉石项链后,麦琳又发出羡慕的感叹。而李行亮作为第六型人,他寻求的是安全感和稳定,希望在婚姻中得到情感支持和保护,他在这个世界上的亲人只剩麦琳一个人,他害怕失去支持、害怕被遗弃,比较难轻易地走出这段已经千疮百孔的关系。

当我们观察一个人的行为,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情绪,还可以看到表象背后一个人最深层次的恐惧和防御模式。

• 为什么有些人在面对压力时会沉迷工作?

•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避免冲突?

• 为什么有些人执着于与众不同?

你的身边肯定遇到过这样的“天选打工人”:他们在面对压力时往往会表现出独特的工作狂倾向。第五型人(探索者)内心深处追求知识与能力的积累,希望通过不断储存资源来获得安全感。由于内心深深地恐惧空虚和资源耗尽,他们发展出了一系列精巧的防御机制:通过工作给自己创造独处的空间,倾向于将复杂的情感问题转化为可以通过专业能力解决的工作课题,并不断积累专业知识作为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保障。这种倾向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表现为主动选择加班以回避社交场合,在工作中建立起自己的安全区域。对他们来说,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一个可以躲避情感消耗、保持自我边界的庇护所。


九型人格

和平缔造者是天生的冲突回避者,第九型人内心深处渴望获得内在的平和,并极力维持环境的和谐状态。由于深深地恐惧失去与他人的连结,加上对冲突的本能性回避,他们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心理防御机制:通过降低对自身需求的觉察来麻痹内心的不适,习惯性地将注意力转移到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上,并倾向于认同他人的观点来避免任何可能的对立。这些防御策略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表现就是,他们会不断地说"随便"、"都可以",仿佛通过淡化自己的存在感,就能够维持表面的和谐。然而,这种看似平和的表象背后,往往隐藏着对自我需求的深度压抑。

第四型人人(个人主义者)内心深处有着追求真实与独特的强烈冲动,他们不断地寻找能定义自己特殊身份的元素。由于深深地恐惧平凡和失去个人特质,他们发展出了一系列独特的防御机制:倾向于戏剧化地强化自己的情感体验,在理想化与贬值之间不断摇摆,并习惯性地通过与他人比较来确认自己的价值。这些内在特质在生活中往往表现为刻意追求非主流的生活方式,时刻强调自己的与众不同。对他们来说,"独特"不仅是一种选择,更是确认自我存在的重要方式,即便这种追求有时会让他们陷入更深的孤独和矛盾之中。


九型人格理论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探索个体行为背后复杂心理的大门。它不仅帮助我们识别表面行为的模式,更深入地,它揭示了这些行为所掩盖的深层次欲望和恐惧。通过这一理论的透镜,我们能够理解每个人行为的独特驱动力,这些驱动力往往根植于我们的个性核心,影响着我们如何与世界互动,如何做出选择,以及如何感知自我与他人。

解锁你的多面人生攻略

九型人格另一个引人入胜的洞见在于,它不仅描述了人格的特征,更揭示了一个动态的成长光谱。每种类型都存在健康、一般和不健康三个层级,而我们每个人都会在这个光谱上流动,展现出不同的状态。这种流动性带给我们新的启发:人格类型不是命运的枷锁,而是成长的起点。

人格就像你的专属变色杯!倒进不同温度的水,杯子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九型人格揭示了一个很酷的真相:我们的性格不是刻在石头上的铭文,而是会跟着生活温度变化的七彩画卷。有时阳光明媚,有时细雨绵绵,这才是真实的我们!

来看看"成就型"(3号性格)的小伙伴们的日常吧:

• 状态超棒的时候:工作拼搏但不忘享受生活,既能在职场发光发热,又懂得陪伴家人朋友。简直是人生赢家模板!

• 压力来袭时:开始疯狂刷存在感,朋友圈变成工作报告,为了别人的点赞都快把自己榨干了...

• 太累撑不住时:戴着完美面具快喘不过气,生怕别人发现自己也会失败,内心超级缺乏安全感。

是谁读着读着一不小心照镜子了?

九型人格理论更进一步提出了"整合-解离"的概念,为每个类型指明了成长和退化的方向。这就像一张精确的心理导航图:当我们在压力下仍能保持觉察时,每个类型都有机会向更健康的方向整合(整合方向是1-7-5-8-2-4-1和3-6-9)和向着不健康的方向解离(解离方向是1-4-2-8-5-7-1和6-3-9)。

每个类型都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就像玩游戏能学习别的角色的特长:

• 威严的大佬(第八型)也能学会温柔似水(像第二型)

• 佛系的老好人(第九型)也能变身干练精英(学习第三型)

• 严谨的完美主义者(第一型)也可以放松玩耍(像第七型)

这种动态的视角同样揭示了成长不是线性的过程,而是螺旋式上升的旅程。人生不是直线跑道,而是像春游爬山,有上有下很正常!重要的是带着自我觉察的指南针,知道自己在哪里、想去哪里。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坑坑洼洼,但只要方向对了,就一定能登上属于自己的巅峰!

古老智慧与现代心理学的对话

九型人格的起源早已在口口相传的历史中无从考证,但是根据早期九型人格传承者的记录,它的理论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苏菲派、犹太神秘主义和东正教的精神传统。对九型人格研究产生深远影响的依察诺这样描述九型人格:“它综合了东方神秘主义和西方心理学传统,形成了一种理论和方法体系,意在应对我们这个技术社会的现实和压力”。在这些基础之上,九型人格系统强调人性本质的探索、精神觉醒的重要性、自我认知的深度。九型人格很快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传播开来并风靡全球超过半个世纪。


九型人格的传播与起源

九型人格与现代心理学中的卡伦·霍尼、荣格和弗洛伊德的理论相互交织,共同构建了一个更为完整和深入的人性图景。这一体系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自我和他人的新视角,也为心理治疗和文化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荣格的心理类型学,以其外倾与内倾、思维与情感、直觉与感觉的划分为基础,构建了八种心理类型。尽管九型人格比荣格的体系多出一种类型,但两者在描述人的内在世界时,展现出了显著的相似性。九型人格中的某些类型,如第四型与荣格的内倾直觉型、第五型与内倾思维型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跨体系的对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的心理类型框架。


荣格八维与九型人格之间的关联

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尤其是其关于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论述,与九型人格的理论体系有着深刻的共鸣。九型人格中的每一种类型,都体现了这三者之间的动力学关系。这种内在的结构性理解,使得九型人格在解释人格障碍和精神病理学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价值。


弗洛伊德的“结构概念”与九型人格

人人都在寻找自我,人人都在构建自己的身份认同。"测完16型人格,我又来测九型人格..."这大概是很多人的社交平台日常。为什么我们这么热衷于探索自己是什么"类型"?因为每个人都想更懂自己,都在寻找那个真实的自我。但九型人格告诉我们:性格类型不是给自己贴上永久标签,而是打开一扇认识自己的窗。就像拿到人生攻略的第一章——了解自己的起点和天赋,才能开启属于自己的成长冒险!在当下阅读《九型人格》这本书可以弥补某种特定的人格分类的局限,我们可以弄清楚自己渴望什么、这些东西在多大程度上会让我们陷入内耗和幻觉,我们又如何用动态和成长的方式看待自己并将自己亲手拔出深渊。

心理学、自助手册、九型人格都不能拯救我们,但是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性的至善至恶。它是一个工具,也是一整套认识人性的体系。用九型人格这把密钥开启的探索之旅,既是追溯我们内心深处那些未解之谜的过程,也是发现自己无限可能的旅程。


在我们这个竞争性的、物欲的、以成功为导向的社会中,攻击性强、 自信、外向等特质可能会得到更高的评价,而内向、羞涩、随和的类型则更容易被视为次一等的。如果你觉得你的人格类型属于后一类,那么请记住,更受社会青睐的类型也有其局限,不那么受社会欣赏的类型也有其优点,也可以得到欣赏。重要的是尽量发挥你的特长,而不是一味羡慕他人的力量与潜能。

——《九型人格:

了解自我,洞悉他人的秘诀》

点击即可购买本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