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在法国从事照相工作的胡志明,偶遇了正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周恩来等人。彼此在那个夏天建立了友情,从此成为战友。

这段友谊也给他的人生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1924年,胡志明化名来到中国广州,一边参与中国革命运动,一边积极寻求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他与毛泽东也因有过并肩战斗的经历,结下了真挚的友谊。



在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不断投身革命、为国家、人民闯出一番新天地的时候,胡志明也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回国开展革命活动。最终,毛泽东成了中国的毛主席,胡志明也成为了第一任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和政府总理,两人均受本国人民的爱戴。

1965年,胡志明访华,为留念提出互换拐杖,毛主席以“我不能让你吃这个亏”为由,婉拒了胡志明的建议。他们互相“争夺”的这根拐杖有什么来历呢?



胡志明与中国共产党的渊源

胡志明是1890年生人,原名为阮必成。阮必成有过许多化名,“阮爱国”、“阿三”、“胡光”、“陈民先”、“李瑞”、“宋文初”、“秋翁”、“胡志明”等等。

其中,“胡志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下他投身抗日活动时所使用的化名,也是他往后一直沿用的化名。久而久之,人人皆知“胡志明”,“胡志明”也取代他的本名成为人们对他的称呼。

胡志明出生在越南义安省南坛县金莲村一个教师家庭。得父母的启蒙和影响,比起其他同龄人,他对自己生活的国家和国家所处的现状要了解得更加深入。



也因此,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就立下了“赶跑法国侵略者,解放同胞”的志向。往后漫长岁月里,他都在为实现这个志向而努力。

从15岁开始,还是中学生的胡志明就秘密参加了反法活动。那个时候,他不断为一些爱国志士做着联络工作,帮助他们隐匿身份、传递信息。

但等到21岁之后,胡志明就意识到这样做远远无法完成自己的目标,他很快萌生了要到西方国家观察学习的想法。



在这之后,胡志明以厨师助手、海员、摄像师等多重身份和多个化名,在法国、英国、美国、德国、阿尔及利亚、刚果等国家间流动。

他一边打工维持生活,一边访查各国民情、观察世界,正是在这一段期间,他得到了极大的成长,也更加了解了资本主义的不平等和其对殖民地人民的残酷掠夺。

在各国间辗转了6年后,胡志明选择以“阮爱国”的化名和摄像师的身份留居在法国。而正是这个决定,为他与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人的相识创造了可能。



1921年,法国共产党开展了一个“各殖民地民族联合会”的活动,身为共产党人的胡志明和周恩来都出席了这个活动。

当时,胡志明已经加入法国共产党,成为越南第一个共产党人,而周恩来也已加入中共旅欧组织,正是团组织的负责人。

两人在短暂接触后,对彼此都生出了欣赏之意。活动后,他们还相约塞纳河畔,在那边畅谈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也成为了他们近半个世纪友谊的开端。



1924年,周恩来回国,开始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而胡志明也很快以苏联代表的身份抵达广州,和志同道合的周恩来实现了重逢。

在周恩来的帮助和推荐下,胡志明及一众越南青年得到了和中国共产党人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胡志明和毛泽东的友情也是在这一时期确立的。



胡志明与毛泽东的友谊

为了给以后成立越南的先进革命党做准备,胡志明将很多越南革命青年分批送到苏联和中国进行学习。而他本人来到中国广州之后,也一直游走在许多革命青年训练班上。

当时,毛泽东在广州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与胡志明主办的越南青年特别政治训练班关系比较密切,两人作为各自训练班的主要讲课人,自然也有了很多往来、交流的机会。

但他们友谊得到升华,还是在20世纪30、40年代。1938年,中国正处在全民抗战时期。这一年冬天,胡志明途径新疆、西安,从苏联来到了延安,和毛泽东等中国革命领导人实现重逢。



在这之后,他开始以八路军军人的身份,投身到抗日活动当中。期间,胡志明曾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返回阔别了30年的越南,在自己的国土上开展抗日活动。

但1942年,为了扩大革命力量,胡志明又以越盟代表的名义再度来到中国。只是,他的行踪很快就被国民党特务所得知,他本人也被立即逮捕、关押到了监狱里。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走通冯玉祥的关系,对蒋介石进行了责问。而正因有中国共产党的奋力营救,胡志明最终得以恢复自由。



1949年,中国革命取得了新进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在国民的期待中宣布成立。然而,此时,越南的抗法战争却进入了最艰难的时刻。后来,在毛主席的同意下,中国开始大力援助越南。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强有力的支持,越南才得以和法国的代表坐在谈判桌前,就“法国退兵”、“越南独立”一事进行谈判。

在这之后,胡志明和毛泽东的友情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和巩固。



互换拐杖遭到拒绝

1954年取得抗法战争的伟大胜利后,胡志明又投身到领导越南北方社会主义革命和实现统一祖国的斗争当中。期间,他也没有断了和毛主席的联系,多次到访中国。

1965年,胡志明以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的身份访问中国,在长沙和毛主席实现了会面。两人经常相约着一起散步聊天。

因为长期投身革命,两位领导人的身体健康都受到了一些影响。毛主席更是因有登山的爱好,而时常需要用到“拐杖”这一个物件。胡志明平时行动,也大多离不开拐杖。



只是,当时胡志明手上的拐杖经过了仔细的选材和精心的雕琢,看起来十分精致,而毛主席手上的拐杖,只是一根平平无奇甚至略显“简陋”的竹拐杖。

因此,当胡志明突发奇想,提出要“交换拐杖,以资纪念”的时候,毛主席只能扬起自己的竹拐杖,直到对方的拐杖“太漂亮了”、“不能让你吃这个亏”,委婉而风趣地拒绝了。

那么,毛主席的竹拐杖又是怎么来的呢?毛主席的竹拐杖,是20世纪60年代初一次登山活动中得到的。



当时,毛主席正在杭州开展工作。等到空闲的时候,他就突发奇想要到附近的丁家山爬山。

只是,因为这个决定是突然做下的,随行人员并没来得及带上毛主席的拐杖,只好到附近农家砍了一根竹子,简单处理了一下。就这样,这根只经过简单处理的竹子就成为毛主席手里的竹拐杖。



毛主席一生节俭朴素,不仅不觉得竹拐杖太过“简陋”,反而对其喜爱有加。确定随行人员在支付农家竹子的价钱之后,他登山后还把这根竹拐杖也带回了自己的住处。之后很多活动里,只要看到毛主席,就能看到这根竹拐杖。

也正因为如此,胡志明才会认为这根竹拐杖是有纪念价值的,想要把它从毛主席手上交换过来。

但毛主席尽管爱竹拐杖,却也清楚它的价值是远远比不上胡志明手上精致的拐杖的。不想让老友吃亏的他,也就拒绝了互换拐杖的建议。



小结:

毛主席和胡志明有并肩作战的经历,也有近半个世纪的友谊。两人都是备受国民敬重的领导人。

胡志明提出互换拐杖,是对这段友情的珍视,也是为纪念彼此相处的时光,而毛主席拒绝交换拐杖,是不愿让朋友吃亏,也是对胡志明的尊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