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小罗

前段时间,我在论坛上见到有玩家讨论:“为什么在很多奇幻游戏里,开发者对与信仰相关的权力体系的刻画都很简单?”

我想答案大概是这样的:东亚开发者对游戏中信仰元素的把控,在本质上和有正经神学(尤其指基督文化)传统的国家的同行们是不一样的,玩家的审美口味也同理。

东西方的文化习俗有很大差别。在其中一边,很长一段时间里,“宗教是文化的形式,文化是宗教的实质”;而另一边,大多数时候是“以祖先崇拜为主,神权依附于王权,强调人文理念要入世”(1984年中美宗教研讨会上的提法)。不同地方的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显然是大不相同的。

打个比方,“龙与地下城”系列规则的奇幻游戏中,欧美人和东亚人对神的认识很不一样。欧美人的态度,可以从“被遗忘的国度”(可以简单理解为费伦大陆)创造者Ed Greenwood在2013年对下面这个问题的回答中看出来。

“为什么要设定这些能直接行使权力的神,或者深入世俗的宗教?”


欧美奇幻游戏里的“神”经常是个实体

简单概括Ed Greenwood的答案,他觉得要区分信仰和信念:相信不会亲显的神是信仰,相信会下凡的神,则需要比信仰更进一步的东西——信念,后者不仅接受神灵的存在,还要更相信神灵所代表的信念,相信按照神灵的道德喜好生活是可取的、正确的——或者说,在各种神灵的信念相互冲突时,人们需要权衡着做出正确选择。这个选择总是关乎道德,因为每个凡人都信仰所有神灵,在无休止地接近或远离这个或那个神灵的过程中,每个人得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不难看出,至少有相当一部分欧美人,对信神的认知是依附在道德文化上的。这种情况下,他们在创作相关内容时,也就更想要强调信仰给人的影响。正面的部分可以包括人的抉择、体验或者觉醒这些更接近文化生活的体验;负面部分则会嘲弄信仰带来的影响十分荒谬又随机。但总的来说,他们对信仰本身的权力、神的力量来自于哪儿,并不会太纠结。

到了我们这边,对于不少人来说,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的“信仰”是由许多不同的成分共同构成的。它们的共同点是没有所谓“造物主”一般的神,取而代之的是代表自然与道德的天道,即“神道”。礼教是我们的崇拜仪式,而在礼乐制度的顶端,“天”是最高的思想根源。我们在西周的时候,就区分了天与上帝,圣人以抽象的“天”超越所有的祖先崇拜,并且以“天道”教化百姓。

就像荀子那句著名的论断“君子以为文,百姓以为神”所说,精英阶层关注的是“文”,也就是宗法关系,民间则把宗法看作鬼神,民间不断的弑神传统某种意义上是对于封建制度的强烈反叛。

可以说,我们的本土观念是一种“丰富的感应思想、神秘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奇妙混合物”,而非“外部神灵的个体救赎”。

这种观念上的差别当然也会影响游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游戏里出现的各种“神”,态度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文化不一样,理解自然也不一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