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大陆,用它那斑斓的色彩和丰富的情感,绘制出一幅幅令人叹为观止的画卷。非洲的心脏,跳动着野生动物的野性与自由,从狮子的咆哮到长颈鹿的优雅,每一种生灵都讲述着生命的传奇。非洲的文化,就像它的土地一样多元,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传统,编织成一幅五彩斑斓的民族风情图。这是自然与人文的交响,是历史与现代的对话,是梦想与现实的碰撞。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个展览,一起去来一场非洲艺术的冒险旅程。


法蒂族梳子雕像 加纳

法蒂族 木质 20世纪晚期

非洲艺术的代表作品是各种各样的面具和雕像,在非洲文化中,艺术、信仰与仪式紧密相连,面具和雕像是艺术的表达、仪式的用具,也是信仰的载体,能让仪式的参与者感知自然、生命以及繁衍的力量。


圣皇铃 乍得

青铜 18世纪

雕像和面具在仪式中常用于表现酋长、勇士等角色,所以它们象征着领袖的身份和地位,使权力得以具象化,借以巩固社会等级和部落秩序。部落由家庭组成,为了家庭的繁荣与和谐,非洲的艺术家们制作了很多以母子为形象的雕像。在上述基础之上,雕像和面具成为部落和家庭中的权力象征和情感寄托,人们得以通过这些作品在情感上与祖先和家族产生共鸣,非洲艺术也在社会等级和权力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皇家头盔 科特迪瓦

塞努福族 青铜 18世纪

非洲部落和社会的存在不能自外于自然环境,除了构建人际之间的关系之外,艺术也拓展到表达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和思考。非洲艺术不仅展现了自然万物的灵性,还表达了人类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与敬畏。


被英军士兵挟持的贝宁王国国王 尼日利亚

黄铜 19世纪末

与爱德华·泰勒的“万物有灵论”相比,非洲文化认为不仅灵魂独立存在,自然现象、山川、河流等也充满生命力量,彼此交织成一个有灵的世界。人与动物的关系物化为动物题材的雕塑和面具;人与环境的关系艺术化为音乐,通过打击乐器的节奏和韵律与自然共鸣,仿佛自然的声音在人类生活中回响。这些艺术形式都展现了非洲文化中的万物有灵观念,强调人与自然、动物的共存和互动。


皇家祭坛 尼日利亚

黄铜 18世纪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现代艺术家开始反思长期主导西方艺术的古希腊罗马传统以及文艺复兴以来对写实主义的追求,提倡更具原始力量和直接性的艺术表达,而非洲艺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觉语言,启发了现代艺术家摆脱传统的审美观念。


木门 马里

木质 19世纪

在现代艺术发展的历程中,非洲艺术常被发掘和挪用。尤其是20世纪初,在野兽派、立体主义等流派中,非洲雕塑和面具的简洁几何造型与抽象表现手法为马蒂斯、毕加索等艺术家提供了灵感,帮助他们突破写实主义的传统,如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便借鉴了非洲面具的几何造型。


鳄鱼铜雕 科特迪瓦

鲍勒族 黄铜

日前,由几内亚湾非洲国际艺术博物馆的支持,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和清华大学中国-非洲领导力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现代的回望:非洲艺术展”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展览共分“人与神:信仰与仪式”“人与人:权力与情感”“人与万物:有灵的世界”“美的形式:现代艺术的挪用”四个单元,共展出200件(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多彩的非洲艺术。


马里帝国珠宝盒 马里

多贡族 黄铜 18世纪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为几内亚湾非洲国际艺术博物馆馆长谢燕申颁发捐赠证书,感谢他和张宏蔚为清华艺博捐赠《双骑士雕像》等7件非洲雕刻艺术品。


虽然西方艺术家仅仅将非洲艺术视为“原始”象征或异国情调的形式符号,削弱了它的文化内涵。但是,非洲艺术在形式与精神性上的表现为西方艺术带来了持久的启发,不仅激发了现代主义在抽象性和象征性上的探索,还促进了艺术家对超现实和精神领域的表现。作为现代观众的我们,在欣赏非洲艺术时,除了理解这些艺术作品在宗教仪式和部落结构中的意义与功能,领会非洲艺术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才是我们应该深思的课题。


作者 | 杨逸尘

编辑|杨逸尘

审核|王 超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