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西北战场硝烟弥漫,谢子长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最终在陕北灯盏湾逝世,年仅39岁。这位红军将领用一生践行革命信仰,但他的家庭却在历史洪流中承受了巨大的牺牲。年幼的儿子谢绍明此时只有十岁,父亲的牺牲让他早早走上革命之路。他被带到延安,靠着党组织的关怀成长。谢子长的牺牲,会给后代带去什么教育和影响?

谢子长在陕北革命中的关键时刻

民国23年(1934年)7月8日,在安定县阳道峁的山坡上,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正式成立。阳道峁地处偏僻,四周是层层起伏的山峦,有着相对隐蔽的地形优势,适合作为临时指挥中心。谢子长被任命为总指挥,周围的战士们站得笔直,认真地听着他布置任务。谢子长明确指出了接下来红军的作战方向和任务,大家围成一个圈,认真地记录着。



成立不久后,7月17日,谢子长决定率部攻入安定县城。当时县城守军严密,红军所面临的战斗形势极为严峻。带队出发前,谢子长细心安排了各支小分队的任务和行动路线。他向每一支队伍的负责人逐一嘱咐,确认大家都明白自己负责的目标和位置。沿着崎岖的山路,队伍在夜色掩护下悄然前进。谢子长与前锋部队保持紧密联络,力求准确把握城中守军的动向。在接近安定县城时,谢子长根据侦查人员的情报迅速调整了进攻方向,以避开敌人的重点防御区域。

进入县城后,谢子长带领队伍逐步突破了守军的封锁线,营救出被捕的党员和群众达200余人。群众中许多人因为长时间受关押,身体虚弱,有的甚至无法自己走动,谢子长便让红军战士们搀扶和背负着他们撤退。



7月28日,谢子长在阎家洼子召集了一次重要会议。参加会议的是红26军42师连以上的干部和陕北游击队各支队的干部。这次联席会议在山间的一片空地上进行,现场布置非常简单,干部们围坐在一起,谢子长站在中央,周围的干部静静地等待着会议的开始。谢子长开门见山地谈到当前的形势,分析了红军在陕北地区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他指出,国民党军的围剿力度在不断加强,红军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的组织建设和指挥协调。谢子长对每一个干部都提出了具体的任务要求,并一一解答了干部们的疑问。

在会上,经过充分讨论,大家一致通过了由谢子长兼任红26军42师政委同时继续担任总指挥,这一任命得到与会干部的全力支持。干部们纷纷表示将全力配合谢子长的领导,坚决完成每一项作战任务。



谢子长率红军多次奋战

1934年8月15日,谢子长率领红26军42师第3团与陕北的第1、第2和第5支队,从南梁进发至安定。此次进军,他们主要目标是扩展陕北根据地的控制区域,对敌方进行积极打击。抵达安定后,谢子长带领部队在井武塌和张家圪台接连进行多次战斗。这几次战斗中,谢子长指挥果断、布防周密,红军部队展现出极强的战斗力和顽强的意志。在持续不断的攻击下,红军成功击退了敌方守军,占领了战略要地。

在多次胜利的鼓舞下,8月26日夜,谢子长再次率部向清涧河口发起攻击。清涧河口地形险峻,国民党军队利用当地的天然屏障构筑了严密的防线,并在制高点上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形成了一个易守难攻的据点。面对敌方的顽强抵抗,红军多次发动进攻,但都被敌军的炮火压制,攻势一时受阻。



谢子长迅速察觉到当前战术的不足,他果断指挥队伍调整部署,决定采取集中火力的强攻策略。他亲自前往前线,现场指挥各部队分头作战,确保每一支队伍都准确执行新的战术安排。谢子长命令部队分组轮番冲锋,采用高频率的短时突袭,迫使敌军不得不频繁调动兵力应对,逐步削弱其抵抗能力。

在经过数次激烈的交锋后,红军成功突入敌军防线,一步步逼近敌人的核心阵地。就在进攻的关键时刻,谢子长在指挥过程中不幸中弹,子弹击中他的胸部,鲜血迅速染红了他的衣衫。尽管如此,谢子长仍然没有退下战场,他以手按住伤口,继续指挥部队进行冲锋。战士们见总指挥负伤却坚持不下火线,士气更加高涨,继续向敌军据点发起猛攻。



谢子长指挥着部队逐步压缩敌军的活动空间,迫使其放弃坚守,最终敌军被彻底击溃,残部纷纷撤退,逃向清涧县城。红军顺利夺下了清涧河口的控制权,战斗取得了胜利。

谢子长负伤不退

清涧河口战斗结束后,谢子长身负重伤,但他未曾休整,迅速率军北上,再次向敌军发起反击。此次,他的目标是安定县董家寺,那里驻扎着国民党的一支主力营,对陕北根据地的安全构成直接威胁。谢子长在抵达董家寺后,仔细侦查敌情,制定了快速突击的战术。他指挥部队分组隐蔽接近敌军驻地,通过夜袭打破了敌人的防线。面对红军突如其来的袭击,敌军措手不及,阵型迅速溃散,被击溃的一营士兵纷纷弃械逃亡,董家寺据点被红军成功占领。



9月15日,谢子长虽伤势加重,但他仍带领红军再度攻入安定县城。战斗打响后,谢子长亲自指挥,命令部队分批次、逐层次地突破县城的防线。激战之中,红军逼近县城防御中心,面对团总李丕成的负隅顽抗,谢子长指挥部队包围了敌军指挥所。经过激烈战斗,李丕成最终被击毙,安定县城再次被红军收复。此次战斗彻底打击了敌方的信心,极大鼓舞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士气。然而,谢子长的伤势因长时间的战斗愈发严重,行动困难,不得不在担架上指挥作战。

进入1935年后,2月5日,中共陕北特委与陕甘边特委在安定县召开联席会议。此次会议旨在协调陕北与陕甘边的红军力量,并讨论未来的作战部署。谢子长和刘志丹共同商讨,制定了涵盖各支队伍的详细军事计划。会议最终决定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谢子长被推选为委员会主席,负责统领这一地区的革命力量,为陕北根据地的巩固与扩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谢子长的伤势已难以康复,数月的重伤作战令他的健康状况持续恶化。2月21日,谢子长在安定县灯盏湾逝世,年仅39岁。这位坚定的革命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坚守前线,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全部力量。2009年9月,谢子长被追授为新中国成立的百位杰出英雄模范之一。

谢绍明继承父志

谢子长去世后,他年仅十岁的儿子谢绍明由继母史秀云带到延安。在延安,史秀云和党组织的同志们一起照顾谢绍明,为他安排生活与学习。由于谢子长的牺牲,组织对谢绍明寄予厚望,不仅安排他入学,还为他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和关怀。谢绍明顺利进入延安鲁迅师范学校读书,系统接受红色教育和文化知识。



十四岁时,谢绍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继承父亲的革命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1948年,组织上为培养他的专业能力,将他派往莫斯科大学深造。在莫斯科大学的学习中,谢绍明接受了系统的科技教育,掌握了航空工业等领域的前沿技术,为日后投身祖国建设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回国后,谢绍明先后在哈尔滨和沈阳的航空工厂担任重要职务。他从副厂长做起,凭借专业知识和出色的管理能力,迅速得到组织的认可,逐步升任厂长和总工程师,负责工厂的技术改进和生产管理工作。在他的带领下,航空工厂在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上都有显著提高,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后来,谢绍明进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担任三局、科技管理局局长,负责国家科技项目的规划与管理工作。他还以特邀顾问的身份为国家科委提供建议和指导,享受正部级待遇。

1999年3月,谢绍明才正式离休,结束了数十年对国家科技事业的奉献。2024年7月8日,谢绍明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谢京帅:从基层成长的红色传承者

谢京帅,谢子长的侄孙女,出身于红色革命家庭。她的职业生涯从子长县李家岔乡政府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开始。在基层工作的几年里,谢京帅逐步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她在乡镇工作中处理了大量事务,接触并解决了许多民生问题。



随着工作能力的提升,谢京帅逐渐被提拔,最终进入汉中市人民政府,担任副市长、党组成员等重要职务。在汉中市政府期间,谢京帅负责多个关键领域的工作,涉及城市规划、公共事业和社会民生保障等多个方面。在这些岗位上,她积极推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项目的落实,力求提升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并逐步获得了同事和群众的认可。

2018年9月,谢京帅被任命为陕西省委巡视组组长,肩负起巡视、监督等重任。作为巡视组组长,她对全省多地的政策落实和廉政建设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党中央政策在基层的贯彻执行。



身为谢子长的侄孙女,谢京帅始终以家族的红色传统为荣,并用实际行动传承先辈精神。她在工作之余写了多篇关于先辈的文章,包括《我爱家乡的山丹丹》和《追忆谢子长烈士》等,详细讲述了谢子长在革命中的事迹与牺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