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3圈,每圈2小时,微信步数6000多步,徐汇区田林街道“田园啄木鸟”巡逻队的队员们每天就是这样守护着家门口鸟语花香的“小滨江”——蒲汇塘。

系统治水:从“臭河浜”到“小滨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蒲汇塘因污染而逐渐恶化,被周边居民戏称为“臭河浜”。自2017年起,田林街道会同市、区水务部门对蒲汇塘进行了全面治理。街道不仅建成多个初雨调蓄池,有效改善汛期水质,还大力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涵盖36个小区,从源头减少水污染的排放。“清、截、拦、拆、修、补、管、测”等系列系统性的治理措施,最终使蒲汇塘的水质稳定保持在三类标准,为后续的生态景观建设创造了条件。


蒲汇塘二期长春变电站段

在河道水质提升的基础上,田林街道全力配合推进蒲汇塘沿线的步道贯通工程。原本,蒲汇塘沿岸被封闭的围墙和单位私有的土地割裂成了一段段断点。街道面对这些挑战,通过深入协调沿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区,克服多重阻力,不断做通群众工作,取得居民和单位的理解与支持,最终成功使原本分散的绿地和步道形成连片的景观带,成为居民休闲、健身和交流的绿色生活空间。


蒲汇塘世家花园段

岸线贯通:生态与文化的有机结合

岸线被重新梳理,密闭的高墙变成了通透的围栏,开放的步道和公园逐渐在河岸成形。宜山路至桂林路这段新生的河岸长达1088米,既有儿童游乐场,又设有老年人休憩的花坛座椅,让不同年龄层的居民都能在这里找到舒适的空间。值得一提的是,街道在贯通过程中,充分尊重自然与文化的融合。在河段设计中,有意保留原褚家湾村头的一棵古树——这份象征乡土记忆的存在。正如土生土长的居民褚卫国所说:“树还在,家乡就在。”这种人文关怀,不仅保留了田林的历史印记,也让居民在步道上找到了归属感与认同感。



蒲汇塘世家花园科普段

为了让生态治理成果真正惠及社区居民,田林街道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建设理念,打造了多功能的滨水空间,将千鹤党群服务中心·邻里汇设立在沿河步道边。这个多功能中心不仅提供了运动健身、社区食堂等服务,还引入了基础卫生和便民购物功能,真正做到服务周边居民,提升生活质量。与此同时,街道还在沿河步道区域设置了休闲观光区、海绵科普区和康健活力区等不同功能区域,不仅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场所,也通过宣传栏和景观设施向居民推广生态环保理念,让这条河道成为集休闲、教育、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空间。


蒲汇塘世家花园段

近年来,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田林街道还注重文化元素的融入。在居民的提议下,街道在沿河步道增设文化展板,讲述蒲汇塘变迁、田林故事和社区楷模事迹。通过“文化+生态”的模式,居民不仅了解了自己的“母亲河”,更增强了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长春变电站

社区共治:自治共管,共建美丽家园

目前,蒲汇塘水美社区已基本完成硬件建设。如今,以“田园啄木鸟”志愿者巡河为主的河道治理机制长效化运行,并伴随街道巡查,共同做好河道治理。这支巡逻队最早由千鹤六居民区的几名热心居民组成,通过每天三班的定时巡逻,逐渐成为河道的“守护者”。他们不仅要劝阻在河道边种菜的居民,防止植被被破坏,还要及时发现上报违章建筑、劝阻夜间垂钓行为,甚至救助流浪者。他们被称为“田园啄木鸟”,正是因为他们像啄木鸟般,细心、耐心地“啄”出一个个问题,才让蒲汇塘焕然一新。


田林街道“田园啄木鸟”自治项目志愿者正在巡逻

“田园啄木鸟”项目得到了街道的重视和推广,从最初的五六人扩展至如今的四个居民小区共32名志愿者参与。志愿者们每日巡逻累计超过6000步,他们说:“我们愿意维护自己的家。”通过这样的自治模式,居民逐渐形成了爱河护河的共识,共同促进河道治理常态化,使蒲汇塘成为田林街道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体现。


五年来,田林街道在落实“人民城市”理念的过程中,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从系统治理到社区共治,再到文化融入,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丰富社区功能、激发居民参与,成功将蒲汇塘建设成一个集生态、文化、功能为一体的滨水社区。蒲汇塘的改造不仅是生态环境的改善,更是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田林街道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推进人民城市建设,让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感受到家门口的美好与温暖,让城市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有力支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