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分类
按照学科范围可分为: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医药类、财经类、民族类、体育类、农林类、语言类、艺术类、政法类、军事类院校。
1、 综合类大学
综合类高校的优势是的学科齐全,基本上涵盖了文理学科,一般涵盖了文理学科,实力比较均衡,特别明显的是综合类高校一般都开设了医学学科,综合类高校带给考生更为广阔的视野,就业领域也更为广泛,当然无论哪所综合类高校,学科虽然齐全,但是也有其重点建设学科群,所以选择综合类高校要更加仔细甄别,如果选择该校一个边缘学科,对于未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无论从就业还是考研都会有很大困难,就业上由于是边缘学科,建设时间短社会影响力不足,同时也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就业圈子,在考研时由于不是该校重点建设学科,学校投入不足,保研名额很少。
2、理工类大学
理工类院校更多的是医工科专业为主,虽然也会开设人文社科和理科专业,但是并不是其优势,同时这类高校一般男生占比很高,理工类高校一般科研实力都比较强,对于未来的学术研究和专业发展都有好处,这类高校开设的专业一般也是当前比较热门的专业,就业去向比较明晰,而且在长期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就业圈子,所以就业都不错,特别是这类高校所开设的文科类专业大多是其配套专业,课程设置有很强的行业特色,学习时会涉及到理工相关专业,所以文科生报考时一定要慎重,如果学习能力比较强,选择这类院校还是不错的,因为就业竞争压力要小一些。
3、师范类大学
受到人口下行及双减政策的影响,师范类报考出现下滑,确实,近几年师范类院校的录取分数是有所下降。就拿广西省来说,上海师范大学的录取位次下降了2.7万位,创下了历史纪录。川师大、浙师大、山师大等多所师范类大学的录取位次下降超过1万位。这数据看着是挺吓人的。
但是我们必须理性看待师范类高校,一方面现在的师范类大学,实际上师范类专业并不占多数。你们可能不知道,像浙江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这样的学校,非师范专业占了大头。所以呢,选择师范大学并不一定意味着能够读取师范专业。
另一方面人口下行趋势确实给教育行业带来了一些压力。2022年,我国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新生儿变少了,学龄人口也在减少。这自然会影响到对教师的需求。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教育永远是立国之本,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这些新理念都需要更多优秀的教师来实施。随着出生人口的下降,师范类就业必将出现新的洗牌,所以师范类就业的门槛会逐步提高,学习成本也会增加了,但师范专业,当下仍有它值得报考的理由。特别是公费师范生以及“优师计划”等项目,有国家政策支撑和保障,国家公费师范生享受的优惠和福利还是蛮多的,不仅有学费、补贴方面的金钱资助,还可在完成合同规定的外派任务后直接获得相应岗位与编制等保障,这也就是为何今年高考中公费师范生的录取情况会如此火爆。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教育极不均衡,经管在部分发达的大城市教师群体已趋饱和,但在广泛的县城乡镇范围,还有大片西部省市区,教师岗位的人才缺口还是非常突出的。对选择就读师范专业的学生而言,只要敢于走出舒适圈,就业机遇及途径自然也会随之拓展。
4、行业类大学
行业类大学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具有很强的实力,本行业内有很高的认同度。有政法类、医药类、财经类、农林类、语言类、艺术类、民族类、体育类院校。
行业类高校其实有两种,一种是有很强的行业背景的高校,如华北电力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就业去向非常明晰,当然,目前之前有行业背景的高校经管还有一定的就业优势,但已经不向计划经济时期那样有着天然的鸿沟,其他高校的毕业生也有机会进入相关行业就业,还有一类是像民族类、财经类、语言类高校,这类高校就业相对比较宽泛,就业差距很大,报考这类高校一定要详细了解该校的就业去向,一是考虑就业去向与考生诉求是否一致,二是依据个人未来发展方向要提前做好规划,否则就业考研时就会很迷茫。因此大家在选择报考时,要结合自身情况和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去考量。
高校性质
院校从性质上分为四种:
第一种公办院校: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等。
公办高校又分为部属高校、省属高校、地方高校,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等,这些都是教育部直属院校,规格是最高的。
第二种是民办院校:像燕京理工学院、武昌首义学院、无锡太湖学院等等。
民办高校有的是地方政府或民主党派创建的,这类高校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后大多都会由民转公,还有一类是国企创建的,这两类民办高校一般都不会太差,最后一种就是真正的民间资本创建的,这类高校良莠不齐差距很大,有的发展很好如吉林外国语大学,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省属重点高校。有的发展很一般,在未来随着考生人数下降,会逐步淘汰出局。
第三种中外合作办学:像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上海纽约大学。
选择中外合作高校最大的优势就是在未来升学上的优势,主要以出国留学为主,当然费用会比较高,这类高校一定要看清办学双方高校的实力,这也决定了高校实力以及未来出国留学高校的层次。
第四种特殊办学形式:像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
这类高校的特色就是重培养,一般以个性化、小班化、国际化培养为特色,坚持“拓宽(专业)口径、强化(学科)基础、鼓励(学科)交叉、多次选择(专业)”的原则,让学生掌握学术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思想体系,具有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学生接触学科(领域)前沿研究成果及参与某学科领域前沿研究搭建平台。
历史沿革
每所高校无不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有其一定的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要搞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大凡优秀的大学都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邃的。
以同济大学为例:同济大学始建于1907年,是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翌年改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1923年正式定名为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同济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1952年,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圣约翰大学等高校土建系、科、组并入同济大学。1996年原上海建材工业学院、上海城建学院并入同济大学,2000年原上海铁道大学与同济大学合并,2003年原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并入同济大学,由众多兄弟院校强强联合。由此可见同济大学的实力。
特别是每所高校在其建设初期都会有一个重点发展建设方向,而高校在后期发展中也会不断调整重组,特别一些高校经历多次合并重组后,很难再从该校校名中看到其特色,如湖北工业大学,1984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大力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将湖北轻工业学院和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新的湖北工学院,而湖北工学院作为其前身之一是1950年创建的中南兵工职工学校,所以该校有很浓烈的军工背景,该校目前是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质认证高校,该校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是为军工服务的一个学科之一,所以就业去向不错,大部分毕业生就业时会去军工相关企业或科研部门。
办学特色
“刘备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是说都是人才,但个性不同。”“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再强势的院校也有弱项,再弱势的院校也有强项。我们要考察院校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具个性的东西,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东西。
比如有些院校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但很有特色,也无法与211院校相比较。有的院校不是211,胜过211。比如:湘潭大学、中北大学、南京审计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
举例:一提到建筑,立马想到的是: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老八校嘛!一提到机械,立马想到:湖南大学、吉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燕山大学。机械四小龙。这就是特色大学。
每所高校由于其办学特色及就业去向不仅仅影响着考生的就业圈子,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该校教学特色的影响,也会形成该校独有的性格,这个主要从校园文化上得以体现,所以选择高校要依据考生性格选择一所与考生相匹配的院校,一个思维活跃的考生如果考入一所学风严谨的、校内不太活跃的高校就是一种煎熬,而对于一位性格内向的考生如果选择一所给类活动比较多的高校,就会被边缘化。
高校排名、就业率
“ 如今,各类大学排行榜不断出炉,但在评价指标同质化的前提下,不同版本的大学排行榜“掐架”也比较激烈,同一个大学在不同的榜单里,前后相差100多名成为“常事”。
我国目前流行的各类大学排行榜还存在一些问题:大学排名目的含糊不清;指标设计不全面;数据收集不充分;排名结果欠说明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排行榜的公信力和科学性。
教育部已明确表示,不赞成、不支持大学排行榜,坚决反对借此向高校拉赞助。事实上,为了提升排名,有的高校不是在加强自身建设上花大力气,而是走“捷径”甚至不择手段“以钱换名”,尽管最终钱打了水漂,但又有几个高校站出来为自己喊冤呢?
针对花样百出的高校排行榜,上海进才中学校长王从连说,各种高校排名虽然都自称很科学,也依据了一定标准,但这些标准是不是真正客观,是不是真正体现了学校特点,往往高校自己也难圆其说,要学生和家长仅仅依此来规划高考志愿,可能发生偏差。
就业率就是高校每年毕业生当年找到工作岗位的比例,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对该校毕业生的喜欢和消化程度。当然,也不要过度迷信。高校就业质量报告只能作为一个参考,由于高校为了提升就业率,里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水分。
办学实力
一是师资力量,学校好不好,跟教师的专业实力也是分不开的,可以打开学校的官网,然后找到学校简介,在看的时候多关注下有多少院士、博士生导师等等。
二是学科,学校有多少国家重点学科,哪些是王牌专业,是否有A类学科等,其中国家重点学科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这可以直观地看出这所学校的办学水平。
三是硬件设施,这同样是各位考生和家长要关注的一点,像实验室、图书馆等,实验室可以客观看出学校的科研实力。
在寻找自己适合的大学时需要考虑两点,第一是由考生的平时的学习情况、高考考分情况、思想品德情况、身体健康情况、家庭经济情况、就业诉求等组成的自身竞争实力。无论哪个要素出现了缺陷,都会影响考生的整体竞争实力。第二是学校的竞争实力,虽不是学校的综合排名,但是以综合排名为基础的,最终会反映到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上。最后还要看个人与职业前景的契合度、专业与院校规划的契合度、院校与区域规划的契合度。
高考是一件影响孩子一生的重要事件,一定要提前规划早做准备,为孩子高考后打好基础。正所谓考前考孩子,考后考家长。所以,家长们准备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