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南涟源打造“蓝田和”调解工作品牌

□ 本报记者 阮占江 帅 标

□ 本报通讯员 彭鸿峰 彭丽娜

以“防”为先,摸清底数;以“联”为要,凝聚合力;以“调”为本,突出质效;以“管”为基,规范运行;以“保”为重,筑牢基础。近年来,湖南省涟源市依托片组邻“三长制”构建工作体系,在蓝田街道设立“蓝田和”调解室,按照“防、联、调、管、保”五字工作法,倡导“和”文化,开展“警调”联手联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为群众排忧解难。

2023年,蓝田街道综治中心被湖南省委政法委评为全省示范带动综治中心,“蓝田和”调解工作模式被湖南省委政法委和娄底市委政法委推广。今年,涟源全市推行“蓝田和”工作法。

“蓝田和”调解室由蓝田街道依托蓝田水陆派出所建成。2023年,蓝田街道打造“和”文化阵地,建成“和园”“和室”等工程。今年建成集政务、警务指挥于一体的蓝田街道综治指挥中心,实现汇聚资源高效运作、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为防止矛盾纠纷从无到有,蓝田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定期调度矛盾纠纷化解,专职副书记和分管领导每周组织召开例会,及时研究和处理调解工作。

蓝田街道定期组织村社区片长、组长、邻长排查重大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及时化解一般矛盾纠纷,复杂疑难矛盾纠纷及时提交“蓝田和”调解室调处。街道凡有重大决策部署要推进和落实,由“蓝田和”调解室牵头组织到村社区召开“屋场会”,由片长、组长、邻长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蓝田街道综治指挥中心依托派出所天网系统实现信息共享,辖区情况随时掌控;“蓝田和”义警结合常态化巡逻防控,发现隐患及时预警、现场调处。今年以来,义警巡逻期间现场成功调处矛盾纠纷32起。

蓝田街道居民梁某清、刘某玲、梁某莲三家一直存在建房矛盾。8月6日,“蓝田和”调解室组织司法、派出所、综治等单位召开联席会议,明确化解方案,各责任部门分头进行调解。8月27日,化解方案全部落实到位,三方和解,搁置一年多的建房工作顺利进行。

蓝田街道按照“谁分管、谁负责”和属地原则,根据矛盾纠纷类型分流转办,由分管或驻点领导组织业务部门会同“蓝田和”调解室一道调解。专职副书记每周调度,及时研究和处理调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蓝田和”调解室采取常驻式、轮值式、订单式方式,从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信访室、法治办抽调专人组建专班,与涟源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建立联络机制,与涟源市矛调中心上下联动。同时,不断提升村社区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健全联络机制、信息报送制度。

记者了解到,以“调”为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是将简单的矛盾纠纷先由村社区组织调解,调解两次不成功上报“蓝田和”调解室调解;街道辖区内商贩和流动人员遇到矛盾纠纷,由“蓝田和”调解室组织调解;涉驻街道市直部门发生矛盾纠纷,“蓝田和”调解室协助化解。

“蓝田和”调解室积极参与街道信访积案化解工作;与涟源市法院对接,邀请法官参与案件调解,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并与法院搭建矛调桥梁,通过线上平台精确定位辖区案件,实现“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终结站。同时,积极化解意外死亡赔偿矛盾,自成立以来,妥善调处此类案件40余起。

为规范流程,蓝田街道建立统一受理、协同指挥、警调联动、分流转办、调处化解、评估反馈为一体的工作流程,受理矛盾纠纷在1个月内办结;建立来访受理、矛盾调解、分流交办、回访调查等工作制度,领导值班、分析研判等议事制度,以及经费保障制度和驻村干部跟班轮训制度。形成“中心吹哨、部门联动”运行机制,为矛调中心高效运转提供制度保障。(阮占江 帅 标 彭鸿峰 彭丽娜)

(法治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