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全国各地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了一些“俄罗斯特产商店”。
而这些充满独特异国风情的商超,几乎非常轻易的就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促使他们纷纷涌入店内购买一些所谓的“国际产品”。
尤其是俄罗斯红肠、俄罗斯巧克力、还有俄罗斯大列巴等等这类有名的俄罗斯土特产,连广告都不用打,便有着不小的知名度。
不过,随着这些“俄罗斯特产商店”越来越多,一些店内产品的生产地,也是令人心生疑惑。
这些“俄罗斯土特产”,真的是从俄罗斯空运过来的吗?这股突然掀起的“俄罗斯风”,背后又存在着怎样的真相?
一场真假“俄货”的迷局
走进一家典型的“俄罗斯特产商店”,墙上往往会张贴着“战斗民族”、“中俄互贸”、或者是“生产源头”等标语,店内也会循环播放着耳熟能详的俄语歌曲,营造出一种浓郁的俄罗斯氛围。
而货架上同样商品丰富,有标注着俄罗斯特色的大面包、巧克力、伏特加等等,甚至还有香肠、坚果、以及威化饼干等小吃。
可以说不仅种类挺全。这些商品的包装也大多采用俄文标识,更强化了“俄罗斯商品”的印象。
“源头商品直供”的宣传语更是随处可见,暗示着消费者这里售卖的都是正宗的俄罗斯进口商品。
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几乎都能看到这些“俄罗斯特产商店”的存在。
尤其是在重庆等地,最近竟然冒出了二十多家充满俄罗斯风味的超市,可即便这样,每天每个门店也还是有很多人去逛,生意可谓异常的火爆。
这种发展势头,也多亏了社交媒体的大力助推,而一些网红探店视频更是以“源自俄罗斯”等口号进行宣传,这进一步加深了消费者对这些商品“俄罗斯血统”的认知。
据悉,这类“俄罗斯特产商店”招募加盟时甚至连加盟费都没有,主要是看加盟店址的好坏和周边的人流量。
要想成功通过审核,加盟商就必须找到那种客流量大的店铺。
这种做法带来的好处就是,能够用大张旗鼓的宣传手段,迅速把那些引人好奇的商品卖出去。
但这样的发展方式也带来了一些隐患,就比如有些店铺刚开业没几天就神秘消失了,似乎只是想要赚一笔快钱。
而为了探究这些“俄罗斯特产商店”的真实面目,有记者决定对重庆九龙坡区一家“俄罗斯特产商店”进行深入调查。
没想到,所谓的“俄罗斯特产商店”虽然坚称自己的产品都是“原产地直供”的,但事实情况却完全不同。
记者发现,在众多标榜俄罗斯货的商品里,其实有不少都是国内厂家生产的。
有位老人专程来买俄罗斯进口的羊奶粉,可记者看了一下这款羊奶粉的信息,发现生产商标注的却是甘肃和陕西两地。
另一款俄罗斯肉肠,产地同样是是黑龙江某地,就连条形码开头都是“69”,这一看就是土生土长的国货。
可以说,类似的情况在该店并不少见,不管是肉肠、面包、还是奶制品,大多厂家显示的都是国内,完全跟俄罗斯进口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就算有些商品的条形码,显示的是俄罗斯或白俄罗斯等产地,但它们却并没有明确标注真正的产地,这不免让人对其来源感到疑惑。
“俄罗斯特产”的真面目
挂着俄罗斯货标签,实际上却在卖国产货的做法,这算不算是在欺骗消费者呢?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一些在俄罗斯留学多年的留学生以及从事相关行业的业内人士,试图揭开这层神秘面纱。
对于国内这些“俄罗斯特产商店”的存在,大多留学生都表示十分的吃惊,他们从来没有想到国内会一下子冒出了这么多卖俄罗斯商品的超市。
但对于这些“俄罗斯特产商店”内的商品,一众留学生却表示完全没听过也没见过,虽然俄罗斯的牛奶产业确实兴旺,但当地人普遍更偏爱喝鲜奶,所以对奶粉的需求并不算大。
至于香肠等商品的出口程序也较为复杂,所以那些俄罗斯生产的食品基本不会出口,少部分也只是一些边境口岸城市能买到。
而那些在国内售卖的“俄罗斯特产”,真正的原产地还有待考量。
一位乳制品业内人士,则解释了一种“神奇的操作”,那就是奶粉出口再进口。
具体做法是将国内生产的奶粉出口到俄罗斯“过一道水”,然后再进口回国,委托国内工厂进行分装,这样摇身一变就成了所谓的“进口奶粉”,以此迎合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偏好。
这种做法虽然在产品生产和标识方面没有违反法律法规,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却存在一定的误导性。
可以说,现在市面上有不少标榜俄罗斯品牌的商品,实际上它们在俄罗斯本土是找不到的。
毕竟这些商品只是披了俄罗斯的外衣,说到底还是在国内生产的,甚至主要就是为国人而设计的。
这就像是在收“智商税”,很多所谓的俄罗斯商品,真正的俄罗斯人可能连见都没见过。
一位业内人士还补充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他表示俄罗斯的轻工业远不如中国发达,包括俄罗斯本国的套娃工艺品都是从我国进口的。
所以俄罗斯特产很少回去出口国外,尤其是产业链强大的中国。
在记者调查的过程中,一个核心问题无疑会出现在人们心中,那就是商家以国产商品冒充进口商品的行为,是否构成消费欺诈?
事实上,如果商家故意隐瞒商品的真实产地,以“俄罗斯进口”的名义销售国产商品,误导消费者进行购买,那必然涉嫌构成消费欺诈的行为。
如果有消费者遇到这类情况,可以选择通过拨打电话进行举报,如果商家无法提供原产地证明等相关证据,还会面临更为严重的处罚。
只能说这种“出口转内销”的操作,虽然在法律层面上没有明确禁止,但却游走在灰色地带,容易误导消费者,这也是大多“俄罗斯特产商店”存在时间较短的主要原因之一!
结论
一些想要“尝尝鲜”的消费者,在选择购买同类货物时,一定要注意辨别留点心,别光顾着看花哨包装还得仔细看清楚商品信息,千万别被那些宣传给骗了。
而对于“俄罗斯特产商店”这一现象,它除了暴露商品的真伪和消费欺诈问题之外,其实还折射出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消费现象。
“俄罗斯”正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被商家利用进行商业运作,他们利用消费者对异国文化的好奇和向往,将普通的商品包装成“异域风情”,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
一些消费者可能认为进口商品质量更好、更安全,或者认为购买进口商品是一种身份和品味的象征。
所以只有了解这些消费心理,才有助于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跟风,可以说“俄罗斯特产商店”现象并非孤立事件,它只是当前消费市场的一个缩影。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类似的现象可能会层出不穷,而只有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才能避免买到一些假冒伪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