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是强盛的时候,但强盛的背后,是各种政策的实施,加上军事战争的威慑,才能获得庞大的领土,才能让天下百姓得以安生。清朝取得明朝的统治权后,总会面临许多问题。在明朝时期,西南地区,土司制度盛行,留下了许多土司,湖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均有土司。土司是少数民族领袖的官职,是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设置的职位,在当时,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


一:土司制度的由来


土司制度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元朝时期,元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土司官职,并且可以世袭。这种做法和元朝以前的羁縻政策相似,因此,土司制度也是在羁縻政策上演变而来的,但也发生了改变,变得更加完善。到明朝时期,西南等地,少数民族众多,土司制度盛行。土司制度,让少数民族获得一定的自治,拥有自己的士兵,这种情况不利于国家的团结和稳定。随着土司的势力不断壮大,还出现过对抗明朝政府的危机。




当时明朝把土司分为:内土司和外土司,属于直接管理的为内土司,边界外的土司为外土司,处于缅甸地区。明朝时,西南著名的土司有:麓川土司、木邦土司、孟养土司、车里土司等,还有位于如今缅甸境内的土司,如:大古刺、底兀刺、底撒马、八百大甸等。这些土司和明朝的关系复杂,当时边境界线并不明显,但他们都臣服于明朝。而土司的危机出现后,造成了明朝对西南的统治,到后期出现有心无力的局面,只能采取平衡战略。


二:清朝的改土归流政策


在清朝前,土司制度还是存在的,康熙时期,依旧采用土司制度拉拢少数民族,在一定程度上稳固西南,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土司制度依旧对清政府来说是一个隐患,吴三桂的叛乱,其中就有土司的支持,出兵的出兵,出钱的出钱,给康熙平定吴三桂带来很大的麻烦。平定吴三桂后,清朝对土司制度出现不同的态度,而此时的清朝,面对台湾、噶尔丹、沙俄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对土司还是容忍它暂时的存在。




雍正时期,台湾、噶尔丹、沙俄这三方面的问题,在康熙时期,得到进一步的解决,康熙收复台湾;击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东部边界线;三征噶尔丹,噶尔丹败亡,还拿下了西藏等地。轮到雍正上位后,雍正就着手整改西南的土司制度,让少数民族不再拥有自治权。雍正帝深刻的认识到,土司带给朝廷不稳定因素,明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朝廷强大的时候,还可以压制,当朝廷衰落后,或者土司强大后,就会容易引发危机,对朝廷的统治极为不利。


因少数民族处于深山老林中,交通不便,清朝不易统治和管理,文化差异也大,生产力不高,缺乏和外界的交流,加上世袭,土司容易独霸一方,横行整个族群,这就导致少数民族缺少对国家的认可。为此,瓦解土司制度势在必行。雍正四年(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向雍正提出取消土司世袭制,鄂尔泰深知,这里的少数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关系极不稳定。雍正同意了他的建议,废除的土司世袭,设置府、厅、州、县四个等级,并派遣流官任职。




清朝大规模,有顺序的废除土司,对贵州、云南、广西等三个省份的影响非常大。土司的瓦解,是清朝对西南一次重大的改革,之后不断有府、州的出现,让少数民族认识到朝廷的存在,而不是族群的首领。但要推行这个政策,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就有许多抗议,在一些势力比较大的土司中,硬是用实力来对抗清政府。好在清政府此时还是比较强大的,都一一给压了下去,政策也得以实施。


三:清朝对广西壮族地区的改土归流


在明朝时期,广西的土司发展很快,拥有众多大大小小的土司。广西有很多少数民族,而且分布不均,加上广西的地形地貌,这些少数民族大多数都位于山区。而作为广西第一大少数民族:壮族。在面对土司制度的瓦解时,都面临哪些局面?从如今广西壮族的分布图来看,他们大多数在桂林、柳州、百色、河池等地。因此,这里的抗争也是最强烈的地区,但和云南的相比,这里还不是最厉害的,云南的土司,可谓是兵强马壮,清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那边。




清朝对广西壮族的改土归流措施,是从多个方面进行的。广西壮族的土司,拥有实力比较强大有:土龙、泗城、龙州、田州、东兰这几个,但没有云南那边的土司强盛。土龙改成上、下龙巡检司,泗城改成泗城府,东兰改成东兰府等,经过改土后,广西强大的土司分成多个势力,实力削弱,土司渐渐的衰落,直到消失。而在推行政策时,清朝很多都是采用土司犯错的机会,然后直接整改,去掉土司,就这样,土司不断被削弱,越来越少。


对于有的土官,清朝还会采取妥善的管理,上严下宽。罪大恶极的,就会处以重刑。多年来土司制度,造就许多土司骄横跋扈,对于这种情况,改土后,清朝要么斩杀,要么流放。流放的土司,还会得到一定的土地,这是清朝恩赐给他们的。但不得回乡,由当地官府看管监督,不定期检查。改土归流后,重新划分县界,瓦解土司的根基,避免旧部重土卷来,这样加快了广西各地的少数民族,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也增强国家的认同感。




四:土司的瓦解,对壮族地区的影响


当土司制度逐渐瓦解后,广西壮族地区,社会也发生了变化。由于中央的直接统治,大多数政策都和其他地区一样,只会针对不同民族做出不同的改变。没有了土司官的限制,少数民族开始走出大山,到其他地方去和汉族等各民族交流贸易,这是多年未有的局面。为了解决少数民族的经济问题,清朝提出了许多政策。首先要革除一些陈旧的陋室,然后才能快速提升经济的发展。例如在婚俗问题上,他们只是同族通婚,而清朝规定,可以和外族通婚。


在语言上,清朝要求学习汉语,强化民族汉化。不管是服饰还是留辫问题,清朝的强制,都激起了抵抗,但依旧压了下去,政策还是很成功的,如今许多壮族,都会讲汉语,这和清朝实施的政策有关。土司制度瓦解后,就是派遣流官去任职,这些官员许多都是汉族。对于去任职的官员,都要经过刷选。因为一些官员采取比较激进的方法,太过严格,导致土民的反抗,还曾发生过知府衙门被烧掉的情况。因此,流官要有宽大为怀的心,这样才能对少数民族如同汉族地区一样。




而想要发展好经济,稳定好换来的局面,那民生工程就不能少。在交通方面,为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不少的道路和桥梁,加大了各地区的交流。而在土地的开垦上,清政府也是加大了力度。用奖赏的方法来推动开荒,开垦百亩以上的,将会获得重赏。并且农民还会获土地,以及政府的耕种技术的支持。在民生、水利、交通、政策、教育等各方面,清朝都加大了对少数民族的开发和投入。


这些都深刻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壮族农民也从中获得自己的土地,这让他们认同清朝。其中教育,更是对少数民族的扫盲,起到关键作用,在流官的治理,以及平民的受益下,广西少数民族地区,逐渐出现稳定的局面。


五:总结


从改土归流政策中,我们见证清朝,为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采取了关键的政策。而这一政策,有几大贡献:一是稳定的局面,土司制度始终让清朝,无法把管理力度伸入到少数民族地区,中间隔了个少数民族的土官,瓦解土司制度后,清朝得以治理这些地方,稳固了局面,加大了各地的交流。




二是经济的发展。雍正时期,是清朝经济最发达的时期,奠定乾隆时期的辉煌。而改土归流的崩溃,让清朝获得更多的土地,土民也得到解放,收税也更多了。三是文化交流上,因有土司的存在,阻碍了各民族的之间的交流,打破土司制度,才是各民族交流的开始。加上清朝对教育的投入,让少数民族接受教育,并且能参加科举考试,走上不同的道路,最终培育出许多少数民族官吏。


而广西的壮族人民,也是此次改革中的获益者。清朝的政策,深刻的影响当地居民。从壮族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特点来看,壮族是稳定的一个,这是清朝对壮族的投入和治理,获得壮族的认可,壮族的国家民族认同感也非常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