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王晓斌成了一名事故审理民警。
和侦破大案要案的刑警相比,事故侦查同样需要丰富经验和敏锐洞察力,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线索中抽丝剥茧,还原事故真相,给生者慰藉,为逝者雪冤。





王晓斌(左)勘验现场,走访追查肇事逃逸嫌疑人

王晓斌不是科班出身。但他特别“卷”,工作起来全身心沉浸其中,遇到“疑难杂症”更是一追到底。在静安交警支队事故审理大队,他很快收获了一个昵称——“小卷”。
“小卷”除了描述工作状态,也与上海话中“小鬼”同音——的确,36岁的王晓斌在交通事故审理领域算是年轻人。不过,他在一次次实践中不断摸索,仅用4年就完成了“新人”到“神探”的转身,也成为全市各区交警事故审理大队中最年轻的大队长。

/黄金72小时

处理交通事故是门“精细活”,强大的心理素质与过硬的专业能力都是“必需品”。
几年前的一个夏天清晨,天蒙蒙亮。睡梦中的王晓斌被一个电话叫醒:“高平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值班同事简单的一句话,让他睡意顿消,马上奔赴现场。
七八个民警已在现场开展疏导,虽然经过了简单的处理,但空气里仍弥漫着血腥气。掀开黑色的遮视布,一位年轻女孩躺在血泊里,周身散落着电动自行车的零碎部件。虽然见过不少事故场面,但每到这种时刻,王晓斌依然感到悲伤和遗憾。
报警的轿车司机惊魂未定:“我正常行驶,她忽然倒在车道上,我来不及反应,车身直直轧了过去。”
事故原因究竟是什么?是否先有车辆碰撞,才导致骑车女孩倒地?王晓斌心中其实已有猜测,调阅了事发路段的公共视频,证实了他的设想——当时,一名身着深色衣裤的男子驾驶电动自行车从女孩左边驶过,与女孩的电动自行车车把碰擦,使她失去平衡倒地,机动车驾驶员反应不及,导致惨祸发生。骑车男子向前行驶了一段路,回头看了一眼后加速逃离了现场。这是一起交通肇事引发死亡事故后的逃逸案!



勘验现场

在静安区,不少老旧道路已跟不上日趋复杂的交通情况,轻微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最多时一天就有近40起。其中,也会有较为严重的交通事故肇事者逃逸或驶离的案件。可惜的是,公共视频探头距离事发地点有一两百米,事发时光线昏暗,看不清肇事男子的脸,唯一的线索就是男子后座上有一个红蓝色编织袋。
黄金72小时,是王晓斌给事故审理划定的一个时间标准。“事故发生72小时内,当事人的印象仍旧深刻,证据不会迅速消失,是破案的黄金时间。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明确的指向性,才能给当事人宽慰和希望。”
时间紧迫,王晓斌与事故审理大队的同事们调阅了大量视频资料,展开追踪。

/喜欢“钻牛角尖”


从早到晚,从静安、普陀、长宁到闵行,王晓斌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整天。眼睛刺痛、视线模糊,就点点眼药水继续坚持。最终,他和同事克服了时间差、多角度的镜头方向与分岔路口等重重难题,找到了肇事者最后出现在龙吴路附近的身影。
但由于这一区域小区不少,线索还是戛然而止。“找不到落脚点,干脆换个思路!”王晓斌没有气馁,他反其道而行之,从事发地视频回溯,希望从肇事者出发的线路觅得线索。
转机意外出现。当反向追踪至场中路康宁路区域时,王晓斌敏锐地发现肇事者的身旁,曾有一名男子或前或后地与他并行,看上去很有可能与肇事者认识。
王晓斌没有放过这一蛛丝马迹。他把调查重心转移至这名“同行者”身上,独自又对沿线几十公里路、十几个小时的视频录像反复推敲,最终,锁定了同行者的居住小区——一处城中村。
此时,距事发已过了一天一夜,为了尽快让真相水落石出,王晓斌没有休息,而是马不停蹄地带领10余名民警来到同行男子落脚的城中村。这里小路层叠交错,人员结构较为复杂,给调查寻人增加了不少难度。但凭借那股“钻牛角尖”的劲,王晓斌不断推理逐渐缩小搜查范围,分组分工,逐家上门排摸。
在一处三四人混居的平房内,王晓斌余光一瞥,认出了屋内角落处的男子就是那名交通肇事者的同行人。经询问,男子与肇事者都是装修工人,虽然不知道对方的居住地,但他们经常结伴外出打零工,平时有电话联系。更巧的是,他与肇事者已相约于次日同去工地。王晓斌请他按时赴约,民警们连夜驻守城中村的各个出入口,肇事者刚一露面就被捉拿归案。
两天两夜,48小时不眠不休,这起案件是王晓斌从事事故审理以来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一周后,离世女孩的父亲带着一盆梅花找到了王晓斌:“这是我女儿最喜欢的花,谢谢王警官找到了肇事者,这下她可以瞑目了。”
王晓斌将那盆梅花放在办公室的窗台上。“这是一份特别的纪念,也是一种激励。”

/让句号更圆满


上海南北向的多条主干道途经静安区,上下匝道多达30余组,车流量大、路况复杂,每年事故量达2万余起,其中约70%需要由事故审理大队处理。
庞杂的工作中,事故侦查不过“冰山一角”。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故,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溢出效应”。2022年10月的一天,上午9时30分许,王晓斌接到了市民小顾打来的电话:“我爸爸去世了,家里长辈想让他早点入土为安,追悼会就在今天。”
一瞬间,王晓斌脑海里闪回过这起事故发生的细节:小顾父亲患有严重的肝腹水和肝癌。一个月前,他驾驶电动自行车与另一辆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擦,导致股骨骨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治疗进程,这令本就入不敷出的小顾一家雪上加霜。事故发生后,王晓斌和同事立即展开调查,但小顾父亲因病长期住院治疗,伤势鉴定无法如期开展,案件久拖未决,没想到此时又传来了噩耗。
王晓斌内心挣扎了一番:“不忍心打扰死者安宁,但还是希望能将事故的真相还原,尽可能为家属争取应有的合法权益。”留给王晓斌的时间所剩无几,征询家属意见后,他立即联系鉴定机构医师前往殡仪馆,在追悼会开始前完成了尸表检验鉴定与笔录制作。最终鉴定结果表明,事故加速了小顾父亲的死亡。
这份关键的报告为小顾争取到了20余万元的事故损害赔偿,为原本困难的家庭带来一份迟到的慰藉。
堆积如山的卷宗里,这起事故并不起眼,却在王晓斌心里留下了烙印。小顾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事故赔偿的圆满解决,不只在生计上为这个家庭雪中送炭,也在精神上鼓舞他们重新振作。“很多当事人都和小顾一样,对事故处理的程序一无所知,我们就要为他们多想多做一点。”



为群众解决事故后,他(左二)和同事收到锦旗

/掐灭事故“火苗”

从事事故处理这些年,王晓斌面对过不少惊心动魄的案件,也见到过大量触目惊心的现场。他深知,每一起事故的背后都是家庭的悲鸣。把事故的“火苗”扼杀在摇篮里,成了他一直以来的追求。
去年一个周六,周某驾驶机动车从云飞东路左转弯驶入寿阳路后,以超过80码的时速闯了红灯,并一路加速闯过绿化隔离带,撞上了旁边园区的围墙,车头受损严重,周某和随车的妻子头部轻微擦伤。
事故发生后,王晓斌看了现场不禁捏了一把冷汗:“幸好周某前方没有其他机动车,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此时,周某在现场一句似有若无的呢喃,引起了他的注意——“后面有人在追我。”
“公共视频显示,周某车辆后方并没有其他车辆,他怎么会说出这句话?”当晚9时许,王晓斌赶回了属地派出所,仔细询问周某的妻子。原来,周某原本是一家公司的中层领导,半路出来创业,工作压力很大,一直睡不好,有些抑郁症的苗头,2016年还曾去医院就诊过,但并没有结论。面对警方的讯问,周某起先一句话也不说,看似有些精神恍惚,沉默良久后才开口:“是我不好,开车的时候思想开小差了。”
虽然与周某的谈话能正常开展,但周某妻子的那番话还是在王晓斌心里留下了问号。再三斟酌后,他决定再次联系周某妻子,得知周某回家后偶尔情绪激动、说话亢奋。王晓斌下定决心,第二天就赶往周家,与家属一起陪同他前往医院就诊。经诊断,医生认为周某患有“应激性精神障碍”,一旦受到刺激便容易发病。
考虑到周某的精神状态,王晓斌申请暂缓事故的处理程序。周某治疗期间,他每周主动了解治疗情况,出院当天还亲自前往迎接他。最终,家属主动提出注销周某驾驶证的请求,让整起事件有了圆满的结局。
“事故处理中,释法说理是一方面,释放善意是另一个方面。这样既考虑到了当事人的情绪和状态,又能确保未来不会再有类似事故发生,保障了当事人与社会的安全。”
王晓斌从小就爱看TVB的刑侦剧,考大学时专业也选择了法学。“成为一名执法者,守护社会秩序”是他一直以来的理想。
“来到事故审理大队,我的工作从幕后走到台前,也算是实现了一直以来的理想。”高度专业性,让王晓斌倍感压力,他主动跟着法制员与老警长值班、出现场,每当遇到不解的地方,都会虚心请教,沉下心学习。
他喜欢翻法条,时不时还会和同事们一起讨论事故细节与难点。“先前,大家对部分法律法条的适用范围各执一词,但自从王晓斌来到队里,我们从业务本身出发钻研探讨、交换意见,打破了以往的经验论与方法论。”事故审理大队事故处理警长邵晓雄说。王晓斌的办公室里,各类法律法条、案例解读、司法解释等摆满一整面橱柜,他还制作了几百页的精简版本,方便随时翻阅。工作与生活中,王晓斌也养成了一个特别的习惯——一旦在互联网上翻阅到事故案例或法条规定,都会顺手收藏在手机里,并和自己的处理方式进行对比。
担任事故审理大队大队长后,王晓斌还建议协调司法局、律师事务所、法院、保险公司、社保部门等单位,共同建立了“事故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工作机制,打通了事故办理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陈佳琳

图片 |静安交警支队供图

编辑 |顾莹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